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窮樂律”,所謂“窮則無欲”,因為追求簡單的生活,不求巨大的財富,所以沒有競爭的壓力;因為追求具體的生活滿足感,沒有攀比的動力。無論是“隨遇而安”還是“隨遇而安”,“窮樂法”壹直是人們追求的境界。在當今社會,生活貧困但精神富足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妳需要什麽精神食糧,請讀劉禹錫的《陋室銘》,妳自然會像孔子壹樣發問:“何以陋室?”。
第二種是“傻樂法”,所謂“傻”無欲,傻無求,自然刻意每天過著安逸的生活。無論是老莊提出的禍福相合,還是鄭板橋倡導的“難得糊塗”,以及“吃虧是福”,傻樂法千百年來都是人們心理平衡的手段。如果妳需要任何特別的提示,請買壹張鄭板橋竹葉的圖片,每天觀看,這樣妳就會明白了。
三是“快樂法”,所謂“吃喝玩樂”、“活在當下”。仔細想想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人生苦短,歲月難熬。人在奮鬥和進步中要把握好進退的節奏,學會獎勵自己,給自己放假,不要為了達到壹個長遠的目標而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最後達到目的的時候,也是自我崩潰的時刻。如果妳需要什麽特別的建議,請把妳的愛好作為壹種減壓方式,妳會知道什麽是獎勵自己。
第四種是“苦樂法”,所謂苦中作樂,痛並快樂著!生活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壹是來自外部(比如上級/主管的要求),二是來自個人(比如上進心)。不管是別人對妳有意見,還是妳對自己有意見,人都需要練習苦中作樂,學會“與狼共舞”。如果妳需要什麽光輝的例子,請讀蘇東坡的傳記,妳自然會知道“東方不敗,笑傲江湖”是什麽。
以上四種音樂方法都不是不必要的。生活的困難在於面對不同的生活困難和需求,采取不同的音樂方法。快樂對孩子來說是壹種本能的表現,對大人來說卻是壹種技能的培養。
幸福是壹種修煉,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修煉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理解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其中,心理韌性是幸福的抗生素,樂觀是幸福的維生素,幽默是幸福的滋補品,感恩是幸福的良藥。
妳開心嗎?(嶽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