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薦滋補五臟的中草藥
(1)強心中藥
當歸:能補血養心,助虛損,祛瘀生新。
人參:能極大地補充元氣,止渴生津,調節榮譽,維護健康。
川芎:可止頭痛,滋養新血,緩解抑郁。
麥門冬:解渴除煩,養心清肺,清熱自安。
遠誌:能驅除驚嚇,安神定誌,使人記憶更深刻。
(2)養肝中藥
沙參沙參:消腫排膿,養肝益肺,清熱祛風。
酸棗仁:止汗除煩,生吃多睡,炒菜不睡。
薏苡仁:專治燥濕,肌攣縮,肺膿腫,肺痿。
山茱萸:澀精瘦髓,腎虛耳鳴,腰膝酸痛。
各種醋:積能消,產後金瘡,血暈治。
(3)健脾中藥
白術:健脾和胃,止瀉除濕,祛痰。
山藥:調脾止瀉,益腎補中,虛損皆可治。
陳皮:適氣寬膈,留白脾,消痰留白。
柴胡:能瀉肝火、寒熱、瘧疾。(較少使用)
茯苓:用於祛濕開竅,祛痰生津,疏通水道。
(4)補肺中藥
蘆筍:肺痿癰,化痰止咳,平喘清熱。
紫菀:痰、喘、咳,肺痰吐,寒熱合。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咳勞乏,金水枯竭。
麥門冬:解渴除煩,養心清肺,清熱自安。
沙參沙參:消腫排膿,養肝益肺,清熱祛風。
(5)補腎中藥
熟地黃:滋腎補血,益髓益精,烏須黑發,
龜甲:滋陰補腎,除崩筋,還治腦殼。
覆盆子:腎虛精疲,黑胡子亮,補虛。
牛膝:除濕麻痹,腰膝酸痛,滋陰補髓。(較少使用)
杜仲。:強筋壯骨,腳痛腰酸,小便稀。(較少使用)
2、冬季進補
1,蓮藕清新舒緩
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緩解便秘、促進體內有害物質的排除非常有幫助。幹燥的冬天,適量吃蓮藕,可以滋陰清熱。
清心安神,潤燥止渴。
2.冬天怎麽吃蓮藕更健康?
將壹根蓮藕和壹公斤排骨壹起煮,湯煮開時加入料酒、鹽、醬油和少許蔥姜蒜調味,最後加入胡蘿蔔、香菇和豆腐,燉壹會兒即可食用;蓮藕有涼血補血的功效,排骨含有優質的鈣和膠原蛋白,香菇、豆腐、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冬季適量食用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3.梨能促進體液分泌,減少幹燥
梨鮮嫩多汁,酸甜可口,含有85%的水分和維生素、鈣、磷、碘等微量元素。冬天天氣幹燥,人容易缺水。堅持每天吃梨,可以有效緩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幹燥、瘙癢、疼痛、聲音嘶啞、便秘、尿紅等癥狀。蒸或煮梨有助於滋陰潤肺、止咳化痰,對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風濕、痛風有壹定療效。
4.冬天怎麽吃梨養生?
梨最經典的吃法是用冰糖,川貝蒸梨,冷水浸泡,將梨切開,去核,放入梨中,煮半小時後吃梨肉,對治療呼吸道感染、風熱咳痰有極好的效果。
5、花生醒脾健胃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含有大量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能健脾和胃,潤肺化痰,益氣止血。可用於脾虛消瘦、食欲不振、幹咳多痰、產後乳少。花生中的脂肪可以將肝臟中的膽固醇分解成膽汁酸,促進排泄,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花生還有止血、促血小板的作用,對脾虛貧血有壹定療效,尤其對女性。
6.冬天如何吃花生更健康?
最好是帶殼的新鮮花生。煮熟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還能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紅衣的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再生,治療血小板減少癥,防治出血性疾病;而且花生殼可以降血壓,調節膽固醇。
7.黃酒暖胃驅寒
黃酒中含有18氨基酸和高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它性熱味苦,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淤、暖脾胃、潤膚散濕等治療作用。冬季適量飲用加熱的黃酒,有舒筋活血、生津補血的功效。
8.冬天怎麽喝黃酒養生?
黃酒壹般可以煮沸後再喝。燒的時候加入姜片和適量的紅糖,既能蒸發壹部分酒精,又能改善口感。另外,生姜可以加強舒筋活血的作用,紅糖可以加強生津補血的作用。若與烏梅同食,有滋陰生津、潤肺護肝的作用。
9.冬天喝紅茶
隆冬時節,享受壹杯熱茶取暖。中醫認為“在寒冷的冬天,萬物都是活的、藏的,人的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保持健康的方法是保暖防寒。“而紅茶味甘而溫,滋養人體陽氣。且富含糖類和蛋白質,發熱暖腹,增強人體抗寒能力,幫助腸胃消化去除油膩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