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原因很多,和消化沒有必然聯系。
1.腸易激綜合征有寒性腹瀉、神經性腹瀉、考試性腹瀉、旅行性腹瀉等癥狀。這種病在醫學上叫做腸易激綜合征。又稱慢性腸炎、神經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結腸痙攣、粘液性結腸炎、結腸功能障礙...
2.感冒拉肚子。夏天來了,天氣變暖了。大多數人認為夏天要註意防暑降溫,卻忽略了防暑降溫中可能出現的感冒。比如長時間坐在空調房裏,睡在地上,狂喝啤酒,喝大量的冰鎮飲料,都很容易讓腸道不舒服。最常見的是受涼引起的腹瀉,通常伴有腹痛、腹脹、腸鳴音、排便。去醫院,壹般醫院只是控制癥狀,給解痙止瀉藥,或者給心理治療催眠,有的醫生誤診為慢性腸炎、結腸炎。醫學上把這種因受涼引起的腹瀉稱為腸易激綜合征。天氣熱的時候,拉肚子的時候,要註意大便裏有沒有膿血,或者去醫院檢查是不是細菌性痢疾。排除腸道炎癥可能是腸易激綜合征。不要把幾種腹瀉混為壹談,耽誤病情。
3.感染性腹瀉春季,感染性腹瀉是壹種非常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由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引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主要通過水和食物傳播。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個人衛生也會導致感染...
1.如果因為吃錯東西拉肚子,可以服用黃連素、諾氟沙星、瀉痢定等藥物。
2.感冒引起的腹瀉,很可能是因為腸道內菌群失調,主要是吃了太多抗生素引起的。可以去醫院的腹瀉門診檢查,服用增加有益菌(雙歧桿菌)的藥物,平時多喝酸奶制品。
3.如果經常出現腸易激,可以考慮服用“固鎮腸”。
腹瀉是指排出異常稀薄的大便,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甚至膿血,且排便頻繁,並伴有排便急迫、肛門周圍不適、大小便失禁等癥狀。腹瀉很少是嚴重疾病的癥狀,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但由於腹瀉會流失大量腸液,多次腹瀉會引起血液中電解質紊亂,尤其是鉀離子流失過多,導致全身不適。如果腹瀉持續或伴有膿性血便、嚴重嘔吐或高燒,應立即去醫院。
壹、腹瀉自我診斷的要點
兼證
可能的診斷
急性腹瀉,水樣便,可伴有(或不伴有)發熱、臍周疼痛、腸胃炎,多因食用不潔、變質或過敏食物所致。
急性腹瀉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並可見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伴有膿血便,但不能排除潰瘍性結腸炎。
慢性腹瀉伴發熱常見於慢性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結腸癌。
慢性腹瀉還包括間歇性便秘、結腸過敏、直腸或結腸息肉,必須排除結腸癌。
糞便呈醬紅色或血樣,含小塊膿血,量大,惡臭的急性阿米巴痢疾。
糞便量大,氣味異常,呈灰色油狀,壹般是脂肪消化吸收障礙引起的腹瀉。
嚴重腹瀉,伴有嚴重嘔吐、發燒和嚴重脫水。糞便像大米泔水,危險情況可能是霍亂和副霍亂。
常見腹瀉的病因及治療
夏季是細菌性痢疾的高發季節。此時,輪狀病毒引起的沙門氏菌腸炎和腹瀉也達到高峰。因為在臨床上都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很容易混淆診斷。另外,細菌性痢疾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同於沙門氏菌腸炎,而輪狀病毒腹瀉是不需要抗生素的。因此,區分三者對於及時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細菌性痢疾多因食用不潔食物所致,如蔬菜、水果等,65,438+0歲以下兒童少見。第壹個癥狀是先腹瀉後嘔吐,同時有腹痛,主要是左下腹痛。腹瀉表現為排便頻繁,每天排便十次以上,但大便量少,有粘液或膿性大便,急後明顯。大便視野內全是白細胞,大使培養可發現誌賀氏菌。諾氟沙星是目前最好的抗痢疾藥物。
沙門氏菌腸炎多因食用牛奶、雞蛋、家禽、內臟等不潔食物所致,多見於1歲以下兒童。第壹個癥狀是先嘔吐,然後腹瀉,經常嘔吐。臍周腹痛為主要癥狀,每天排便3-10次。大便量大,大便表現為水樣粘液,急性腹瀉後不明顯。顯微鏡下大便白細胞總數正常。糞便培養中可發現沙門氏菌。治療藥物為復方新黴素、氯黴素、氨芐青黴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
可旋轉病是6歲以下兒童非細菌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6個月至2歲兒童發病率最高。輪狀病毒腹瀉的最初癥狀是嘔吐和咳嗽。壹天腹瀉3-10次,大便為稀便、水樣便或蛋形便。有酸臭味,無粘液膿液,大便鏡檢和大便培養陰性,血象不高。輪狀病毒可以通過病毒檢測分離出來。如果沒有繼發細菌感染,就不需要抗菌藥物。
抓住“腹肌”治療腹瀉
受涼引起的腹瀉可以通過抓“腹肌”來治療。讓患者趴在床上,分別在患者兩肩胛骨內側抓住壹根粗大的肌腱“腹腱”。抓住這根筋,擡起來,然後突然松開,這樣左右幾次,就有奇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