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瘺是壹種先天性疾病,它的發病率不是很高,但壹旦形成,就很容易引起感染。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種病,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消除感染風險。
飲食宜清淡,以瘦肉或鮮蛋為主,忌食海鮮、魚蝦。
祝寶寶早日健康,給妳推薦壹個好的博客:
媽媽的博客/
1,相關知識:
耳前瘺管,或稱先天性耳前瘺管,是胚胎時期第壹鰓溝的遺跡。多次單側發病。瘺管常位於耳輪前足。瘺管可形成分支或分支。管內壁襯有多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和角蛋白。由於感染和腐敗,它能分泌出臭豆腐樣的分泌物。該病通常無癥狀,擠出時偶爾有少量粘液或膿液從瘺管溢出;感染時,局部可紅腫疼痛或形成膿腫,或膿性分泌物增多;反復感染化膿,可形成局部化膿性瘺管或疤痕。壹般來說,無癥狀的人不需要治療。如有感染化膿,可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如青黴素,每次80萬單位,肌肉註射(註意過敏試驗);或紅黴素,每次0.25g,壹日三次,口服。如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局部清洗消毒,更換碘伏紗布;當紅腫消失,感染得到控制時,瘺管切除是可行的,必須壹次性完全切除,否則瘺管剩余部分感染會復發,再次手術效果會很差。
2.相關知識:
耳瘺是由於先天性形成,或耳後壞疽治療不徹底,潰瘍遷延所致。以耳前或耳後瘺管和有時滲出為特征的瘺管病。
本病多見於先天性耳前瘺管和耳後骨膜下膿腫破裂後遺留的瘺管。
[診斷基礎]
1.先天性瘺管自出生就存在,常呈盲性,或深或淺,或直或彎。其開口多位於耳屏前方或耳輪腳,如芝麻大小。通常無癥狀,但常排出少量乳白色奶酪樣物質,略臭。如果感染了致病毒素,瘺管會紅腫、疼痛、化膿。反復發作後,瘺口處皮膚變薄,出現暗紅色薄疤痕。
2.耳根中毒患者,瘺管位於乳突下方皮膚,病程三個月以上不愈,膿不止,氣味少,探頭可觸及乳突骨。
【辨證論治】
1.膿毒癥(積聚)綜合征:耳前瘺管開口紅腫疼痛,有或多或少的膿液溢出。舌質紅胖,苔黃膩,脈滑。排膿解毒。
2.正邪兩虛之愛證:耳後乳突尖瘺管久不閉合,有時溢稀膿微臭,瘡面暗紅,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脈緩弱。扶正祛邪,排膿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