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好的:不同名稱的松節油、松節油膏、松節油(本經)、松節油香(劉的鬼遺)、瀝青(養生珍品)、白松香(滇南本草)、松節油膠(綱目)、黃香(原始本草)、松節油香。
來源是從松科植物馬尾松或其同源植物的樹幹以及蒸餾除去揮發油後的殘渣中獲得的油性樹脂。植物形態學,見“宋傑”。
采集時多在夏季采集,用刀在松樹樹幹上挖V形或螺旋形凹槽,使邊材樹脂從傷口流出。收集後加水蒸餾蒸餾出松節油,剩下的殘渣冷卻固化,即為松香。保存在陰涼幹燥處,防止火災和高溫。
松香是不規則的半透明塊狀,大小不壹。表面呈黃色,常有壹層黃白色的奶油粉。常溫下硬而脆,易碎,斷面光亮呈玻璃狀。它有松節油的臭味,嘗起來很苦。加熱變軟,然後融化,燃燒時產生褐色煙霧。最好是整齊、透亮、油潤、氣味濃烈的。
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等地。
油松和馬尾松的松香含有約80%的松香酸酐和松香酸,約5-6%的樹脂烴,約0.5%的揮發油和少量苦味物質。
加工松香:放入銅鍋內,用小火加熱融化,除去雜質,倒入水中,冷卻後取出,晾幹。松香制作:將洋蔥熬湯,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融化,趁熱倒入冷水中,取出陰幹。(100公斤松香,10公斤洋蔥)
①陶弘景:“松節油,用桑灰汁或酒煮至軟,冷水煮數十次即可。”
(2)《本草經》:“松脂先煉,法為大鍋加水,置甑內,以白茅根為甑底,大鍋頂加黃沙,稠至可許。然後把松節油鋪在桌子上,用桑葚工資煮,湯少了就加熱水,壹直做到飽。松節油壹放入水壺,就被扔進冷水裏。”濃縮蒸熟,三遍之後,潔白如玉,然後入藥。"
性味苦而甜,性溫。
①經典:“苦而溫。”
②別錄:“味甘,無毒。”
③藥性理論:“甘、平。”
4《本草》:“苦而苦;溫暖。”
經絡入肝脾。
①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解釋:“入脾肺經。”
②德培本草:“始於太陰、足陽明經。”
(3)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要用於祛風除濕、排膿排毒、生肌止痛。治療癰、癤、痔、瘺、惡瘡。疥瘡、禿頂、金瘡、扭傷、風濕關節痛、癤癢。
(1)經典:“治癰、惡瘡、禿頂、瘙癢,平五臟、除熱。”
(2)別錄:“主胃熱盛,咽喉燥渴,風窒筋,使操白;紅色的支配著邪惡的關節痛。
(3)藥性理論:“殺蟲劑,使用者是聾子;牙齒有蛀牙,壹點咬不掉;可用於瘡癰膿血,煎服可生肌止痛祛風。”
4《日華子本草》:“潤心肺,降氣祛邪;煎藥膏主要引起瘺管和膿液排出。"
⑤滇南本草:“治赤白癜風,強風。”
⑥《醫學概論》:“治歷節酸痛,生津止渴,堅固牙齒,聰耳明目;和服,補藥,壯陽強陰莖,使人生兒育女。”
⑦《綱要》:“強筋骨,益耳目。治療塌陷區。”
⑧《本草綱目》:“祛風除濕,解毒殺蟲。”
外用用法用量:研磨、噴灑或塗抹。口服:服用藥丸,粉末或浸泡在酒裏。
忌①醫學介紹:“不要單服,要填飽肚子。”
(2)《本草經》:“血虛火盛者,與風、寒、濕無關之病,不宜鹹服。”
(3)本草求真:“火真熱不要服。”
藥方①治百腫毒:松香八兩,青銅二兩,蓖麻子五兩,全部搗成糊狀,塗得漂漂亮亮。(《奇證怪方》)
②癤、癰、癤的治療:將二兩松香粉和二百毫升酒精加熱溶解,瓶口密封備用。幹棉球蘸藥水在患處擦,每天壹兩次。(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精選資料)
(3)治癰腫毒潰爛:膿水淋漓,膿不出:松脂壹兩煉,乳香沒藥(都放在瓦上,用油焙制)各五元,樟腦壹元。* * *是細粉,混在毒藥裏,拔膿散毒。(外科百科全書)
④所有瘺管的治療:煉制成松節油粉,填塞瘡孔,每日三四次。(《盛慧芳》)
⑤治瘰癧:黃香壹兩,研成細粉。如果有膿,就擦幹,用豬油擦幹。(青海省中醫方劑匯編)
⑥疥瘡濕瘡的治療:將膠松香研末,酌情少加輕粉,使之均勻。發現有疥瘡的地方,先塗上油,再在末端擦。(《劉鬼遺》)
⑦治癢、瘡、疥瘡:用精制松節油五塊,大黃、菱角各壹兩;樟腦和檳榔每個五美元。* * *是壹種非常精細的粉末。用豬油壹兩塊,碾成丸,加水銀八塊,再碾壹遍。以水銀為粉,缺點為度。每次遇到癢和疥瘡,就用丸藥瘡擦。(《劉鬼遺》)
⑧神經性皮炎的治療:將適量松香、豬油熬成糊狀,敷於患處,每日數次。(廣西《中草藥新醫療處方集》)
(9)治陰囊濕癢欲崩:取壹片松香為末,卷紙成筒,每片放入三片花椒,燈中泡三夜,取出燒之,上倒油;先用大米洗幹凈。(“單純單方面”)
主治經常軟瘡:童鳴瀝青82、桐廬22、麻油三錢、公豬膽汁。先將瀝青溶解,然後將油放入罐中,倒入水中,拉動即可。每次用絲鋪就不用換了。(《綱要》玉霜)
⑾治療小兒脫發:精制松節油、黃丹各5元,三錢粉。* * *是細粉,植物油混合;每天壹次,用米糠湯洗凈上藥。(“簡化公式”)
⑿治頭癬:明礬壹斤半,煆碾,嫩松香三兩,鮮豬油半斤。將松香包在油中,用松明柴火點燃豬油,熔化後滴入松香油,冷卻,加入枯礬,拌勻,塗患處使其結痂;第二天去掉結痂再敷,不用洗。(全展皮膚病學作品選)
(13)治壹切風熱瘡、小兒頭瘡:瀝青12片、黃蠟12片、香油12片、巴豆14片。先將瀝青、香油、黃蠟熬成汁;第二次進入巴豆,不要停止攪拌,等巴豆變成褐色,不要去巴豆;壹次加兩塊錢的油膩粉,然後攪拌均勻,放涼,敷在瘡上。(“健康寶”軟膏)
【14】歷節治風難耐:松脂30斤煉50次,酒煮10次或20次;將三升松脆、溫熱和三升松節油煮熟,攪拌至完全混合。空腹喝壹平方英寸的酒三天。(錢進方)
⒂治風歷:松膏1升,酒3升,泡七日,服壹次,日復壹日,劑量愈多。(錢進方)
⒃治肝虛目淚:煉松脂壹斤,釀米兩鬥,水七鬥,曲兩鬥,釀酒常飲。(概要)
⒄治療兒童緊繃的嘴唇:烘烤松節油並粘貼。(《盛慧芳》
⒅治療風蟲牙痛:刮痧去脂,煮泡,漱口。(《湖畔集簡方》)
(9)治蟲蛀牙痛:將松節油、三錢植物油各提煉壹兩,大火煮沸,濃縮,加入真蟾酥五份,用筋攪拌均勻,取米粒盡可能大,放入牙痛縫隙中。(《石梅紀的藥方》)
⒇久治耳聾:松脂三兩(煉),巴豆壹兩,混熟,可為丸,用薄棉包裹,塞於耳孔,每日易之。(《石梅紀的藥方》)
(21)治女子白帶:松香五兩,酒兩升,煮幹,薄木臼,酒糊藥丸大如燕。每次服100粒,用溫酒沖服。(《采摘方圓》)
(22)治疔瘡、皮膚瘙癢、眉毛脫落、全身紫皰:白松香不限,砂鍋九煎。壹次煎好,暴露壹夜,九次後才能服用。吃了這個藥,終身不能吃鹽,犯了罪就解脫了。(滇南本草)
慢性氣管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將松香粉與等量的甘草粉混合,制成粉末。每天服用三次,每次5分鐘,10天為壹個療程。治療256例。壹個療程後,近期控制38例,顯效53例,好轉117例,無效48例。有效率為81.2%。單純型療效高於喘息型;多數病例服藥3 ~ 8天,5天最有效;堅持服藥對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用藥期間,5例出現水腫,少數患者出現咽幹,壹般無需額外治療即可消退,無需停藥。
著名專家論述①《本草經·琉球》:“松脂味苦甘,性燥,祛濕散寒;苦而幹,能殺蟲;甘能祛熱,胃熱盛,咽幹口渴便止。關節痛是由風、寒、濕三者結合而引起的。大地的濕氣對皮膚和肌肉是有害的,這種死肌的由來也是。濕熱之邪若散,血不凝滯,氣調不滯,故主生壞疽惡瘡;等榮熱散去,頭選,禿頂,癢,風氣就好了。”熱消則血和;風濕消了,氣就健了;脾胃健康,五臟才會健康。"
②《本草綱目》:“松節油如用於選科申報材料,可用於排膿排毒,對於處於腐敗或潰爛初期者,亦可使用。對於壹直患有慢性潰瘍的人來說,如膿血耗盡、氣虛血寒、肉太寬而不能聚攏,不僅會導致新的肌肉生長,還會加重潰爛並蔓延到肉上,損傷人的筋脈,這是無以言表的。用戶應該仔細檢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