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膀胱不好怎麽辦?

膀胱不好怎麽辦?

膀胱炎是壹種常見的尿路感染疾病,約占尿路感染總數的50% ~ 70%。由細菌感染引起。其致病菌多為大腸桿菌。壹般發生在女性身上,因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靠近肛門,大腸桿菌容易入侵人。膀胱炎最典型的癥狀是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甚至急迫性尿失禁,可能包括血尿和膿尿。

診斷

急性膀胱炎的診斷應根據病史和體征,並做中段尿試驗。尿液中有膿細胞和紅細胞。為了及時治療,可以先對尿塗片進行革蘭氏染色檢查,初步確定細菌的性質。同時可以進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和抗生素敏感試驗,為以後的治療提供更準確的依據。血液中的白細胞升高。在急性膀胱炎中,不應進行膀胱鏡檢查。

慢性膀胱炎的診斷,除男性患者有腺性皮炎、前列腺精囊炎外,還需詳細進行全面的泌尿生殖系統檢查,確定是否有慢性腎臟感染;女性患者應排除尿道炎、尿道憩室、膀胱膨出、陰道炎、處女膜傘或尿道口融合。

膀胱炎應該和哪些疾病鑒別?

急性腎盂腎炎應與急性膀胱炎相區別。前者有膀胱刺激、寒戰、高熱、腎區叩擊痛等癥狀。結核性膀胱炎發展緩慢,表現為慢性膀胱炎的癥狀,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尿液中可見抗酸桿菌,尿路造影顯示患腎有結核病變。膀胱炎與間質性膀胱炎的區別,後者尿液清亮,膿細胞少,無細菌,膀胱充盈時疼痛劇烈,恥骨上膀胱區可觸及飽滿壓痛的膀胱。嗜酸性膀胱炎的臨床表現與壹般膀胱炎相似,但不同的是前者的尿中有嗜酸性粒細胞,並大量浸潤膀胱粘膜。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的鑒別診斷主要依靠膀胱鏡檢查和活檢。

處理措施

首先,妳需要臥床休息,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熱水坐浴可以改善會陰血液循環,緩解癥狀。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鉀,可降低尿液酸度,緩解膀胱痙攣,黃酮哌酯(尿靈)可解痙,緩解尿路刺激癥狀。10 ~ 14天的傳統抗菌療法,對於無並發癥的膀胱炎是沒有必要的,國內外都提倡單次大劑量或3天的短療程。

許多報道表明,單次大劑量抗菌藥物治療單純性膀胱炎可取得滿意的療效,與14天的治療無差異。單次高劑量給藥具有以下優點:

①方法簡單,患者樂於接受;

②醫療費用低;

③治愈率高,療效顯著;

④很少出現藥物副作用;

⑤很少產生耐藥菌株。

具體給藥方法為:磺胺甲惡唑(smz)2.0g,甲氧芐啶(tmp)0.4g,碳酸氫鈉1.0g,壹次服用;或復方磺胺甲惡唑5片,或阿莫西林3.0g,或甲氧芐啶4 00mg。

為了徹底絕育,有的作者認為常規療程還是3天。復方磺胺甲惡唑2片加碳酸氫鈉1.0g,每日2次;或阿莫西林0.5g,每日4次;氟嗪酸0.2g,每日兩次。所有患者連續服用3天,膀胱炎治愈率與傳統14天療法相似,副作用少。其適應癥和禁忌癥與單向療法相同。對於老年人的下尿路感染,mccne認為,無論是有癥狀還是無癥狀,老年人都應該治療5 ~ 7天,因為老年人往往存在膀胱功能異常、膀胱流出道不完全梗阻、陰道和尿道黏膜萎縮等情況,治療難度較大。

單劑量治療和3天治療避免了耐藥菌的增加和不必要的長期用藥帶來的副作用,但應加強預防復發的措施。如果癥狀不消失,尿膿細胞繼續存在,細菌培養仍為陽性,應考慮細菌耐藥或感染的誘因,及時調整更合適的抗菌藥物,延長應用時間,以達到早期治愈的目的。對於久治不愈或復發的慢性膀胱炎,要做詳細全面的尿路檢查,去除梗阻因素,控制原發病竈,使尿路通暢。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尿瀦留、膀胱炎根據其功能障礙類型進行治療。

慢性膀胱炎常伴有結石、畸形或其他梗阻因素,為非單純性膀胱炎。因此,治療慢性膀胱炎的首要問題是糾正尿路的復雜因素。尿路復雜因素糾正後,可長期給予抗菌治療。詳見慢性腎盂腎炎的治療。有人提出,慢性膀胱炎患者應配合局部治療,可采用抗菌膀胱灌洗。常用的沖洗液是含有1: 20000青黴素或1%呋喃西林或40萬單位慶大黴素的生理鹽水(100ml)。將沖洗溶液倒入膀胱,放置30分鐘,然後釋放,重復4-6次。灌洗後可灌註5%弱蛋白銀30ml和2%奴佛卡因2ml保護膀胱黏膜。

原因論

膀胱炎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數是化膿性細菌感染。病因包括結石、異物、腫瘤或阻塞性疾病,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排尿困難。膀胱炎急性炎癥的病理改變包括粘膜充血、水腫、出血和潰瘍形成,以及膿液或壞死組織。慢性炎癥主要包括粘膜增生或萎縮、肉芽組織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和膀胱容量下降;或並發梗阻引起的肌肉肥大、膀胱容量增加甚至憩室形成。另壹種特殊的炎癥改變是壞疽性膀胱炎,這是壹種由梭菌和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嚴重膀胱炎癥。

病變

黏膜彌漫性充血水腫,呈暗紅色。粘膜下層多點狀出血或瘀血,偶見淺表潰瘍,表面有時附著膿液或壞死組織,極少侵犯肌層,病變以膀胱三角區最明顯。鏡下除粘膜水腫外,還有粘膜脫落,毛細血管明顯擴張,白細胞浸潤可延伸至肌層。

慢性膀胱炎黏膜蒼白、粗糙、增厚,表面有時有囊腫。由於粘膜固有層和肌層中廣泛的纖維組織增生,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周圍纖維化是壹種罕見的並發癥。顯微鏡下,粘膜固有層和肌層中有纖維組織細胞、小圓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急性膀胱炎可以突然發生,也可以緩慢發生。排尿時尿道有灼痛感,尿頻,常伴有尿急。嚴重的時候類似於尿失禁。尿頻、尿急往往特別明顯,每小時可達5 ~ 6次以上。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幾滴,排尿末期可能會有下腹痛。尿液混濁,有腐敗氣味,有膿細胞,有時有血尿,往往在終末期很明顯。恥骨上膀胱區有輕度壓痛。有些病人可以看到輕微的腰痛。當炎癥病變局限於膀胱粘膜時,往往無發熱和血液中白細胞增多,全身癥狀較輕或無,部分患者感覺乏力。急性膀胱炎病程短。如果及時治療,癥狀會在1周左右消失。

慢性膀胱炎的膀胱刺激癥狀長期存在,反復發作,但沒有急性期嚴重。尿液中有少量或中等數量的膿細胞和紅細胞。這類患者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並伴有結石、畸形或其他梗阻因素,故不是單純性膀胱炎,需做進壹步檢查明確病因,系統治療。

輔助檢查

1.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現為膀胱容積減少,膀胱邊緣粗糙或不規則。

2.b超所見:膀胱腔變窄,膀胱壁普遍增厚。

3.ct表現:慢性膀胱炎表現為膀胱壁廣泛不規則增厚,膀胱縮小,內外緣不光滑。壞疽性膀胱炎也可見膀胱內有氣體,盆腔有炎性滲出物。

4.mr表現:膀胱壁增厚常不光滑,信號不均勻,以低信號為主。

鑒別診斷

急性腎盂腎炎應與急性膀胱炎相區別。前者有膀胱刺激、寒戰、高熱、腎區叩擊痛等癥狀。結核性膀胱炎發展緩慢,表現為慢性膀胱炎的癥狀,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尿液中可見抗酸桿菌,尿路造影顯示患腎有結核病變。膀胱炎與間質性膀胱炎的區別,後者尿液清亮,膿細胞少,無細菌,膀胱充盈時疼痛劇烈,恥骨上膀胱區可觸及飽滿壓痛的膀胱。嗜酸性膀胱炎的臨床表現與壹般膀胱炎相似,但不同的是前者的尿中有嗜酸性粒細胞,並大量浸潤膀胱粘膜。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的鑒別診斷主要依靠膀胱鏡檢查和活檢。

慢性膀胱炎的癥狀長期存在,並逐漸加重。當壹般培養無細菌生長,找不到原發病時,應考慮腎結核。腎結核患者半數以上有肺、生殖器等腎外結核病史,血尿常與尿路刺激癥狀同時出現。抗結核治療有效。膀胱炎中,血尿為“終末期血尿”,抗菌治療有效。結核桿菌培養、尿沈渣尋找結核桿菌、腎盂造影和膀胱鏡檢查有助於診斷。有時腎結核常與常見的尿路感染並存。如果患者在積極抗菌治療後仍有尿路刺激癥狀或尿沈渣異常,應密切關註腎結核的可能,並做相應檢查。

  • 上一篇:得了外痔怎麽辦?痔瘡可以用中藥外敷治療
  • 下一篇:偏方大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