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調理更年期
1.腎陰不足:頭暈腦脹或耳鳴,口幹咽燥,陣發性發熱,多汗,煩躁易怒,心煩發熱,腰膝酸軟,或經前期,或月經不調,經色鮮紅,量多或少,舌紅少苔,脈細。
治療原則:滋養腎陰,輔助潛陽。
處方:左印規加減。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藥、枸杞子、山茱萸、茯苓、制首烏、龜板、女貞子、旱蓮草。若頭暈較重,加天麻、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或加牛膝下血。若煩躁不安、脅痛、口苦、失眠多夢,則加夏枯草、仙鶴草、黃芩、夜交藤,平肝養陰。若出現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癥狀,應加麥冬、天冬、黨參、丹參、茯苓、酸棗仁、遠誌、五味子、柏子仁等滋腎、寧心安神,或服天王補心丹。
2.腎陽虛:患者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四肢冰冷,腰膝酸軟,厭食腹脹,大便稀,或月經量多,或虛脫時突然劇烈跌倒,面色蒼白或無光澤,四肢腫脹,夜尿多或經常大小便失禁,或白帶松散。舌淡胖嫩有齒痕,苔薄白,脈沈弱。
治療原則:溫腎助陽,輔之以溫中健脾。
處方:貴由丸、理中丸。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茱萸、幹姜、鹿角膠、杜仲、菟絲子、黨參、白術、淫羊藿、仙茅等。如果便溏,加入肉豆蔻緩解腹瀉。若腎陰兩虛,陰陽交雜,時而畏寒,時而熱汗,頭暈耳鳴,腰酸乏力,舌苔薄,脈細,則用二仙湯加減,用仙茅、淫羊藿、當歸、巴戟天、黃柏、知母加二至丸。
2.更年期中醫調理方藥
杞芪地黃膏:枸杞子、熟地黃、菊花各250克,夏枯草300克,淫羊藿200克,可酌情加入麥芽糖或元稹糖煎服。每次15g,每日兩次。適用於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之證。
淮藥女貞子湯:淮山藥30g,女貞子15g,五味子6g,水煎,每日1劑。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神不寧之證。
甘麥大棗湯:甘草9g,小麥15g,大棗10枚,水煎服,每日1劑,水煎服,不代茶飲。適用於肝陰虛證和精神營養不良證。
五味補血湯:黃芪、夜交藤各30g,當歸10g,桑葉12g,三七6g,水煎,每日1劑。適用於氣血兩虛、神疲乏力、失眠多夢、心悸氣短的患者。
當歸芍藥散:當歸、川芎各10克,茯苓、白芍、蒼術、澤瀉各12克,水煎。適用於血虛脾虛、發熱多汗、心神不安、臉腫肢浮、皮膚麻木瘙癢者。
逍遙散:柴胡、甘草各6克,白芍、生地、白術、茯苓各10克,薄荷3克,內服。適用於肝郁脾虛、頭暈發熱、精神抑郁、胸悶腹脹者。
3、更年期飲食調理偏方
1,荷花百合粥
材料:蓮子40克,百合30克,大米50克。
練習:
(1)將蓮子、百合、大米洗凈,壹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
(2)燒開後轉小火慢煮至熟透。
功效:蓮子有養心腎、健脾止瀉的作用,百合有清心安神、滋陰潤肺的作用。蓮子與百合、大米混合煮粥,有養心益腎、清心安神的良好功效。這個飲食方子每周服用3~5次,非常適合更年期綜合征煩躁、焦慮、易怒、脾胃虛弱的女性。
2、甘麥大棗湯
材料:小麥18g,炙甘草12g,大棗9枚。
練習:
(1)將小麥、炙甘草、大棗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燒開。
(2)轉小火煎至麥稠,取煎液兩次,混勻後飲用。
功效:甘麥大棗湯是治療漢代婦女更年期癥狀的良方。本湯中小麥養心液、肝陰有除煩止汗之功,甘草解心火;紅棗養血,調理脾胃。經常服用甘麥大棗湯,不僅可以緩解女性更年期癥狀,還可以增強體質。早晚各服用壹次,連續服用15天效果更好。
3.壹只人糯米粥
材料:益智仁5克,糯米50克,鹽少許。
練習:
(1)將益智仁磨成粉末。
(2)糯米洗凈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
(3)粥煮好後,加入益智仁粉和鹽煮壹會兒。
功效: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肝、脾、腎。能養肝、溫脾、養心,補腎陰、滋腎氣的功效更明顯。益智仁糯米粥能補腎溫陽,對女性更年期綜合癥有治療和緩解作用。
4、更年期女性血粥。
1.紅棗粥:大米洗凈後,加入幾顆幹凈的紅棗,加入適量的水,煮至粘稠狀。
2.棗羊骨頭粥:羊前腿1 ~ 2只(搗碎),大棗20枚,糯米50 ~ 100 g,小火煮熟,加鹽調味,分批食用。適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
3、阿膠粥:糯米洗凈入鍋煮熟,加入適量阿膠,溶化後,加入少許紅糖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