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端午節書畫古代人是怎麽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書畫古代人是怎麽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起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連幼兒園的孩子都知道。其實,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古代有很多說法,比如祭奠陶神伍子胥,紀念逃入深山的介子推,緬懷孝順的女兒曹娥等等。

據學者聞壹多說,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人祭龍的日子。龍是吳越壹些部落的圖騰。賽龍舟,扔粽子,無非是人們把玩,祭龍。另壹種觀點認為,無論渡舟還是吃粽子,它最初都是古代夏季至日節的壹項活動。因為夏天的至日和端午節差不多,後來就挪到了端午節的習俗上——夏天的至日壹般在端午節之後,而今年,就躍居到了端午節的前面。

事實上,在古人眼中,五月並不是壹個好月份,五月五日是壹個危險的日子。據說這壹天“邪當道,五毒同時出。”如果趕上這壹天出生,那麽“男害父,女害母。”——這當然是迷信,不夠訓練。然而,端午節正值盛夏,天氣變得悶熱潮濕。尤其是南方,疫情開始,毒蟲肆虐,人壹時適應不了,容易引發疾病。但是女性在這個時候懷孕生產,自然風險很大。也正因為如此,端午節的壹切活動都是以辟邪毒為主。

早在《禮記》中就有記載“五月五日蓄蘭湯沐浴。”即采集香草、苦艾、菖蒲、忍冬藤、蕁麻、野生薄荷等。,煮湯洗澡既能潔膚治癰,又能使身體輕盈有朝氣;端午節也叫浴蘭節。《楚辭》載有“浴蘭湯,泡香花”的詩句。

在這壹天,人們還喝用菖蒲和雄黃釀造的藥酒。兩者都是藥材,雄黃也有毒。但以毒攻毒也是古人防病驅邪的壹招。——把吃剩的雄黃酒抹在孩子的額頭、胸口、手腳等部位。,大概是因為孩子小,不應該喝酒。多灑壹點酒在門、窗、墻上等地方驅趕毒蟲,相當於今天灑蘇水、噴84消毒液。

再有就是把菖蒲的葉子雕成人形或葫蘆形,戴在頭上;或織成劍形,掛在門口,史稱“蒲劍”,辟邪。把艾葉編成老虎形或人形,掛在門上,戴在頭上也很有用。-艾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以驅蚊。也可制成艾絨,是針灸的必備藥材。

門上還掛著五色桃花印,長六寸,寬三寸,桃木制作,刻五色大字。那個目的自然是辟邪。

此外,古人中午還要給孩子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囊,裏面裝著朱砂、雄黃、香藥等東西,既是節日裝飾,也有避邪驅除瘟疫的作用。

此外,在這壹天,人們還努力用彩色的絲綢包裹手臂,也稱為“相思繩”。據說可以“征兵恨鬼(防兵器傷鬼降伏鬼)”,不會感染瘟疫。——小時候看到女孩子在紙粽子上纏繞五色絲線,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應該是這種習俗的延續吧?

五月盛夏,百草豐,古人要打百草。鬥草分戰爭和文鬥。戰法是雙方選擇堅韌的草莖,用手握住兩端,讓草莖交叉,互相拉扯,輸的壹方輸。——我們小時候也玩過這個,但不壹定是五月節,是獻給楊樹葉柄的,叫“連根拔起”。

至於文鬥,就是以草為名鬥,技高者勝。比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香菱、芳官、瑞官等幾個姑娘為戲打草,五月天前後的打草壹幕,寫的是“羅漢松”對“觀音柳”,“情侶情”對“姐妹花”。

古人還認為,在五月初五采集草藥並加工成藥物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果在黎明前將草藥搗碎成汁,用石灰制成藥餅,刀傷就可以治療。在這壹天,大蒜可以用來治療心痛或瘧疾,馬齒莧可以用來給孕婦接生。

再比如,這天中午,在韭菜床邊上,妳“不說話”,從床沿上收集蚯蚓糞,以後遇到魚刺或異物卡在喉嚨裏,可以用壹點泥巴在外面搓——這就接近巫術了。

與端午節有關的民間偏方有很多,蠶蛾蟄、枯礬治蟲、下崽、蔥白治疫、雞腸草治牙、桑黃治喉痹、萵苣治蛀蟲、鯉魚枕治痢疾、無花果治咽喉病、燒棗轉蚤、咒燈草轉蠅、蛤蟆使兵...關鍵點必須在5月5日收集處理。

漢武帝時期,中午抓蜥蜴餵朱砂。第二年端午節,紅蜥蜴被搗成泥,塗抹在女士們的手臂上。只要宮女保持貞操,紅痣就不會死...這又是嚇唬女人的壹招!

算算,古人端午節做了多少事?包粽子(1)、劃龍舟(2)、泡蘭花湯(3)、喝雄黃(4)、點小兒額(5)、掛蒲劍(6)、戴(7)、掛桃印(8)、穿香囊(9)、包彩絲(65438)。飼養蜥蜴(13)...此外,這壹天還可以用來賠禮道歉(14)、請求調官銜(15)、祭祖(16),這還不包括紀念屈博士(17)、召回伍子胥(65438)。

但總的來說,這壹天的所有活動都可以歸結為順應時令,防病驅邪,強身健體,提高精神。所以可以說端午節是古人在民間信仰的包裝下進行的全民健康總動員!

  • 上一篇:這個嬰兒八個月了,非常瘦。什麽會讓他變胖?
  • 下一篇:鼻炎怎麽治?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