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血母是什麽?

血母是什麽?

薯莨,別名“赤葵”、“梁書”、“雞血蓮”、“血母”、“朱砂七”、“紅腰子”、“金”、“紅孩兒”、“娃娃血”、“牛血蓮”、“沾薯”。它是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

生態環境

耐陰,宜有陰涼的環境。如果光照太強,溫度高,幼苗就容易死亡。產區常選用紅紫色土栽培。

生於海拔350-1500m的山坡、路旁、河谷、闊葉林、灌叢或林緣。

分布範圍

生於稀疏的森林或灌木叢中。分布於雲南、廣西、廣東、湖南、臺灣省、福建、浙江等省。支那和菲律賓也有。

生物學性質

耐陰,宜有陰涼的環境。如果光照太強,溫度高,幼苗就容易死亡。產區常選用紅紫色土栽培。

栽培技術

良種繁育、育苗和移栽。選擇有坡度和潮濕地形的沙壤土作為苗床。深耕細耙作高床,寬70厘米,不定長。6月中旬果實成熟後及時采收,晾幹,開裂後去殼,7月初播種。播種,蓋細土約1.5cm,搭棚遮陰。苗齡60天左右移栽,真葉5-6片時,行距20cmX7cm。

做考證

(1)唐朝草藥:大的像水桶,小的像玫瑰,葉子像藤蔓,匍匐在草地上。陶所說的,還有那個土雞蛋,是無法忍受的藥。梁、漢人稱之為黃渡,是蒸的,但不是箬魁。

⑵《孟茜筆談》:《本草》中的論點尚未詳考。今天南方有很多,皮膚黑,肌肉紅,像何首烏。切開它,它像檳榔壹樣紅白相間。有赭石壹樣紅的汁液,南方人用染色的皮革做靴子。

收集和儲存

5-8月采挖、清洗、搗碎、新鮮使用或切片、幹燥。

性品味

味苦微澀,性涼。

功能指示

生用:抗菌、消炎、行氣、活血、涼血、止血、鎮靜、解痙、止痛、止瀉、促進潰瘍愈合;鹽者補腎,醋者止血,堿者養胃。治療扁桃體炎、腸炎、胃炎、潰瘍、菌痢、膽道蛔蟲癥、外傷感染、蜂窩組織炎、癰癤、膿痂疹、尿路感染、月經不調、崩漏、外傷出血、吐血、鼻出血、便血、跌打損傷、風濕、腰腿痛。

劑量

內服:煎服,3-9g;擠壓或研磨。外用:適量,地面或地面。

毒性

  • 上一篇:耳鳴原來是腎虛!壹定要吃黑芝麻和山藥補腎益耳。
  • 下一篇:辣椒治療腳氣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