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治療腸胃病的按摩方法是什麽?

治療腸胃病的按摩方法是什麽?

按摩在療養和健身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方法包括穴位按摩、經絡按摩、反射區按摩(包括局部按摩)等等。在這些按摩方法中,有很多小方法,比如穴位按摩,可以按摩足三裏增強腸胃功能,防治胃痛、腹痛、腹瀉等各種腸胃疾病,按摩中脘、天樞穴防治胃痛、腹脹。另壹方面,還有按、揉、推、握等按摩方法,分別適用於預防和護理。

在按摩中,要根據具體情況,註意選擇正確的方法,采用正確的手段,科學的治療,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按摩通過刺激的力度、持續時間、頻率和方向作用於經絡和穴位,從而收到補益或瀉下的作用。

壹般來說,手法刺激的強弱是瀉,強弱是補;手法時間短則瀉,時間長則補;手法頻率快的為瀉,手法頻率慢的為補;逆時針方向手動旋轉為瀉,順時針方向為補。

比如肚子飽了就會發作,會疼,會影響到兩邊,胸悶會氣滯胃痛;胃脘脹滿,疼痛拒按,酸臭發酸,不願聞食物氣味,惡心嘔吐,食滯胃痛嘔吐後會緩解;胃灼熱疼痛,急痛,拒按,惡寒惡熱,胃灼熱泛酸,口幹口苦,甚至嘔吐苦水。胃部疼痛,如針刺或刀割,有固定的位置,拒絕按壓的瘀血仍是胃痛的阻礙;而且肚子痛的很厲害,遇到溫度就能緩解。痛時怕冷的寒邪使胃疼,癥狀多為真。經驗性治療,方法是瀉,按摩宜采用瀉。

凡是胃部隱隱、持續的疼痛,像按壓、溫熱,饑餓時劇痛,進食後會緩解,脾胃虛寒、冷痛加重的寒性胃痛,以及胃部隱隱、灼痛,嘈雜、饑餓的胃陰不足、胃痛,多為虛。對於虛證的治療,方法在於補其不足,按摩要為輔。

手部反射區按摩療法

手部反射區按摩療法是通過在人體手掌某些特定的反射區進行揉搓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人的手掌和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壹定的關系,就像人體的壹個縮影。說起手掌療法,它的起源要早於藥物療法。在古代,天氣冷的時候,人們會本能地搓手來防止凍傷。牙疼的時候按虎口可以止痛等等。人們逐漸發現,手的某些部位通過按壓可以起到壹定的治療作用,從而形成了手的“全息視圖”。手掌的全息理論與中醫的整體概念不謀而合。根據生物學的全息定律,它將內部組織器官的縮影投射在手上,也就是全息反應區。這些區域或大或小,其中壹些區域反映了臟腑器官的形狀。雖然不壹樣,但都是小區域而不是壹個點。通過反射區的刺激,調整相應的臟腑,既能保健又能治病。現代科學研究進壹步證明,刺激反射區對相應臟腑有調理作用,但需要持之以恒才能達到預期療效。還需要指出的是,急性胃病或壹些急性病要及時到醫院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胃腸疾病的手部反射按摩療法:

(1)慢性胃炎

反射區:胃、脾、腸、胰、肝、膽。

做法:用拇指端按壓對應的反射區,盡量由輕到重用力,使局部有明顯的酸痛感。按摩每個反射區3 ~ 5分鐘;或者用點穴法重復操作3 ~ 5次,然後用拇指按壓揉捏消化區5分鐘。

(2)十二指腸炎

反射區:胃、脾、腸、肝、膽、胰和食道。

做法:用拇指端按壓對應的反射區,盡量由輕到重用力,使局部有明顯的酸痛感。按摩每個反射區3 ~ 5分鐘;或者用點撥法反復操作3 ~ 5次。

(3)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反射區:胃、脾、腸、肝膽、胰腺。

做法:用拇指按摩以上穴位2分鐘。溫和有力,刺激強度患者可耐受。每天1次。2 ~ 3周為1療程。

(4)胃腸功能紊亂

反射區:胃、脾、腸、肝膽、肝膽調節、小腹調節、胰腺、大腦。

做法:用拇指端按揉相應的反射區,由輕到重用力,使局部有明顯的酸痛感。按摩每個反射區3 ~ 5分鐘;或者用點穴法重復操作3 ~ 5次,然後用拇指按壓揉捏消化區5分鐘。然後按壓心臟和垂體反射區。每天按摩兩次,7天就是1療程。

(5)胃癌

反射區:食道、胃、脾、胰、肝、腰腎、腸、癌區、淋巴免疫區。

做法:用拇指端按壓對應的反射區,盡量由輕到重用力,使局部有明顯的酸痛感。按摩每個反射區3 ~ 5分鐘;或者用點穴法重復操作3 ~ 5次,然後用拇指按壓揉捏消化區5分鐘。

足部反射按摩療法

足部反射區療法是中醫的寶貴遺產,我國古籍中已有“壹趾觀察法”和“足心法”的記載。俗話說:“樹死根先死,老腳先衰。”可見中國古代和現代的養生健身方法對足療的重視程度。足部按摩的保健作用機理是通過刺激反射區良性調節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從而在體內產生自愈力。所以對於大多數反射區來說,刺激越強,疼痛越重,效果越好,沒有疼痛就沒有效果。對於骨骼系統的疾病的治療,需要使用強刺激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而嚴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反射區、肝病患者的肝臟反射區以及淋巴和坐骨神經反射區都要減弱,只要按摩區有輕微的疼痛即可。

按摩有兩種方法:加強和清洗。根據“瀉實補虛”的原則,對實證、體質好的患者可適當加大強度,采用強刺激方法;對於心臟病和老人、兒童、婦女、體弱者等虛證,采用弱刺激延長療程,使患者的內在功能逐漸恢復。另外,感光度強的反射區強度不要太大,而那些感光度弱的反射區強度要適當加大。總之要區別對待。

中醫認為,慢性胃病的病變在胃,與肝脾關系密切。如果用足反射療法治療慢性胃炎,方法如下:

(1)有效反射面積

腎、輸尿管、膀胱、胃、脾、肝、十二指腸、腦、食管、小腸等反射區。

(2)按摩技術

揉胃、十二指腸、腦、肝、脾反射區30 ~ 50次;用手指刮輸尿管、直腸、小腸30 ~ 50次,力度適中。

(3)按摩時間

每天早晚1次,20天為1療程。

腹部按摩療法

搓腹是用手指或掌面對腹部、腕關節和前臂施力,相互配合,做圓周旋轉搓揉。可以用壹個手指的指腹或者中間三個手指搓,也可以用手掌搓。手指搓叫手指搓,手掌搓叫手掌搓。

揉腹部時,肘部自然屈曲,手腕放松,手指和手掌伸直,手指或手掌用力在揉揉部位進行揉揉。按摩動作不能太急也不能太慢,要註意輕重適當,動作輕柔協調,自由用力。

(1)穴位按摩

揉腹部時刺激某壹點,即指尖在某壹點上揉,如俞,指尖在臍旁2寸的天樞穴上揉(這是針灸術語,不是壹般的長度單位,詳見相關專業書籍,下同),以達到針刺天樞穴所能達到的效果。

(2)全腹部按摩

全腹按摩是用手指的手掌摩擦整個腹部,壹般在肚臍處摩擦幾次,然後邊摩擦邊向外擴張;然後反方向按摩,由外向內,向內揉縮,直到肚臍。

同時,通常采用按、揉、推、握、振等手法來增強和加強揉腹的效果。

揉腹部刺激胃腸道,可以使大便通暢,腸內的積滯可以及時排出。可以清除致病、影響健康、促進衰老的毒素,有利於健身、延年益壽。古人說得好:腸道常清,就能長生不老。

揉腹部也有助於消除積滯,排除體內毒素。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從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從力學的角度來說,內臟容易下垂。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和小腸逐漸失去彈性,或形成褶皺,或扭曲松弛。當大腸變得松弛時,腸壁上會形成大量皺襞,皺襞會變成袋狀窩(憩室),糞便在此積聚,常形成大便。因為大便在憩室裏,正常情況下不容易排出,在腸內堆積,引起腐敗發酵。有害物質通過大腸壁吸收到血液中,會引起各種疾病。因此,即使在排便正常的情況下,仍應註意消除大便和積滯。

金元名醫朱丹溪在保健醫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壹個著名觀點是“傾銷頭寸理論”。“倉逆論”的重點是擺脫腸滯。揉腹通過各種手法刺激腹部,可以促進創新,不使其停留。清除體內堆積的毒素,新陳代謝會更旺盛,身體會更有活力,對防病治病、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腹部有脾、胃、肝、膽、腎、膀胱、大腸、小腸、闌尾、子宮、卵巢等器官。這些臟腑在體內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聯系,在病理變化上相互影響,尤其是脾胃、肝膽、腎、膀胱。搓腹可以調節臟腑功能,通過刺激這些器官來預防疾病。

  • 上一篇:泡制榨菜有什麽好方法?
  • 下一篇:釣鯪魚用什麽餌料最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