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漸凍癥能治愈嗎?

漸凍癥能治愈嗎?

“凍傷”是壹組運動神經元疾病(M.N.D .)和盧格氏病的俗稱。主要類型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 .)(即運動神經元萎縮),因為特征性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身體似乎也逐漸被凍結。因為目前沒有特效藥,與癌癥、艾滋病等疾病並列為世界五大慢性病。病原體1,遺傳因素:5%-10%的患者是遺傳性的,稱為家族性肌萎縮側索硬化(FALS)。成人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青年型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臨床上與散發病例難以區分。目前,遺傳學研究已證實該常染色體顯性基因型與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基因突變有關。突變基因位於染色體21的長臂(21q22.1-22.2),常染色體隱性基因型位於2q33-q35,但只有20%的FALS患者患有這些基因突變。

2.散發病例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尚未發現確切的環境危險因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中毒因素:ALS發病機制中谷氨酸等興奮性神經遞質可能參與神經元死亡,可能是星形膠質細胞谷氨酸轉運體轉運的谷氨酸攝取減少所致。發現某些患者轉運功能的喪失是由運動皮層中轉運蛋白mRNA轉錄物的異常連接引起的。對於這種興奮毒性,SODl酶是細胞防禦系統之壹,可以解毒自由基超氧陰離子。家族性病例可能由於SODl突變導致谷氨酸興奮毒性和ALS。此外,植物毒素如木薯中毒,微量元素缺乏或積累,鋁、錳、銅、矽等元素攝入過多,以及神經營養因子減少等,都可能與致病作用有關。

(2)免疫因素:雖然在MND患者血清中已檢測到許多抗體和免疫復合物,如抗甲狀腺素抗體、GMl抗體和L型鈣通道蛋白抗體,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抗體能選擇性地靶向運動神經元。目前認為MND不是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

(3)病毒感染:由於MND和急性脊髓灰質炎均侵犯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且少數脊髓灰質炎患者後來發展為MND,推測MND與脊髓灰質炎或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慢性感染有關。然而,在ALS患者的腦脊液、血清和神經組織中未發現病毒或相關抗原和抗體。【編輯此段】病理顯微鏡下可見脊髓前角細胞、後腦幹群運動核、大腦皮質運動區錐體細胞變性、數量減少。頸髓前角細胞的變性最為顯著,是早期最常累及的部位。受累的運動神經元可見深染和濃縮,胞漿內脂褐素沈積,星形膠質細胞增生。脊髓前根和腦幹的運動軸突變性和繼發性脫髓鞘,導致失神經支配和肌纖維萎縮。失神經支配的肌肉可以通過萌發遠端運動神經的遠端分支來恢復神經支配。皮質運動神經元的丟失導致皮質脊髓束和皮質延髓束變薄。這種疾病的顯著特征是運動神經元的選擇性死亡,舌下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副神經最常受累,而眼外肌的運動核和支配膀胱和直腸括約肌的副交感神經元壹般不受累。臨床表現:肌萎縮側索硬化(ALS)是MND最常見的類型。累及脊髓前角細胞、運動核和腦幹後組錐體束。不管壹開始是上運動神經元還是下運動神經元受累,最後都是四肢和延髓上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害並存。(1)大部分在40歲以後發育,男性多於女性。首先出現的癥狀通常是手指運動不暢,力量較弱,然後手的小肌肉如魚際、魚際、地龍萎縮,逐漸發展到前臂、上臂、肩胛帶肌肉,萎縮的肌肉出現粗肌束顫;伸肌無力較屈肌明顯,頸膨大前角細胞受損嚴重,上肢腱反射減少或消失,雙上肢同時出現或相隔數月出現。同時或以後出現雙下肢痙攣性癱瘓、剪刀步態、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巴賓斯基征,少數病例從雙下肢開始,逐漸擴展到雙上肢;(2)延髓麻痹通常發生在晚期,即使腦幹功能嚴重受損,眼外肌不受影響,括約肌也不受累;(3)可有麻木、疼痛等主觀感覺異常,但即使在疾病晚期也無客觀感覺障礙;(4)病程持續進展,最終死於呼吸肌麻痹或並發呼吸道感染;疾病存活時間數月,老年人多在10歲,平均3-5年。

對於新發現的具體預防還不清楚。2006年,壹個由德國、美國和加拿大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導致被稱為五大絕癥之壹的“漸凍癥”的蛋白質。這壹成果已發表在最新壹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漸凍人”的醫學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是壹種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癥”患者往往在40歲以後發病,肌肉逐漸萎縮,吞咽、呼吸困難,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的專家曼努埃拉·諾依曼(Manuela Neumann)等人發現,蛋白質TDP-43在患者大腦中堆積,會導致神經細胞衰竭,從而引發疾病。研究人員希望這壹發現將有助於開發壹種治療“逐漸冷凍”的方法。

“漸凍人”的患者被稱為清醒的“植物人”,世界衛生組織將其與癌癥、艾滋病並列為五大絕癥。“漸凍人”患者壹般能活2到5年,最終死於呼吸衰竭。目前還沒有根治的方法。

  • 上一篇:紅豆可以加什麽去濕?
  • 下一篇:如何通過按摩來養生?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