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生地(汝嫣膏)
木香(末)。
功能主治:跌打損傷、臂臼下垂、局部腫痛;而癰腫欲破。
用法用量視腫脹大小而定,將地黃糊鋪在紙上,再將木香粉鋪在地黃糊上,再鋪壹層地黃糊。敷傷口。
節選自《世界醫生有效治療處方》第18卷
地黃膏-古今醫學體系第46卷
處方鮮地黃汁5升
當歸500克
芍藥250克
甘旗子250克
蘆筍180克
川芎60g
麥冬180克
蓮子肉120g
牡丹皮60克
風草
地骨皮各90克。
人參
甘草各30克。
制備方法中,除地黃汁外,用20升水煎至7升,去我,加入地黃汁熬成糊狀。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養血清肝。主治:陰虛火旺型肺結核。
用法用量:10 ~ 20ml每次,壹日兩次。
摘自《古今醫學體系》第46卷
地黃軟膏-千子卷25
別名生肌膏
處方:生地黃(切)1升,(搗碎取汁3次),煙熏魯香2次,松節油2次,羊腎脂5次(煎),烏梅油2次,杏仁2次,蠟2次,石鹽1次(研成粉)。
制法先加蠟,再加羊脂使其消失,再加烏梅油,再加松節油使其消失,再加杏仁,再熏制土地,再加入地黃汁,再加入石鹽,再用小火熬制地黃汁使地黃汁耗盡,再用棉濾止凝。
功能主要是吃壞肉,從內部愈合不結痂。主治無法治愈的金瘡、火瘡、灸瘡。
生肌膏(盛輝68卷)。盛輝有兩盎司蜂蜜。
註意涼性,豬肉,雞肉,魚肉。
各派論述錢進閆芳易:地黃涼血,乳香止痛,松脂生肌,杏仁消腫,蠟愈傷,羊脂祛風,香油解毒,石鹽軟堅。是治療金瘡、火瘡、灸瘡的藥物。
摘自《千女兒》第25卷
地黃膏-盛輝卷34
處方:生地黃1斤(取汁)、胡同淚(細磨)、麝香1(細磨)、明礬(燒灰細磨)。
配制方法是先將地黃汁放入銀器中煎,待其凝固,加入所有藥物,不停攪拌,調成糊狀,放入瓷盒中。
功能:指示牙齒外露,牙根突出,不時出血。骨槽風痛。
用法用量:每次塗少許於牙根下。
摘自《盛輝》第34卷
地黃膏-盛輝卷63
處方:生地黃汁1升,松節油2兩,熏鹿香1兩,羊腰脂1兩半,牛肉酥1兩半,蠟1兩半。
方法:將松節油和地黃汁中的香味煎出,使之消失,即取羊脂、酥油、蠟,用文火煎成稠糊狀,塗於軟絲上。
功能主要用於排膿止痛。適用於所有癰和背痛。
用法用量:原牛肉酥“牛膝”根據“寬肘在後”修改。
摘自《盛輝》第63卷
地黃膏——《生肌總錄》卷104
處方生地(洗凈,切塊,磨碎)2兩,黑豆2兩(搗碎)。
制備方法是軟膏。
功能:指示紅、腫、痛。
用法用量躺下時,用鹽湯洗眼,然後閉上眼睛,將藥膏厚厚地塗在眼睛上,更不動,直到天亮。給藥增加水分,使它變軟。
節選自《聖跡總錄》(第104卷)
地黃膏-德效卷16
處方為生地1,黃連1,黃柏壹半,芒硝壹半。
方法將地黃磨成原汁,與藥物混合制成糕點。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適應癥:眼外白內障。眼睛被擊中,疼痛不斷,瞳孔震蕩,眼神暗淡,眼內留有瘀血;還是風熱,紅了眼眶,流淚。
用法用量使用時要用紙貼在眼睛上。
摘自《德蕭》卷十六
地黃膏-德效卷16
處方生地(胖子)。
制備方法是洗凈研磨,用絲綢包裹。
主治:紅眼。
用法用量:仰臥,將藥敷於眼部。好像很不方便很痛苦,等會就涼了。
摘自《德蕭》卷十六
地黃膏-醫療系統第46卷
鮮地黃方子不限(搗碎汁10斤,與其他藥汁同煎),當歸1斤,白芍半斤,枸杞子半斤,天冬6兩,川芎2兩,麥冬6兩,荷花4兩,牡丹皮2兩,知母3兩,地骨皮3兩,人參65438。
方法:將1鬥加水2鬥煎煮,除去雜質,與生地黃汁煎成糊狀。
功能主治:滋陰降火,養血清肝。主治:水澇。
摘自《醫療系統》第46卷
地黃膏-標準和類似的處方,第7卷
處方大黃、黃柏、黃連、黃芩、白芍、當歸、綠豆粉、芙蓉葉、薄荷等分。
制作方法為末,與生地黃汁、雞蛋清、蜂蜜混合。
功能:主治眼疾,如紅、腫、痛、外障等。
用法用量:貼在太陽穴和眼細胞上。
摘自《準則類公式》第七卷。
地黃膏-濟陽大綱第64卷
處方生地(酒洗)1斤。
制備方法是將5-6碗水放入銅砂鍋中,用文火煮2/3。然後用布把汁去掉,我就搗碎了。然後,2碗水燒開壹半,再擰布。如此三遍,將汁混合在壹處,加入上好的蜂蜜,用文武火煮至滴水不漏,似稀糊狀。拿起來放在冰冷的地上1個晚上,讓它燒完,存放在瓷缸裏。或者加入當歸,平分。
功能:主治血虛生瘡,皮膚幹燥瘙癢,自汗,遺精,婦女少乳。
摘自《濟陽簡編》第64卷
地黃膏——《生肌總錄》卷103
處方生地和小米湖(極酸)平分。
制作方法爛到糊壹樣。將薄紗均勻地鋪在絲綢上,方圓可達2英寸。
功能:指示紅、腫、痛。
用法用量:貼於眼部,燥熱時更換。
節選自《聖跡總錄》(第103卷)
地黃膏——《千子方》卷二十三。名稱見《普濟方》卷293。
處方生地豬脂(不加水)。
方法:將生地黃與脂肪混合,使脂肪和地黃浸沒,煎煮6-7次。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鼠瘡,愈合後復發,或不愈合,膿血不止。
用法用量先用桑葚灰汁洗瘡去邪汁,用地黃膏敷瘡,每日1換。
《千女兒》壹書節選列在卷二十三,名為《普濟坊》卷二九三。
地黃膏——《生肌總錄》卷144
藥方:生地3斤(切細)、烏雞1只(去毛、去腸、去腹、去骨、銼細)。
制作方法和合,磨成糊狀。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用法用量:量好患處,綁在絲綢上,壹天比壹天輕松。
節錄自《聖跡總錄》(卷144)
地黃丸——中國藏經附錄
處方石膏(鍛造)、藿香葉、蚌粉、白芷、雄黃(研磨)均分。
制備方法為細粉,用生地原汁勾兌稀釋。
功能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癰腫毒傷。
用法用量:敷在傷口周圍,留壹個瘡頭,留壹個瘡嘴給已經破了的人。幹了再塗,用清水濕潤。
摘自漢藏經附錄
《幼兒新書》第五冊地黃膏引用“益眼觀證”
處方郁金(幹皂莢加水,切碎,焙幹),豆粉,甘草1分(艾灸)和馬牙消1錢。
制備方法是將地黃汁和蜂蜜組合,放入杯中約2分鐘,熬成糊狀,制成藥物。
功能:主治新生兒鵝口、重舌、重頜。嬰兒的胎兒壹出生就熱中毒或睜不開眼睛。
用法用量:每份2塊肥皂,香熟水溶解;或者鵝毛也可以掃入口中。
摘自《幼兒新書》和《用眼睛看綜合癥》五句語錄
地黃膏——《燃醫燈》卷十八
藥方是生地3斤(搗碎取汁)茜草1斤(水5碗,煎絞取汁,本人煎2-3次取汁。)
方法:將2種汁液混合,文火煎制為藥膏,裝入瓶中。
功能主治:長期使用黑胡子和頭發。
用法用量:每日半勺,用暖風送服。壹月胡子像顏料。
摘自《醫用燈連續火焰》第18卷
地黃膏——《生肌總錄》卷135
處方中生地3分,白芨半斤,白蘞半斤,甘草(生、銼)半斤,白芷3分,豬肥(煉)。
除了豬蠟,它是切碎的,在豬脂肪中煮制成糊狀,並允許冷卻。
功能主要是促進肉芽生長。適應癥是各種瘡。
用法用量每天3-4次。
節選自《聖跡總錄》(第135卷)
地黃膏——《生肌總錄》卷138
處方地黃3 kg(切細,搗碎取汁)。
功能:主治熱癰腫結,熱振疼痛,欲生膿。
用法用量:用青銅器皿文火煎制,攪拌成糊狀。取腫脹處,用絲敷之。壹天換3-5次就崩了。
節選自《聖跡總錄》(卷138)
地黃軟膏-脈沖治療癥狀第三卷
處方生地、當歸、牡丹皮、白芍、枸杞子、知母、人參、甘草、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