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得了脂膜炎,不知道該怎麽辦

得了脂膜炎,不知道該怎麽辦

目前沒有特效療法,中醫前景廣闊。1.壹般治療:首先要排除可疑病因,如消除感染病竈,停用疑似致病藥物。正確選擇抗生素控制感染。可以使用自主運動,但應避免受影響區域的創傷。不需要特別的飲食。2.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可以減輕發燒、關節痛和全身不適。急性加重期患者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可使體溫下降,結節消失,但減量或停藥後部分病例癥狀可復發。氯喹或羥氯喹、硫唑嘌呤、沙利度胺、環磷酰胺、四環素(可能具有抗脂肪酶活性)、肝素(可釋放脂蛋白脂肪酶,具有抗凝活性和抗炎性)、環孢素、黴酚酸酯等也有壹定療效,特別是對重癥患者。下面重點介紹幾種常見的治療藥物:(1)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①阿司匹林:主要用於退熱,減少血栓素A2的產生。通常用量為300~600mg,每日4~6次,不得超過4g/日,隨餐服用或飯後服用。需要3~5天才能收到明顯效果,壹般在2~4周內達到最大抗炎效果。肝損傷、低凝血酶原血癥、維生素K缺乏、出血性疾病和哮喘禁用。孕婦慎用。②吲哚美辛(消炎痛):詳見強直性脊柱炎診療指南。在治療的最初幾天可能會引起頭痛,但如果初始劑量減半,然後增加,這種副作用有時可以避免。若與阿司匹林、丙磺舒或甲氨蝶呤合用,可增加其相關毒性;與肼屈嗪、卡托普利、B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合用,可降低降壓效果。與呋塞米和噻嗪類利尿劑合用可降低其利尿作用。孕婦使用這種藥物通常是安全的。③其他非甾體抗炎藥;;詳見《類風濕性關節炎診療指南》。(2)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病情急性時可用。通常的劑量是每天40mg~60mg,可壹次服用或分2~3次服用,癥狀緩解後2周逐漸計量。病毒感染、消化性潰瘍、肝功能不全、皮膚黴菌感染或結核病患者禁用。孕婦通常是安全的。(3)免疫抑制劑:常用硫唑嘌呤、羥氯喹或氯喹、反應停、環磷酰胺、環孢素、黴酚酸酯。①硫唑嘌呤:常用劑量為每日50~100mg,可分1次或兩次服用。最好加1mg/kg/d,6~8周,最大劑量不超過2.5 mg/kg/d,如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合用,可引起嚴重的白細胞減少。對肝、腎、血液學有毒性,應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懷孕期間不宜服用。②氯喹或羥氯喹:氯喹的常用劑量為0.25,每日壹次;羥氯喹每日200mg 1~2次,起效後改為每日100~200mg,長期維持治療。長期使用應警惕視網膜病變和視野改變,每半年做壹次眼部檢查。③環磷酰胺:常用劑量為2.5 ~ 3mg/kg/天,分3~4次口服;嚴重者500~1000mg/m2/次,每2~4周1次。嚴重骨髓抑制或孕婦禁用。要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腎功能,註意預防出血性膀胱炎。④環孢素A:常用劑量為2.5 ~ 4mg/kg/天,分2~3次服用。不可控高血壓禁用,孕婦慎用。⑤沙利度胺:常用劑量為每日100mg~300mg,至少在夜間或飯後壹小時服用。如果體重小於50kg,應該從小劑量開始。因胎兒畸形,孕婦禁用。(4)其他:建議可使用飽和碘化鉀溶液,每次5滴,每日3次,每日增加量,每次1滴,直至每次30滴。也有人建議透明質酸酶,每次65438±0500 iu,與青黴素、鏈黴素聯合肌肉註射,每三天65438±0次。總之,在急性炎癥期或伴有高熱時,壹般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聯合NSAIDS進行治療,療效明顯。對於全身性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可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1~2免疫抑制劑,並根據內臟受累情況進行相應治療,同時加強支持治療。
  • 上一篇:女性血尿的原因是什麽?
  • 下一篇:野牛角的功效與作用,非洲野牛角的功效與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