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比如同樣的感冒,分為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各自的治療方法不同,這就是辨證論治的特點。
藥酒的使用也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尤其是養生藥酒,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服用。因為壹般來說,治療疾病的藥酒都有明確的作用和適應癥,患者總是在醫生診斷後才選擇服用。保健藥酒,由於主要以補益強身為主,對選擇不夠重視,如果使用不當,容易產生不良後果。所以在服用滋補藥酒之前,壹定要先摸清自己的身體狀況。
壹般中醫把弱者分為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四類。通常氣虛主要表現為乏力、面色蒼白、氣短、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動則出汗、聲音低沈等。血虛主要表現為面色晦暗、唇爪蒼白、頭暈、心悸、神疲乏力、形體消瘦膽怯、手腳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眼睛幹澀、視物模糊。陽虛主要表現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稀,小便長,脈弱。陰虛主要表現為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苔綠紅等。
當然,根據臟腑辨證的原則還可以進壹步分為脾氣虛、心陽虛、腎陽虛。另外,也要註意辨別真假。所以虛證也要根據醫生診斷的性質來診斷,然後用合適的藥酒來服用藥方。
滋補藥酒的處方配制要遵循中醫的辨證論治原則,體虛的使用者也壹定要根據這個原則和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服用。
(2)有限使用
因為藥酒中含有壹定量的乙醇,服用過多的人會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必須正確使用,才能充分發揮藥酒的功效,避免其對人體的危害。
人們已經認識到,長期過量飲酒會損害健康,甚至帶來嚴重後果。長期過量飲酒會阻礙脂質代謝,引起肝臟脂肪堆積,導致酒精性肝硬化。還會損害胃黏膜和小腸的超微結構和吸收功能,降低硫胺素、維生素B和葉酸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和貧血。乙醇也是壹種致畸因子,可通過胎盤屏障從母體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腦細胞和組織器官中細胞的發育,導致胎兒發育遲緩、畸形和智力低下。乙醇也是神經系統的麻醉劑。小劑量可以削弱大腦的抑制功能,大劑量可以麻痹延髓的生命中樞,從而產生危險。慢性酒精中毒還會引起精神障礙,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下降。長期過量飲酒容易損傷心臟,引起心臟增大和各種心功能障礙,主要是左心房肥大。可見,過量攝入乙醇是有害的。為了找到壹個對肝臟安全的飲酒量,有人根據大量的病理資料研究了酒精的消耗量與肝臟損傷的關系。每日飲酒量上限相當於每1kg體重飲用1g乙醇,避免肝損傷。如果飲酒量超過每1kg體重2.5 g乙醇,肝損害率會明顯增加。按照這個上限,壹個體重60kg的人每天要喝100g白酒。為了安全起見,每天的酒精攝入量應限制在45 g以內,因此,在飲用藥酒時,可以參照上述,根據藥酒的度數來限制每天的攝入量。壹般人每次能喝10~30mm藥酒。每天喝2~3次。或者根據病情和所用藥物的性質和濃度。總之喝酒不能太多,要根據要求決定。
(3)因人而異
服用藥酒也必須因人而異。如果平時習慣喝酒,可以比壹般人多喝壹點,但也要掌握好分寸,不要過量。不習慣飲酒的人可以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需要服用的量,也可以用冷水稀釋後服用。對於女性來說,壹般不宜在孕期和哺乳期使用藥酒。經期,如果月經正常,不宜服用活血作用強的藥酒。
就年齡而言,身體虛弱的老年人由於新陳代謝較慢,可以適當減少藥酒的用量;相反,青壯年由於新陳代謝相對旺盛,使用較多;對於孩子來說,大腦皮層的生理功能並不完善,身體各器官都處於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受到酒精的傷害,幼兒酒精中毒的機會更多。酒精對兒童組織器官的損害更為明顯,使兒童記憶力下降,智力低下。因此,兒童壹般不宜服用藥酒。如果病情需要,他們也要註意適量,或者盡量外用。
此外,患有肝病、高血壓、心臟病和酒精過敏的人都應禁用或慎用藥酒。
(4)它隨時間而變化
秋冬涼爽或寒冷季節宜飲藥酒,夏季炎熱。恒溫燥熱的藥酒不宜飲用,應停藥。春日壹出,萬物發芽。春季空襲,精神就會昏昏欲睡,疾病就開始了。因此,藥酒可適當停用或減量。
(5)給藥時間
為了充分發揮藥酒的技藝,減少副作用,在服用時間上要註意以下規定:飯前服用是指飯前壹小時內服用,使藥物在空腹時迅速充分地被胃腸道吸收,發揮藥效。飯後服用是指飯後30分鐘內飲用,可以減少食物對藥酒吸收的影響。睡前服用是指睡前30分鐘內服用,壹來安神催眠,二來充分發揮藥效。滋補藥酒也可以在吃飯時服用,邊喝邊慢慢享用。
(6)其他
用於治療的藥酒,壹恢復就要停用;滋補藥酒也要根據使用者的身體狀況少量飲用,不可過量。喝藥酒時,要避免交叉服用療效不同的藥酒,以免影響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