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起因
由於心臟功能障礙,功能下降,靜脈回流血量不能完全排出心臟。
大多數病人都有心臟病史。冠心病、高血壓和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而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擴張型心肌病和急性重癥心肌炎是年輕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收縮性心力衰竭的常見疾病為冠心病,積極重建血供可防止心力衰竭的發展和惡化;舒張性(或正常射血分數)心力衰竭是壹種常見疾病。因為高血壓,控制血壓極其重要。否則心力衰竭進展迅速,也可誘發急性心力衰竭。
分類
首先,根據心臟循環障礙綜合癥
根據心臟循環障礙綜合征的不同時期和程度,心力衰竭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顯性心力衰竭由於心臟功能障礙,功能下降,靜脈回流血量不能完全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有明顯充血跡象。我們稱這些癥狀為顯性心力衰竭。如果靜脈系統沒有充血的跡象,心力衰竭的診斷是難以確定的。這種明顯的心力衰竭也被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
2.隱性心力衰竭實際上是顯性心力衰竭的前期。在靜脈充血的跡象出現之前,心臟腔內的壓力已經在上升。如果右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大於10毫米汞柱,則為右心衰竭。如果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大於20毫米汞柱,則為左心衰竭。心臟壓力的升高比靜脈充血的跡象早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這個階段沒有靜脈充血的跡象,但心臟壓力增加,被稱為隱性心力衰竭。
第二,根據疾病的急性和緩慢發病
心力衰竭按發病急、緩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力衰竭的持續狀態,可穩定、惡化或失代償。
2.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急性心力衰竭(AHF)是指急性發作或左心功能不全加重引起的急性肺淤血、肺水腫伴組織器官灌註不足和心源性休克,導致急性心輸出量急劇下降、肺循環壓增高和外周循環阻力增加的臨床綜合征。左心衰竭是最常見的。
臨床表現
I .慢性心力衰竭
1.運動耐力下降引起的癥狀大多數心力衰竭患者因運動耐力下降引起的呼吸困難或疲勞而就醫。這些癥狀可能在休息或運動時出現。同壹患者可能有多種疾病,很難解釋運動耐量下降的確切原因。
2.液體瀦留引起的癥狀患者可出現腹部或腿部水腫,並以此為主要或唯壹癥狀就醫。運動耐量損傷是逐漸發生的,除非仔細詢問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否則可能不會引起患者的註意。
3、心臟病或非心臟病引起的無癥狀或其他癥狀患者在檢查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肺或軀體血栓栓塞性疾病)時,可能會發現心臟增大或心功能不全。
第二,急性心力衰竭
1,病史及表現多數患者有心臟病史,冠心病、高血壓、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是老年人的主要病因;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擴張型心肌病、急性重癥心肌炎往往是年輕人的主要病因。
2.常見的誘發因素有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依從性差、心臟超負荷、嚴重感染、嚴重腦損傷或嚴重精神緊張和波動、大手術後、腎功能不全、急性心律失常、支氣管哮喘發作、肺栓塞、高心排血量綜合征、應用負性肌力藥物、應用非甾體抗炎藥、心肌缺血、老年急性舒張功能障礙、藥物濫用、酒精中毒、嗜鉻細胞瘤等。
3.左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征象是乏力,運動耐力明顯下降,心功能正常者心率增快至65,438±0.5 ~ 20次/分,其次為乏力性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高枕睡眠等。左室增大,舒張早期或中期律動,雙肺底部可見濕羅音、幹羅音及喘息聲,提示已發生左室功能不全。
4、急性肺水腫起病急,病情可迅速發展到危急狀態。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坐位呼吸、喘息、煩躁恐懼,呼吸頻率可達30 ~ 50次/分鐘;經常咳嗽,有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心率快,心尖處經常能聽到奔馬的節奏;雙肺充滿濕羅音和喘息聲。
5、心源性休克
低血壓持續30分鐘以上,收縮壓降至90mmHg以下,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收縮壓下降≥60mmHg。
組織低灌註:皮膚濕冷、蒼白、紫紺,有紫色條紋;心動過速>:110次/分鐘;尿量明顯減少(
血流動力學障礙PCWP≥18mmHg,心臟射血指數(CI)≤36.7ml/s.m2(≤2.2L/min.m2)。
代謝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癥
近年來,中醫絡病理論在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絡中藥治療心力衰竭具有四大優勢,能夠標本兼治,有效緩解心力衰竭癥狀,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遠期預後,減輕患者痛苦。
中醫對心力衰竭的認識
從表面上看,心力衰竭是心肌損傷後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導致心輸出量減少,患者出現水腫和瘀血。事實上,心力衰竭的根源在於神經內分泌和心室重構的過度激活。近年來,隨著對心力衰竭研究的深入,現代醫學認識到心室重構是心力衰竭發生發展的基本機制,神經內分泌的過度激活會加速心力衰竭的進程,這壹點早已為中醫所認識。
根據中醫絡病理論,心力衰竭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氣陽兩虛,不能運血所致。心氣不足,心臟就會收縮收縮,使靜脈中的血液不能順暢運行。體液要麽滲出靜脈變成水腫,要麽留在靜脈變成瘀血。時間長了,絡脈就會堆積,瘀血、水腫等病理產物就會膠結在壹起,導致心臟變形,進壹步影響陽氣和血的運行,導致心力衰竭。故應用絡病理論治療心力衰竭,以溫陽養陰為主,輔以活血通絡、利水消腫之藥,代表藥物如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有四大優勢。
中醫辨證論治
1,心肺氣虛證
癥狀:心慌氣短,四肢乏力無力,活動加重,神疲乏力咳嗽,面色蒼白,舌淡或邊緣有齒痕,脈沈或虛。
治療:補益心肺。
處方:益心湯。黨參30g、白術12g、茯苓15g、黃芪30g、靈芝12g、丹參20g、百合12g、銀杏12g、桔梗12g、瓜蔞12g。
2.氣陰兩虛
癥狀:心悸、氣短、乏力、動則出汗、自汗或盜汗、頭暈、心煩、口幹、面和顴骨暗紅、舌紅少苔、脈弱或停滯。
治療:益氣養陰。
處方:生脈湯。人參10g、麥冬12g、五味子15g、沙參12g、扁豆12g、茯苓15g、澤瀉12g、澤蘭12g、生地6552。
3.心腎陽虛證
癥狀:心悸、氣短、乏力、動則喘鳴、體冷肢冷、尿少浮腫、腹脹便溏、面紅顴暗、舌紅少苔、脈細數或停滯。
治法:溫心益腎。
處方:補陽湯。附子10g、肉桂10g、吳茱萸10g、幹姜12g、姜黃12g、人參10g、白術12g、茯苓15g、澤瀉65505g。
4.氣虛血瘀證
癥狀:心悸氣短,胸脅疼痛,頸部青筋外露,脅下腫脹,下肢浮腫,面色灰青;唇青紫,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打結。
治療:益氣活血。
處方:益氣活血湯。黨參30g、白術15g、茯苓15g、黃芪30g、靈芝12g、姜黃12g、蓮子12g、丹參30g、澤蘭12g、甘松12g。
5、陽虛水泛證
癥狀:心悸氣短,不能平臥,咳痰有泡沫,面肢浮腫,四肢畏寒,煩躁多汗,額灰,口唇發紺,小便短赤,腹脹,或伴有胸腹水,舌淡或暗紅,舌苔白滑,脈數而數。
治法:溫陽利濕。
處方:溫陽湯。附子12g、肉桂12g、人參12g、白術15g、茯苓15g、豬苓15g、澤瀉12g、冬瓜皮15g、紫蘇15g。
6.痰飲證
癥狀:心悸、氣短、咳嗽、氣短、不能平臥、痰白或濃、胸悶、頭暈、尿少浮腫,或有痰,或發熱口渴,舌苔白或黃膩,脈滑或滑。
治法:清肺化痰。
處方:謝飛湯。葶藶子12g、紫蘇12g、桑葚12g、冬瓜15g、枸杞12g、桔梗15g、白芥子10g。細辛3g,半夏12g,浙貝母15g,炙麻黃10g,甘草6g,水煎。
(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