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起源
白癜風是壹種由獲得性皮膚色素脫失引起的局部白色斑塊。那麽什麽是皮膚色素呢?色素脫失怎麽辦?所謂皮膚色素,就是皮膚黑色素。皮膚黑色素存在於皮膚和毛囊的黑色素細胞中。黑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被酪氨酸酶轉化為多巴,然後通過壹系列復雜的生化過程產生。當這壹過程出現障礙時(如黑素細胞中酪氨酸酶的銅(cu++)減少或巰基(- SH)增加),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甚至消失,繼而黑色素生成減少或消失。這種病在醫學上通常稱為色素脫失,脫失的結果是使局部皮膚看起來像白斑。
那麽這種病為什麽叫白癜風呢?原來,這種病在中國古代叫白癜風,因其發病“居無定所”,又有風邪的特點,哪些部位流行,哪些部位發白,故命名為“白癜風”。
白癜風-概述
損害
白癜風是壹種常見的獲得性色素減退性皮膚病,以局部陰性或全身性色素脫失為特征。這種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可以涉及所有民族。據統計,全世界發病率為0.3%至3.8%。壹般膚色淺的人發病率低,膚色深的人發病率高。白癜風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危及生命,如皮膚癌、自卑心理等。有必要重視起來,盡早把病治好。白癜風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癥狀
危險:
(1)白癜風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學習、就業、婚姻、家庭和社會交往。
(2)社會上很多人對白癜風患者存在壹定的歧視,導致廣大患者的自尊心受到毀滅性打擊,產生壹系列精神疾病。
(3)最新醫學研究證實,白癜風患者的紫外線防禦能力較弱,皮膚癌發病率遠高於正常人。(4)白癜風可誘發多種疾病,如惡性貧血、斑禿、銀屑病、惡性腫瘤、支氣管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白內障、甲亢等。
白熱-臨床表現
色素沈著不均勻的部分皮膚逐漸產生白斑,然後逐漸擴散成斑,擴散開來。白癜風是壹種獲得性皮膚色素脫失性疾病,以局部或全身色素脫失為特征。發病率約為0.5%至4%,世界各地均有發生。這種疾病可能涉及所有種族。壹般膚色淺的人發病率較低,膚色深的人發病率較高。
白癜風-臨床分期
白癜風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期和穩定期。
所謂進行期,是指白斑不斷擴大,出現新的白斑,為同構陽性(即在外傷或其他皮膚病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白斑)。穩定期白斑發展停止,邊界清晰,白斑邊緣色素加深。
白癜風-分類
根據白斑的形態、部位、範圍和治療反應,臨床上可分為四種類型:
(1)局限型,白斑呈單個或聚集在某壹部位;
②散發型,有散在的白斑,大小不壹,對稱分布;
(3)廣義型,常由上述兩型發展而來,病變面積大於體表1/2;
④節段型,白斑按神經節段或皮膚段分布。根據病變處色素脫失情況,該病可分為兩種類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前者對二羥苯丙氨酸(多巴)呈陰性反應,黑素細胞消失,故治療反應差。後者多巴陽性,黑素細胞數量減少,治愈率高。
皮損為大小不壹的局限性脫屑斑,如瓷白色,邊界清楚,邊緣色素較正常膚色厚,新皮損周圍常有暫時性炎性暈。皮損的數量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多個的,可以融合成片。白斑大小不壹,形狀各異。受影響區域的頭發會變白。壹般無意識。它可以發生在身體的所有部位,常見於手指背、手腕、前臂、面部、頸部以及會陰和外生殖器周圍。可沿神經對稱或單側分布,呈分節狀或帶狀(圖1,2)。
這種病後天發生,各個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有新生兒發病的報道。延遲壹段時間後,也可以性發育,早發的孩子可以自愈。
皮損表面溫度可升高,汗液可增多。常合並糖尿病、惡性貧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疾病、原發性腎上腺功能不全等。
白熱——會傳染嗎?
首先,白癜風不傳染!所謂感染,是病原體對他人的寄生過程,而白癜風是色素代謝紊亂引起的,而不是病原體引起的。兩者是不壹樣的,所以白癜風是不會傳染的,長期接觸白癜風的人是不會被傳染的。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孤立身邊的白癜風患者,更不要歧視白癜風患者。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幫助,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於白癜風的健康康復![1]
白癜風——壹種世界性的頑固皮膚病
白癜風是世界皮膚病三大頑疾之壹。它不僅危害中國人民,也危害全世界人民。是壹種常見病、多發病。地球上所有的種族和民族都可能生病。世界人口發病率約為1-2%。如果世界人口是50億,發病率是1%,那麽患者人數就高達5000萬。中國有超過12萬人患有這種疾病,這是壹個驚人的數字!此外,據報道,發病率在各地繼續上升。
通過醫學家的調查發現,對於膚色較深的黃種人、黑人和白人,發病率似乎比膚色較淺的人要高。美國和法國的白種人白癜風發病率在1%以下,而印度南部可達4%,日本為2%,中國約為1%。有學者認為,造成族群發病率差異的原因是,壹旦出現白斑,色素較深的人比白人更容易識別。
白癜風——病因
白癜風的病因至今不是很清楚,可以歸納為九個因素:遺傳因素;心理神經因素;化學因素;酪氨酸酶和銅離子相對缺乏;感染因素;創傷因素等等。可見,白癜風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相當壹部分患者找不到任何誘發因素。我們的研究發現,白癜風患者無論發生在哪裏,都與微循環障礙有關。我們研究治療藥物,重點是改善微循環。
白癜風-與精神因素有關
答案是肯定的。精神對人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妳聽過“杯弓蛇影”這個典故嗎?這個典故充分說明了精神和神經因素對人的情緒和健康的影響。
“杯弓蛇影”出自晉書。樂廣川。壹次,樂光邀請壹位客人帶酒來。他在墻上掛了壹張弓。由於光線的原因,弓的影子映在玻璃上,在裏面晃動。當時壹位客人誤把玻璃裏的弓影當成了蛇。喝完酒,公英就不見了。客人以為自己吞了蛇,於是休克得病,久久不能痊愈。嶽光知道後告訴他,杯子裏的“蛇”是掛在墻上的弓的投影,妳沒有吞下任何蛇。聽了這話,客人的疑惑消失了,他好了。
醫學上把“杯弓蛇影”引起的疾病稱為精神因素的作用,也就是人的情緒。人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中醫將其分為喜、怒、憂、思、悲、懼、驚七種,簡稱“七情”,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如“喜悲”、“怒傷肝”、“思傷脾”、“肺悲”、“恐傷腎”。
在我們診治的幾千例白癜風病例中,精神因素誘發的病例約占35%,有的是精神刺激,有的是精神壓力,有的是過度抑郁。
讓我們從現實生活中取壹個真實的故事。
1994,河南壹女子帶兒子來我科看病,年輕漂亮的小夥子臉上卻長了壹個核桃大小的白斑。我們從咨詢中得知,女人住在農村,是為了讓兒子跳。
“農”門,壹心想讓兒子上大學,學習成績壹直名列前茅。然而,命運真的會捉弄人。高考在孫山僅以六分之差落榜,他沒能走進大學的大門。從此,他愁眉苦臉,病了。有壹天,他照鏡子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臉上有壹個白點,有小米那麽大。後來逐漸擴大成現在的樣子。這是壹個典型的精神因素誘發白癜風的案例。
那麽為什麽精神因素會誘發白癜風呢?
我們知道黑色素細胞起源於胚胎的神經脊,並且已經發現中樞神經系統(主要是松果體)中有壹種物質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褪黑激素。正常情況下與腦垂體分泌的促黑激素(MSH)處於動態平衡。當褪黑素過多時,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顯然,當人的精神受到惡性刺激,情緒高度緊張,過度抑郁時,邁拉·唐寧就會增多,從而導致白癜風。
關於白癜風-神經因素引起白癜風的幾點看法
1,神經節段論。臨床上我們也觀察到很多患者的皮損是按照神經節段分布的,即按照神經方向壹個壹個發生,有的沿著嘴角到下頜,有的從眼角到下頜,有的從下頜到頸部。觀察到壹位橫貫性脊髓炎患者腰部以下感覺喪失,但腰部以上面部及上身出現白斑,說明白斑與局部神經關系密切。
2.周圍神經理論。有人做過實驗:褪黑素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在體外能使兩棲類和魚類的色素細胞變白。雖然此人提出黑素細胞產生黑色素的能力下降是因為周圍神經化學物質增多,幹擾了酪氨酸酶的活性。正常情況下,周圍神經受到抑制,所以皮膚色素沒有變化。而白癜風患者的外周神經末梢活躍,增加了褪黑素等物質的釋放,導致黑素細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下降,從而引發疾病。
3.當地神經科。有人認為白癜風是局部神經損傷引起的,是由各種局部刺激直接引起的。
4.機械刺激理論。白癜風好發於面部和容易摩擦的部位(如腰骶部、胸罩、腰帶、紐扣、疝托等直接受壓部位),可能與這些部位的皮膚和神經通道長期受到機械刺激有關。
5.植物神經學。很多白癜風患者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白斑處異常出汗,斑禿和皮膚抓痕的白癜風相對較多。
白癜風-會遺傳嗎?
白癜風和遺傳有壹定的關系。父女、母子、母女、雙胞胎兄弟姐妹患病,臨床上並不少見。
據國內外報道,約3.9-4%的患者有家族史。國外有報道96例患者中18有家族史(QR Tone,1976)。臨汾地區醫院(1978)皮膚科報告的5230例病例中,有家族史者200例,占4%。在我們觀察的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7.20%,其中壹級親屬占55.4%,說明該病與遺傳有關。
這就涉及到壹個嚴重的問題:白癜風能不能生孩子,傳宗接代?這是很多患者及其親友非常關心的問題,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年男女。由於人們對白癜風的偏見和歧視,許多年輕患者負擔很重。
雖然白癜風與遺傳有壹定的關系,且有單卵雙生子同時發病的報道,提示白癜風可能是由壹個常染色體顯性基因異常引起的,但從群集遺傳的角度來看,遺傳只是白癜風的壹個因素。此外,環境因素,如生活方式、工作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精神狀態等。,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壹般需要同時具備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條件才能發病。所以即使有遺傳因素,只要排除環境因素的影響,也不壹定會發生。況且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因人而異。由此看來,白癜風遺傳給下壹代的概率遠小於其他遺傳病。所以白癜風患者是可以結婚生子的。
需要註意的是,白癜風患者不要找同壹個白癜風對象。如果父母有白癜風病史,孩子要註意環境因素的影響,生活規律,避免日曬,避免精神刺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果發現皮膚出現異常白斑,應立即就醫,做到早預防、早治療、早恢復。
白癜風——和自身免疫功能有關系嗎?
目前該病的病因多傾向於自身免疫學說。根據我們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患者血清中自身抗體的陽性率高於正常人,主要是抗甲狀腺抗體、抗胃壁細胞抗體和抗核抗體。外周血中t細胞明顯減少,皮損白斑邊緣表皮中朗格漢斯細胞明顯增多,形態異常。
局部皮膚損傷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15.5%患者同形(正常皮膚外傷出現白斑損傷);11.9%患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明顯高於普通皮膚患者(3.6%)。眼底檢查發現近壹半(48.65438±0%)患者異常。這證明白癜風與自身免疫功能密切相關。
白癜風——治愈後會復發嗎?
白癜風治愈後復發率約為15-35%,壹般在治愈後壹年內復發。復發部位也可以在原發部位,靠近原發部位,或遠離原發病竈。復發性白斑可能是1-2塊或幾塊,白斑可大可小。
所以白癜風治愈後,壹定不能掉以輕心,要繼續治療壹段時間。如果治愈壹年以上,就不會復發。
白癜風和白癜風有關系嗎?
1,人體的血管就是輸送血液的管道。它們像同壹條大河,逐漸分支,灌溉著周圍的土地,滋養著血管周圍的組織和細胞。當血液通過大血管到達細小的小動脈時,流經分布廣泛的毛細血管網,然後匯入小靜脈。因為這部分血管的直徑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所以叫微循環。
近年來,有人提出了廣義微循環的概念,它不僅包括血液微循環,還包括淋巴和組織液微循環。但微循環通常是指被深入研究的微循環。
微循環的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但微循環壹詞的正式定義和使用是在1954第壹屆美國微循環會議上。半個多世紀以來,已經召開了五次世界範圍的微循環會議。目前對微循環的研究已經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血流,並深入到細胞和分子水平。
微循環的基本功能是向組織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帶走代謝產物。微循環中的微小血管只有壹層內皮細胞,管很細,可以讓小分子自由進出。另外,毛細血管交織成網絡,有足夠的空間和面積進行物質交換。這樣,血液中較高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就會從毛細血管中滲透出來,被送到周圍的組織和細胞中;組織和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會被血液帶走,從身體的排泄器官排出體外。因此,微循環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以上我們了解了微循環,微循環與白癜風密切相關。我們在臨床上通過先進的手段觀察到,白癜風的患病部位存在微循環障礙,使營養物質無法輸送到皮膚的各個部位,黑素細胞無法正常得到營養,從而影響其生長、發育和代謝。久而久之,黑色素流失,使局部皮膚變色變白,出現白癜風病變。白癜風患者微量元素的測定會發現,大部分患者並不缺乏微量元素,只是在局部白斑中;白斑微循環測量還可以發現,白癜風區域的毛細血管數量遠遠少於正常皮膚區域。這也從壹個側面證明了白癜風和微循環有某種必然的聯系。
3.正是因為我們抓住了微循環與白癜風的必然聯系,從改善和調節微循環入手,將中醫辨證與現代醫學辨證理論相結合,將中醫傳統知識與現代藥理相結合,精選天然名貴中草藥,運用現代先進制劑技術加工,制成了治療白癜風的專用內服藥“李強小白散”和外用藥“白癜風酊”,內外兼顧,標本兼治,取得了較高的療效。
白癜風——壹個難以治愈的問題
面部或外露部位白癜風影響美觀,壹時難以治愈。有什麽隱藏白斑的方法嗎?
白癜風-黑色素是什麽?是怎麽形成的?
黑色素廣泛存在於人的皮膚、粘膜、視網膜、軟腦膜、膽囊和卵巢中。黑色素由黑色素細胞合成。皮膚黑素細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層,但也分布在發根和外毛鞘。人體表皮約有20億個黑素細胞,重約壹克,平均65,438+0,560個黑素細胞對稱分布於全身。
黑素細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黑色素,所以是腺體細胞。但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非常復雜,是由染色體中的酪氨酸-酪氨酸酶反應形成的(未成熟黑色素)。
白癜風——影響黑色素合成和代謝的因素有哪些?
在黑色素的產生、轉移和降解過程中,任何壹個環節出現障礙,都可能影響其代謝,導致皮膚變色。根據我們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酪氨酸-酪氨酸酶反應被幹擾。以抗壞血酸(維生素C)為例,如果在這個反應中加入抗壞血酸,多巴
進壹步氧化為多巴色素,合成的多巴酶還原為多巴,使黑色素無法合成。
2.黑素體從黑素細胞向靠近角部的遠處細胞的遷移被阻斷。通過我們多年的觀察發現,人體的膚色主要是由於黑素細胞的活性差異而不同,但膚色並不壹定隨著黑素細胞中黑素體的增多而加深,而主要取決於黑素體從黑素細胞遷移到相鄰角細胞的過程是否順暢。比如皮膚炎癥後的色素脫失是由於表皮細胞受損,黑素體不能順利通過表皮細胞排出,導致黑素細胞內黑素體被抑制,次級黑素細胞下降。
3.黑體的形成和降解是緩慢的。臨床上的青色素異常如綠痣、蒙古斑、太田痣、伊頓痣等都是由於真皮黑素細胞內黑素體形成和降解緩慢所致。
需要了解的是,酪氨酸酶在黑素體的形成及其黑素生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酪氨酸酶的活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患者有必要了解:
(1),紫外線。正常情況下,紫外線可增強黑素細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素細胞增多,產生活力旺盛的黑素體,並加速其運動。
②、基地。人類表皮中有壹種有機化合物—
氨基化合物,尤其是谷胱甘肽,可以通過絡合銅離子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人測量了皮膚氨基含量,發現白癜風患者受損皮膚的氨基含量(157 mg分子量/100 g濕重)高於正常人(1.55x0.01 mg分子量/10)。
(3)色氨酸吡咯酶。色氨酸吡咯酶活性增加會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4)、銅離子。酪氨酸酶是以銅離子為基礎的,其活性與銅離子密切相關。研究表明,白癜風患者血液和皮膚中銅或銅藍蛋白的值低於健康對照組。銅和銅藍蛋白降低的原因可能與營養障礙、體內銅代謝障礙和遺傳缺陷有關。
為什麽日曬後容易出現白癜風?
我們統計分析了830例白癜風患者,發現其中95.54%與季節因素有關,尤其是春末夏初,更容易出現白斑或新增白斑。其中,6.8%的人在暴曬後得病。原因是什麽?
我們認為,首先,日曬後,黑素細胞過度活躍,其酪氨酸酶和多巴氧化中間體被破壞。中間體是壹種重要的保護機制。壹旦這種保護機制被耗盡,黑色素就可能被破壞。第二,有可能是黑色素細胞過度產生或積累了細胞自身可以合成的黑色素的中間物質而受損,從而產生白斑。
白癜風和內分泌有關系嗎?
白癜風與內分泌密切相關。根據我們對2060例臨床資料的統計分析,其中23.6%有內分泌因素。其中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育齡婦女月經失調、乳腺小葉增生或乳腺纖維瘤...
那麽內分泌對色素代謝有什麽影響呢?實驗研究表明,促黑素細胞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性激素能促進黑色素的合成代謝,而皮質類固醇激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甲狀腺素和褪黑素能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代謝。為了讓患者理解,我們簡單介紹壹下:
1,促黑素細胞激素。最近的研究表明,人類黑色素刺激激素可能是由垂體前葉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細胞分泌的。促黑素細胞激素分為A和β兩種。當患者接受大量促黑素細胞激素治療時,短時間內局部會出現色素沈著。
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由垂體前葉分泌。臨床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後很多患者出現阿狄森病樣色素沈著,原有色素痣顏色加深,產生新的色素痣,可能是由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中含有黑色素刺激激素,也有使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白癜風的報道。
3、性激素。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的代表是睪酮,如丙酸睪酮;女性荷爾蒙,如類黃酮和雌激素。性激素可使膚色加深,如孕婦面部常伴有黃褐斑,乳頭、乳暈變黑,這是由於孕婦體內女性激素增多所致。再比如皮膚有色素沈著、面部有黃褐斑(又稱肝斑)的肝病患者,這是由於肝病患者體內滅活激素的功能降低,導致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升高。
4.皮質類固醇激素。皮質類固醇激素:潑尼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由腎上腺皮質分泌,對黑色素代謝的影響主要與刺激黑色素細胞有關。正常情況下,血液中黑色素刺激激素和皮質類固醇的水平是相對平衡的,壹旦失衡就會影響膚色。我們發現,白癜風患者在服用可的松治療關節炎後,白斑擴大和增加。從病例分析到動物實驗,皮膚專家推測皮質類固醇美白皮膚的機制主要在於抑制腦垂體分泌促黑素細胞激素,而對黑素細胞的直接作用輕微。
5.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是腎上腺髓質分泌的激素,安靜狀態下分泌很少,使機體在遇到寒冷、疼痛、情緒激動時出現。
在“神經狀態”下,交感神經興奮的同時腎上腺髓質分泌增加,所以兩種激素增加。少量腎上腺素不僅能抑制黑素細胞刺激對離體蛙皮黑素細胞的作用。
6.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由甲狀腺分泌。甲狀腺制劑中的甲狀腺素和二碘甲狀腺素是無機碘化物的化合物,可使皮膚顏色變淺,但對蛙黑素細胞無影響。此外,甲亢伴白癜風的病例並不少見,部分白癜風患者在進行甲狀腺切除術後會有所改變。
7、褪黑素。褪黑激素主要由松果體分泌。松果體的分泌功能與光照密切相關,長時間光照可抑制褪黑激素及分泌。
白癜風-免疫力和白癜風有什麽關系?
經過多年的研究,可以肯定白癜風與免疫功能異常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如下:
1,體液免疫變化。我們測定了104例白癜風患者的血液免疫球蛋白,發現治療前免疫球蛋白A、G、M值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許多患者的補體(C3)和總補體(CH50)下降。然而,免疫循環復合物(C1C)的測定增加。此外,許多患者的血清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抗甲狀腺顆粒抗體呈陽性。部分患者還出現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低和血小板減少。我們用直接熒光法檢查了22例白斑,發現6例基底膜有免疫球蛋白G沈積。
另外,我們在本卷第六題中提到,在白癜風患者的血液中也可以發現。
自身抗體高於正常人,這裏不討論。
2.細胞免疫的變化。我們用65,438+0: 65,438+00,000的舊結核菌素對400例白癜風患者進行皮試,結果65,438+094例為陰性。超過180名患者接受了皮內註射植物血凝素試驗。結果表明,白斑治療前皮試反應強度明顯低於正常膚色和正常膚色,治療後明顯增強。此外,白癜風患者的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和自然花瓣形成試驗均出現偏低現象。
白癜風——有哪些典型的損害特征?
白癜風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白斑多出現在摩擦、陽光等暴露部位;特別是面部(如眉間、眉毛內側、鼻根與面頰內側的結合處、耳前及其上部、前額發際線的邊緣和嘴唇的紅色部分)、頸部、腰腹部(腰部)、骶尾部、前臂延伸面和手指背面。
典型的白斑大多是指甲蓋到硬幣大小,接近圓形和橢圓形。雖然以後會擴大或合並成不規則的大塊,但無論其形狀如何變化,白點的邊緣始終可見,白點中有島狀色素點。另壹種典型的白斑是沿神經的條狀或索狀色素脫失,白斑邊緣整齊如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