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五體痹中的肌肉痹如何治療?

五體痹中的肌肉痹如何治療?

我們知道,中醫所說的肌痹,是壹種以肌肉疼痛、不人道、痿軟無力,甚至肌肉萎縮廢用為特征的風濕病,屬於五體痹之壹。有人問,肌肉關節痛中醫是怎麽治療的?

經過幾千年的臨床驗證和總結,中國醫生不僅有豐富的理論,而且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治療經驗。

中醫治療是根據其病因病機的不同而辨證施治的。肌肉麻痹的原因有外部的和內部的。外因是外邪阻塞肌肉膿腫和靜脈;內因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其基本發病機制是肌腘靜脈阻塞和肌營養不良。有以下幾種情況:

A.脾氣虛,肺衛不固,風寒濕等邪氣侵膚,阻滯氣血,致肌肉麻痹;或外感熱毒之邪,或其他邪氣入內化熱為毒,熱毒相搏,充盈肌膚,使肌肉腫痛,進而傷陰耗血,筋骨失榮,以致肌肉萎縮,四肢不用。

B.飲食不佳,受寒,過度饑餓,損傷脾胃,或食膏厚味過盛,脾胃呆滯或思維不足,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導致氣血不足,營衛虛弱,不能滋養四肢肌肉,造成肌肉麻痹;而且肌肉松弛,外邪入侵,也容易造成肌肉麻痹。《中華藏經·論肉比比》中說:“脾為肉之根。如果脾氣已經沒了,肉不光彩;肉不光彩,皮不光滑;肌肉不暢則疏,風寒之邪、暑濕之邪易入。”

c久病氣血兩虛,氣虛津液停滯,濕聚成痰;氣虛血瘀導致血瘀,痰瘀阻絡,肌肉停滯,肌肉失養,肌肉麻痹。

總之,本病主要位於肌肉,可累及皮膚、筋、關節,與脾(胃)、肺等臟腑關系密切。因為寒、濕、熱、毒等邪氣;因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其主要病機為邪痹和肌營養不良。疾病可分為虛和實。實多為寒濕熱毒痰瘀,虛多為脾胃氣血虧虛。久病之後,氣血虧虛,痰瘀內生,肌肉受阻,虛實相生。而且皮膚是人體的外部防禦,邪氣從外部進入,首先攻擊的是皮膚,所以皮膚麻痹和肌肉麻痹有時會壹起出現。肌痹無窮,外感邪氣復起,脾被禁錮於內,產生脾痹,可引起食欲不振、胸悶、排便不規則等癥狀。

辨證要點如下:早期證候較多,多為六淫之邪或熱毒過盛所致,多表現為肌肉附著、疼痛;中晚期,虛證或虛實夾雜多為氣血不足,或脾虛濕盛,氣滯血瘀,虛與痰瘀互見,多表現為肌肉酸痛無力、麻木萎縮。

治療肌肉關節痛的原則是事實上祛邪,因虛扶正,虛實夾雜祛邪扶正。實證的方法可以用祛寒濕、清熱祛濕、清熱解毒。虛證可以通過健脾和胃、益氣養血來治療;虛實夾雜著扶正祛邪。肌痹的治療應註意疏通氣血,健脾益氣。

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治療如下:

壹、寒濕痹阻

臨床癥狀:肌肉疼痛、體重過重、局部發冷。四肢無力,畏寒,體重重,關節腫痛。舌淡膩苔白,或有齒痕。脈沈細,或緩。

治療應該是:祛寒濕,舒筋通絡。

代表方劑:薏苡仁湯“奇方”加減。

處方:薏苡仁、蒼術、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當歸、川芎、川烏、生姜,諸藥合用,起到散寒除濕、舒筋通絡的作用。加減:濕重於寒者,去麻黃、川烏、羌活、獨活、木瓜、防己、僵蠶、土茯苓。

第二,濕熱阻絡

臨床癥狀:肌肉疼痛,重附著,局部熱感。四肢沈重,體溫低,汗出粘稠,食欲不振,胸悶,面部虛浮,動作不規則。舌質紅,苔白或黃,脈飽滿或滑。

治療方法應該是:清熱利濕,舒筋通絡。

代表方藥:當歸拈痛湯(《醫氣原》加減)。

處方:苦參、黃芩、茵陳、知母、澤瀉、豬苓、葛根、升麻、蒼術、白術、甘草、羌活、防風、當歸,均有清熱燥濕、舒筋通絡之功效。加減:若肌肉關節痛,惡如鼠行,津液虧損,大便溏泄,大汗淋漓,或無情無義,四肢急痛,或遲緩無力,口唇惡,皮膚變色,則續用石南散(三因壹癥方)、麻黃止汗通肉解痹湯(備急女兒方)或喜洲。

第三,熱毒入絡

臨床癥狀:肌肉疼痛、皮膚紅斑、發熱。肌肉無力,眼瞼及胸背部周圍出疹,面色紅紫,關節疼痛,或口渴,口苦咽幹,大便幹燥,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沈或滑。

治療應該是:清熱解毒,涼血通絡。

代表方劑:犀角地黃湯(備千金應急之方)加味。

處方:犀牛角(代替水牛角)、板藍根、土茯苓、赤芍、白芍、牡丹皮、生地、葛根、絲瓜。全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的功能。加減:太熱就加黃柏、連翹;表虛者加黃芪。

第四,脾胃虛弱

臨床癥狀:肌肉酸痛無力,皮膚無情,食欲不振,腹脹。面色蒼白,肌肉萎縮,吞咽困難,頭發稀疏。舌淡苔白,脈沈或弱。

治療應該是:脾胃,氣血。

代表方劑:香砂六君子湯(論古今名醫驗方)。

處方:人參、白術、茯苓、木香、砂仁、半夏、陳皮、當歸、黃芪,均有健脾養胃、益氣養血的作用。加減:若長期肌肉萎縮無力明顯,加桂枝;陽虛重寒者加附子。若肌肉麻痹、坐立不安、怕冷、懶重、四肢不舉、關節疼痛、飲食無味,則以茯苓粉(太平盛輝方)為宜。

五、氣血虧虛

臨床癥狀:肌肉酸痛無力,麻木,嘴唇和指甲蒼白。面色蒼白,消瘦,自汗,四肢無力,頭暈,心悸氣短,或皮膚感覺異常。舌淡苔薄白,脈細而弱。

治療應該是:益氣養血,活血通絡。

代表方劑:八珍湯(正體姚磊)、三痹湯(女子全方)。

處方:黨參、黃芪、當歸、白芍、熟地、甘草、續斷、冬瓜、丹參、川芎、獨活、阿莎麗,諸藥同用,具有益氣養血、活血通絡之功效。加減:若肢體偏癱,用補陽還五湯(林逸蓋厝)加味;食欲不佳者可加入神曲、麥芽、雞內金和焦山楂。四肢冰冷者,加附子、桂枝、葫蘆巴、巴戟天;血瘀嚴重者,加三棱、莪術、水蛭、地龍、土鱉蟲。若肌肉關節痛、皮膚痹阻、表裏不實、外拖不準、腰足疼痛,宜用獨活散(太平盛輝方);如果肌肉無力,負重懶動,四肢不舉,關節疼痛,不愛吃東西,吃東西就會咳嗽,咳嗽會引起右脅下疼痛,陰氣引至背肩,不能翻身。宜用大黃芪湯(三因壹病證論)。

六、氣虛痰瘀

臨床癥狀:肌肉無力、疼痛麻木、氣短無力、皮膚瘀斑。頭暈、頭重、胸悶、脹滿、厭食、吐痰、膚色暗沈或痰核硬結。舌胖有齒痕,淡有瘀斑,苔白或膩。脈細、滑或澀。

治療宜:益氣活血,化痰通絡。

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內外損傷辨證論治)和鶴孔仙散(辨證論治)。

處方:黃芪、人參、白術、陳皮、蒼術、川芎、桃仁、當歸、升麻、柴胡、威靈仙、炒梔子、肉桂。全方具有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的作用。加減:若陽虛明顯,若肌肉痹痛,重背不能動,若身動,則引起咳嗽、痞滿、痰飲、大便不暢,以半夏湯(巖仙甲付梓石方繼生)為宜。

除上述辨證治療外,還可配合針灸療法、食療、外治、理療等。

肌痹的轉歸和預後取決於正氣的盛衰和邪氣的嚴重程度。對待充滿邪惡的人容易,對待充滿邪惡的人難。熱毒入絡證兇險,易入營血或逆心包,危及生命。濕熱阻絡證難愈。寒濕阻絡證起病緩慢,治療容易,但若不及時或長期治療,臟腑就會受到禁錮。肌痹久治不愈,陽損陰損,陰陽俱損。或者正氣不足,外防不固,外邪易復發,內病易復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氣虛痰瘀,使肌肉萎縮,或下肢長期癱瘓,預後差,甚至影響生活。

關於肌痛的分享就到此為止。如果有相關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 上一篇:梧桐花落讀答案
  • 下一篇:如何養肺補肺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