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65438+10月—2002年65438+2月我科老年肺癌患者126人:男性94人,女性32人;年齡65 ~ 85歲,平均年齡765,438+0歲。術後病理診斷均為非小細胞癌。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是PO2-0 kPa和PCO2-6.7 kPa。本組術後1個月發生呼吸衰竭18例(3%),死亡5例(97%)。分類顯示有哮喘反復發作史的肺癌12例,術後呼吸衰竭4例(33.3%),死亡2例(18例糖尿病),術後呼吸衰竭4例(22.2%),死亡1例。術前肺功能減退24例,術後呼吸衰竭4例(25%),死亡2例。術前肺功能減退24例,術後呼吸衰竭3例(5%)。肺氣腫並發慢性支氣管炎21例,術後呼吸衰竭(⒕28%)3例,均治愈。術後氣管切開36例;24例采用呼吸機治療。
2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
2.1肺功能差。
老年肺癌患者術前常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心肺功能下降,應激反應和耐受能力差,術後有並發癥,尤其是呼吸衰竭。
2.2肺癌合並哮喘
術前有哮喘反復發作史的患者對缺氧的耐受力較差,開胸術後近期往往有壹段動脈氧分壓降低甚至低氧血癥的時期,因此術後容易因缺氧誘發哮喘[1]。哮喘壹旦持續,會直接引起肺通氣和通氣功能障礙,進而發展為呼吸衰竭。這是本組呼吸衰竭最多的原因。
2.3長期吸煙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老年男性肺癌患者大多有長期吸煙史,並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功能低下。導致肺順應性降低,小氣道阻力增加,支氣管黏膜清除分泌物的能力降低。術後易出現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繼而出現肺通氣不足、通氣/血流比失衡和通氣功能障礙,導致呼吸衰竭。文獻報道肺癌切除術後呼吸衰竭發生率為14.1%[2],吸煙者呼吸衰竭發生率是非吸煙者的4倍。
2.4肺癌合並糖尿病
由於糖代謝紊亂,白細胞嗜性和吞噬能力差,血清調理素和細胞免疫抑制,以及各種防禦缺陷,組織愈合能力差,抵抗力低,術後易發生肺部感染、支氣管胸膜瘺等並發癥,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5肥胖
肥胖者不易耐受手術,組織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差,術後咳嗽無力[2]。同時,下頜骨和咽部的脂肪沈積、上氣道狹窄塌陷、胸腹壁脂肪增多,均可導致肺容積減小。本組16女性肥胖患者術後呼吸衰竭發生率高達25%,且呼吸衰竭長期使用呼吸機治療,死亡率高。
3護理對策
3.1術前準備
術前2周開始3.1.1呼吸訓練指導。
深而慢地吸氣,吸氣後停頓1-2秒,讓肺泡充盈到極限擴張肺部再慢慢呼氣,約10次/分鐘,3-5次/天。練習腹式呼吸(橫膈膜下降1CM時肺通氣量可增加250-300 ml),也可以通過使用吸氣訓練器訓練吸氣運動。
3.1.2咳嗽和排痰指導
說明術前積極治療原發性肺部感染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目的,說明吸煙與咳嗽、痰量的正比關系,勸其盡快戒煙[3],指導正確的咳嗽姿勢,傳授有效的排痰方法:落座,四肢放松,深呼吸,屏氣片刻,然後用力咳嗽,配合深呼吸。
3.1.3上呼吸道清潔制劑
術前每天用呋喃西林溶液漱口2-3次,術前3天刷牙後用生理鹽水100ML和8萬單位慶大黴素漱口。漱口時,頭盡量向後傾斜,使藥物流到喉嚨吐出,重復3次。上呼吸道的清潔準備可降低呼吸道細菌的陽性率,對術後抗感染的預防有積極意義[4]。
3.1.4完美檢驗
術前除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和血氣分析外,還應註意心肺功能的測定,如屏氣耐量時間、勻速下蹲10次或在壹樓樓梯記錄脈率和呼吸頻率的恢復時間,以評估預期效果和可能出現的肺部並發癥。
3.1.5肺功能鍛煉
制定相應的術前肺功能鍛煉計劃。比如,患者胸部要用帶子紮緊,松緊以患者不感到憋氣、呼吸困難為度,以增加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和應激能力;爬樓梯和下蹲訓練:早晚循序漸進地鍛煉,增加呼吸肌和膈肌的活動。
3.1.6術前控制原發病
哮喘患者術前常規應用氨茶堿等藥物,預防哮喘發作,尋找過敏原,進行脫敏治療。對於糖尿病患者,應明確飲食治療與血糖控制的關系,監測和控制血糖,指導患者合理計算能量,術前控制感染。
3.1.7心理護理
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手術的目的,取得他們的配合,解除他們的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讓支持系統更好地發揮支持患者渡過難關的作用。
3.2術後護理
3.2.1促進肺擴張的早期活動
術後應進行早期下床活動,麻醉清醒時采用半臥位。不能半臥者應經常改變臥位,並鼓勵患者在拔除引流管後24小時下床活動。同時註意引流管的護理,防止逆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