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故事中,我不僅讀到了壹個生活在公婆虐待下的童養媳的悲慘命運,也體會到了那個時代女性地位的低下。書上說,當地男人打老婆的時候,會理直氣壯地說:“娘娘(廟會後代)都得怕被老爺(皇後後代的丈夫)打,何況妳是個長舌婦!”可見,在那個年代,男人打老婆,婆婆打媳婦是很自然的事情。就算是明媒正娶的女子,也難逃被打罵的命運,何況是地位卑微的童養媳,甚至可以說是半個媳婦半個仆人。
其實就算小團圓的媳婦沒有被折磨死,她也會和那個年代的大多數女人壹樣,默默的為別人走壹輩子,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走向何方。壹個被三從四德綁架的女孩,壹生只知道完成三件事:結婚,生子,養家。他們的生活只是服從,只是附屬品:來自父親,來自丈夫,來自兒子。即使是大家族的女兒,也往往沒有壹個完整的屬於自己的名字。他們的姓是他們的標誌。當父姓被冠上夫姓後,它會伴隨他們壹生,直到刻在墓碑上,留下他們來訪的痕跡。來自“xx家族”的我們,不知道她是誰,有著怎樣的音容笑貌。只能看到兩家聯姻。他們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壹個代號,壹個附屬品,壹個結婚證。在時代的限制下,她們只知道自己是某個人的女兒,妻子,母親。他們不知道自己還有另壹個身份,那就是“我”——作為“人”的真我。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自我意識,不知道自己的尊嚴,當然也無法知道自己的價值。他們只能在打罵和麻木的歧視下走向生命的盡頭。書中還提到,有的媳婦受不了婆家的暴力或冷遇,回娘家告狀,但她媽告訴她這是“緣分”。這些年輕女孩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有如此悲傷甚至痛苦的“人生”。有些人真的無法忍受,只能拿自己的生命去擺脫。所以,小團圓的媳婦,生在那個年代,註定是個悲劇。
我特別關註這壹章還有壹個重要原因,就是今年年底我就十二歲了。還好,我出生在壹個民主開明的時代:男女社會地位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名字,有自由意誌,有獨特夢想,所以我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我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人人生而平等。既不能有身份歧視,也不能有職業歧視,更不能有性別歧視。在我們身邊,優秀的男同學和女同學各領* * *;我們看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精英各有千秋。性別,不存在“誰比誰好”或者“誰比誰差”的問題。無論男女,作為“人”,不僅有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更需要對自己負責。每個人都是獨壹無二的,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同樣是12歲的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走在世界的萬裏路,夢想成為化學家,夢想獲得諾貝爾獎的榮耀。我深深同情小團圓的同齡媳婦,為她嘆息,為她流淚,為命運對自己的眷顧而欣喜。
千年前的《木蘭辭》以委婉幽默的方式向男性世界宣告:“兩只兔子走在地上旁邊,我能分辨出我是公的還是母的嗎?”
千年之後,我們迎來了男女平等的環境。既然有幸生在這個時代,作為壹個女生,我會更加自信自強,展現自己的風采,發掘自己的潛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努力過獨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