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濕熱型唐氏綜合征由於中醫治療方便、徹底,目前仍有很多尖銳濕疣患者接受中醫治療。中醫往往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疣體的大小,結合全身癥狀分為三種治療方式。分別是濕熱下註證、外感毒邪證、氣滯血瘀證。濕熱證常發生在素食肥胖、生殖器濕重的患者;外感毒證多發生於性交不潔的患者;血瘀證主要見於長期尖銳濕疣、疣體灰暗的患者。濕熱下註證濕熱下註證可有肛周皮膚病變,皮膚潤澤紅潤,包皮過長,白帶過多或其他皮膚病。常伴有口苦、口粘、口渴不喜飲水、大便粘稠、小便黃。舌紅膩苔黃,脈細。這是由於濕熱下註於肝膽,陰道循經流動所致。治濕熱,處方如下:蒼術10g黃柏1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30g牡丹皮10g通草10g澤瀉10g馬齒莧30g清下焦濕熱方;生薏苡仁健脾祛濕,有抗病毒的作用;用土茯苓、牡丹皮、通草、澤瀉、馬齒莧,解毒除濕,活血化瘀。濕熱嚴重者,龍膽草10g;可以添加;便秘者可加蘆薈10g。外感毒邪綜合征的尋常疣迅速增多,或並發梅毒、淋病,有明確的不潔性交史。自覺癥狀常較輕或無,舌脈可正常。這是由於外感毒邪,毒氣停滯,所以疣體迅速增大。治療宜清熱解毒,常用方劑為祛疣3號方加減馬齒莧60g敗醬草15g紫草15g大青葉15g木賊15g方劑以馬齒莧為主藥清熱解毒;配合敗醬草、紫草、大青葉、木賊,增強清熱解毒、活血散結的功效。若皮損較暗或病程較長,可加入蜂房、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血瘀證見於皮膚病變呈暗紅色或暗褐色、生長緩慢、持續或疼痛的患者。舌淡,苔薄白,脈細澀。這是由於毒邪長期積聚,阻滯氣機,造成氣滯血瘀。治療應以理氣活血、化瘀散結為主。常用的方子是桃紅四物湯加減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當歸10g丹參10g蜂巢10g柴胡10g夏枯草。桃仁、紅花、川芎、當歸、丹參、夏枯草取自30g方劑。柴胡疏肝理氣,引藥直達病位;夏枯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如果患者氣虛,可加入黃芪30克,補氣解毒,提高機體免疫力;若疣體較硬,可加入生龍骨30克,生龍骨30克,軟化散結。
上一篇:看這株植物。下一篇:手機屏幕變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