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男錢”和“女錢”這兩個名詞記載最詳細的是宋代洪尊的《全誌》,其中《男錢》卷十五記載:“舊譜稱京存,重四銖,文稱“布泉”。世人稱之為‘男錢’,方佩之生男。”後來《通典食九》、《文學通考八幣》論述得比較全面。那麽,到底什麽是“男錢”,什麽是“女錢”?
相傳西漢王莽篡漢時(公元9-23年)鑄造的“布泉”錢,剛勁有力,外輪高而雄偉,輪重無比,極為華麗,被民間稱為“男錢”。王莽的“不泉”在史籍中不詳,使得許多泉學家紛紛猜測,有人懷疑不是“不泉”。但若細看其特征,並與其他“芒錢”相比較,則不難發現,這種掛針封布簧既與王莽貨簧的錢文相似,又與內國重輪壹致。
值得壹提的是,在錢幣史上,還有壹種貨幣叫布泉,是北周皇帝宇文雍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鑄造的。鑄工精湛,內外郭(廓)工整,以“不全”二字為玉筋印,貫穿書體兩面,古樸端莊。“泉”字垂直連續,首行貫穿底部,是王莽“布泉”除篆法外的又壹顯著區別。北周的布泉是“北周三大美泉”之壹,肉銅俱佳。都叫“不全”。為什麽只有王莽的“布泉”可以稱為“男錢”,而北周的“布泉”卻不能稱為“男錢”?關鍵是王莽的“不全”進入了詩歌。比如文章開頭作者提到的葉德輝的詩,唐代《酉陽雜記》作者段成武曾經寫過壹句詩:“詐嚼貝殼平淡,私拿男人錢低賤。”為什麽叫“男錢”?也有壹些說法。在古代,由於重男輕女的現象嚴重,很多地方都有壹種習俗:女子結婚後,穿上“布春衣”,生下男孩。所以叫“男錢”。追溯到唐代,唐代杜佑的《通典》說:“布泉以男錢著稱,女慕之,生男。”
“男錢”的說法也單獨記載。比如《續廣博博物誌》也有“梁武帝鑄財貨豐”的說法...哪叫男錢,雲女羨男生”。晉十六國時期,“男錢”相當流行。東晉建武三年(公元319年),在(今河北邢臺)稱王,建立後趙。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是個窮人。他自稱為趙皇後,希望能使人民富裕,所以他鑄造並發行了壹種新的貨幣,稱為“霍峰”錢。相傳,得“豐貨”者為富,故亦稱“巨款”;他還說“豐貨”是“男錢”,贏家生男孩。壹些富裕的學者認為,趙在十六國後鑄造的“豐貨”錢被稱為“男錢”,因為結實飽滿,也含有富貴吉祥的意思。也許是因為“豐貨”的錢是代代相傳的,人們不容易得到。“豐貨稱男人錢”的說法終究沒有得到民眾的認可,只是說說而已。
“女錢”始於南朝(公元502-519)梁武帝小鹽田監獄的“配方女錢”。本質上是“五銖”分幣,無外郭,有內郭,均在二銖至三銖之間,又稱“少年錢”。這種錢只有官方鑄造的才能稱之為“公式女錢”,所以不容易和民間鑄造的區分開來。據《通典》第九卷《食貨九幣下》記載:“女錢公式直徑壹寸,文曰‘五銖’,重如新鑄五銖,兩品並行。交易古錢的人或私民,其五銖徑為壹寸壹分,重八銖,文曰‘五銖’,三吳屬郡。女幣直徑壹寸,重五銖。無輪郭(廓),郡縣常見。”自出現以來,“女錢”和“男錢”壹直是對稱的。民間傳說,女人仰慕就能生孩子。
梁代“女錢”的產生有其歷史淵源。因為梁朝是典型的士紳專政的王朝,政治黑暗。為了瘋狂剝削人民,制造薄弱的貨幣是南下的捷徑,結果必然是讓人民苦不堪言。因此,梁武帝輕而易舉地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到“侯景之亂”,也難逃餓死在臺城的悲慘命運。人民不但沒有表示同情,結果還痛斥他“不是男人”,嘲笑他的壹切行為都是“女人的行為”。這自然是壹個政治判斷。事實上,梁肖的五銖內郭(輪廓)被切斷後,錢的質量就不強了,顏色也變差了。自然就顯得更瘦更弱了,難免被稱為“女錢”。古人認為,任何人保持“豐富的商品”的錢會使人變得富有。清代藏泉大師戴在從化講過這樣壹個故事:“張大爺將來念石,戴送了他壹塊泥印。第二天,張拿了壹個‘發財’的錢作為禮物,並寫了壹封感謝信說:‘錢譜所寫的印章性能認為,如果我發財了,我就發財了。我以後會有壹個龐大的家庭,都是老公給的。我真的很感激。聽到的人都以為是開玩笑。"
今天看來,“男錢”“女錢”的理論當然純粹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回顧壹下關於男錢女錢的說法,不能完全理解為是古代對女性的輕視。在“時代不同了,男女都壹樣”的今天,錢的薄只被認為是人為的問題。人們已經明白,說穿了某個硬幣就能生男生女,既不充分,也不可信。另壹方面,被稱為“豐貨”等男女的錢,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典故,其貨幣名稱中也有著非凡的吉祥文字。此外,它是世界上罕見的,其價格在目前自然很高,在今天的古泉受到收藏家和愛好者的高度重視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