容積瀉藥
容積性瀉藥通過保留糞便中的水分,增加糞便的含水量和體積,使糞便變軟,易於排出,起到通便的作用。主要用於輕度便秘患者的治療,代表藥物有車前草、甲基纖維素、聚卡波非鈣。在用藥過程中,要註意補充適量的水,防止機械性腸梗阻。
滲透性瀉藥
滲透性瀉藥產生的腸腔內滲透壓梯度可促進水和電解質的分泌,從而降低糞便硬度,增加糞便體積,進而促進腸道蠕動。這些生理作用是改善便秘癥狀的基礎,可用於輕中度便秘患者。藥物包括非吸收性單糖、二糖(乳果糖、甘露醇等。)、糖醇類(聚乙二醇)和鹽類瀉藥(硫酸鎂等。).
刺激性瀉藥
刺激性瀉藥作用於腸道神經系統,增強腸道動力,刺激腸道分泌,包括比沙可啶、蓖麻油、蒽醌、酚酞等。這些藥物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並具有快速通便的效果。但長期應用會影響腸道水電解質平衡和維生素吸收,對肌間神經叢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甚至導致大腸肌無力、藥物依賴和大便失禁。
潤滑藥物
它潤滑和刺激腸壁,軟化糞便,使其易於排出。適用於高血壓和心功能不全的年老體弱患者,包括甘油、液體石蠟和多庫酯鈉。可口服,也可制成灌腸劑,具有軟化糞便、潤滑腸壁的作用,使糞便易於排出,特別適用於因排便障礙、大便幹燥、糞便嵌塞等引起便秘的老年患者。
促動力藥物
作用於腸道神經末梢,釋放運動神經遞質,拮抗抑制性神經遞質或直接作用於平滑肌,增加腸道蠕動,對慢性傳輸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目前常用的促動力藥有: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和膽堿酯酶抑制劑伊托必利、5-羥色胺4受體激動劑莫沙必利和普盧卡必利。
益生菌
微生態制劑可作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療選擇之壹。常用於治療慢性便秘的益生菌主要是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三聯活菌片是臨床上常用的。
中國傳統療法
中藥
中藥對改善慢性便秘癥狀有壹定作用。壹項中醫藥治療慢性便秘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發現,中藥(包括中成藥制劑和湯劑)能有效緩解慢性便秘的癥狀。
針灸療法
舒天、足三裏和上巨虛是便秘最常用的穴位。
按摩推拿
可促進胃腸蠕動,刺激迷走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便秘癥狀。
生物反饋療法
生物反饋療法屬於行為調節療法。當患者模擬排便時,腹壁電極和肛門直腸壓力感受器可以感知並向患者顯示腹壁、直腸和肛管肌肉的用力狀態,以便患者自我調整和糾正排便不協調的用力模式,訓練患者協調腹部和盆底肌肉,從而恢復正常排便模式。
其他治療
運動療法
在便秘的保守治療中,除了飲食療法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外,運動療法往往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首先,體力活動可以刺激結腸蠕動,加速腸內容物的推進,有利於排便;其次,排便需要依靠腹肌、膈肌和肛提肌的力量,增加腹部內壓,從而排出糞便,所以增加腹肌力量的活動,如腹式深呼吸,有利於糞便排出;對於部分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長期堅持肛提肌鍛煉,有利於增強盆底肌肉力量,增強排便的協調運動,可大大緩解癥狀,甚至治愈,尤其是直腸脫垂患者。經常坐在辦公室或長時間臥床的人,由於活動量少,往往會出現嚴重的便秘。運動可以增加食欲,有助於改善便秘。
食物療法
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喝水,適當吃植物油,是治療各種便秘的基本方法。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豆膠等。因為大部分膳食纖維不被腸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增加糞便的重量和體積,增加消化道的生理刺激,促進腸道蠕動,增加排便感。有些纖維成分還能把水分吸附到固體部分,使糞便中的水分增加,使糞便軟化。飲水量壹般要求在1500~2000ml以上。含植物油較多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等,烹調時應適當加入食用油,以潤腸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