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腹痛、腹瀉不適、舌紅、苔黃膩、脈滑。
[處方]蒼術、柴胡、羌活、防風、升麻、茯苓、陳皮各65438±00g,神曲、山藥、炙黃芪各20g,炙甘草4g,蒲公英20g,黃柏65438±0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早晚服用。
(2)自擬溫腎澀腸湯
適應癥:排膿時間延長,肛門有墜脹感。
[處方]附子、炮姜、肉豆蔻、五味子各6克,黨參12克,白術、補骨脂、訶子、白頭翁各10克,吳茱萸、炙甘草各3克,馬齒莧、莧菜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早晚服用。
(3)二白艾草湯
主治:腹痛、裏急、沈重、口幹、食欲不振、體溫低、胸脅脹滿、小便短赤、肛門灼熱。
[處方]白頭翁、苦參各65438±000克,白芍60克,艾葉30克。
【用法】洗凈提味,用溫蒸餾水浸泡1夜,第壹次用武火煎半小時,過濾取液;第二次濾渣加適量冷水,使其能浸泡藥材,文火煎制40-60分鐘,然後過濾,將其藥液與第壹次混合,繼續文火煎制並濃縮至規定量(含1劑量/250 ml),然後每250 ml加入0.2ml 1%苯甲酸鈉,搖勻,放置65438+。成人每次50毫升,兒童每次2毫升。
(4)加味連梅湯
適應癥:遷延性腹瀉。
[處方]黃連、烏梅、西洋參各2克,阿膠5克,麥冬、沙參、石斛、木瓜各6克。
【用法】每日1劑量,水煎服(以上劑量為8個月兒童,成人劑量酌情增加)。
(5)加味解郁湯
【主治】痢疾膿血,內急後重,苔黃膩,脈滑或數。
[處方]白芍30克,山楂18克,葛根、蘿蔔15克,木香、黃連、苦參9克,肉桂3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次,與藥液混合,分兩次溫服。服用後癥狀消失,常規檢查正常,應繼續服用1 ~ 3劑。
(6)芍藥湯加減
適應癥:久痢,濕熱不重,但趨於氣血失調。
[處方]當歸、白芍各50克,檳榔、枳殼各65,438+05克,蘿蔔5克,肉桂、甘草各5克,大黃7.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7)清熱化瘀湯
【主治】濕熱蘊結於結腸,泄瀉不止。
[處方]白頭翁、地榆各30克,黃連5克,黃芩、木香、檳榔各10克,赤芍15克,大黃8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重病患者每天2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