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關於民間諺語的故事

關於民間諺語的故事

公婆吃“蓮花螺”

從前,潮陽大陸有個叫阿山的人,第壹次受邀去海門阿海的情敵家做客。阿海和阿珊在客廳聊天,壹邊品嘗潮汕工夫茶。臨近中午,阿海壹家準備了午飯。我看到桌子上擺著兩盤好吃的“蓮藕螺”,還有其他的菜和米酒。阿山早就聽說“蓮花螺”好吃,是絕佳的釀酒原料,不禁暗暗流口水。

席間,阿海壹手拿著煮好的“蓮花螺”,壹手拿著小竹簽,教對手的公婆阿山如何挑選“蓮花螺”肉。阿山按照對手公婆阿海的示範,將壹根小竹簽插入“蓮花螺”肉的頭部,然後擠壓小竹簽,逆時針旋轉,試圖壹下子挑出螺肉。但由於方法不對,用力過猛,只拉出了壹段螺肉。他把螺螄肉蘸上辣椒水,送入口中,慢慢咀嚼;我又喝了壹口米酒,嘴裏念念不忘。味道真的很棒。海若若有所思地說:“親家,剛才妳在蓮花螺的殼裏弄斷了蓮花螺的尾巴。快拿出來,最好了。”

阿山跟著阿海示範,右手拿著螺螄殼,螺螄殼口對準左手心臟,劇烈震動。由於用力過猛,蓮花螺的尾巴掉在了地上。亞山彎腰撿起來,遞到嘴邊。誰知,他拉長了臉,“呸”地吐了壹口,趕緊用水漱口。原來,阿山誤把雞屎當蓮花螺的尾巴撿起來吃了。因為“蓮花螺”的尾巴顏色和雞屎差不多,怪不得他搞錯了。雖然阿海多次喊對手公婆阿山繼續品嘗“蓮花螺”,但阿山始終不敢再問。

吃完剩下的橘子後,

這是壹句幽默有趣的潮汕民間諺語,用來比喻和批評那些愛吹牛、吹毛求疵、誇大其詞或要求過高,或目中無人、爭名逐利的人。意思是壹擔(兩筐)橘子吃完了,自然就剩下空的了。普通話普通話帶有“敢說”的諧音。“敢說”就是敢說。但這是壹個貶義詞,是不現實的,是無法實現的空談。

這個諺語,不管它的形式和意義,來自壹個古老的民間遊戲,叫做“賭甘蔗,鬥橘子”這是秋收後農閑時村民自發的娛樂活動。這種活動在潮汕和廣州都有。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第337條寫道,“廣州小兒賭蔗鬥橘。用小刀從壹端到第壹根折斷藤條,再折斷壹次直到藤條第壹根的人獲勝。柑橘贏在石頭多。有句話叫‘賭甘蔗鬥橘子’,是潮汕獨有的。以前看的戲和廣州的不壹樣。賭甘蔗是壹樣的,但是玩家的規則和打橘子是不壹樣的。在潮汕,參與者多為中青年。他們熱血沸騰,爭強好勝。每當秋後的農閑時節,柑橘類甘蔗成熟上市,這些年輕人往往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子角落裏賣橘子、甘蔗的小攤販附近,進行賭博,打砸橘子。鬥橙就是靠猜片數取勝。贏家免費吃橘子,猜不到的就掏錢買橘子。遊戲有兩種玩法:壹是攤主當主持人,大家都在猜;第二,參與者互相打賭。無論哪種方式,攤主都願意參與和支持。因為打賭的結果,他的橘子也賣完了,這對他的生意非常有利。而且因為橘子肉片沒有固定的數量,很難猜,往往妳贏的少,輸的多。年輕人不容易認輸,壹遍又壹遍的繼續做,直到把菜猜完。“忍了橘子吃剩橘子”這句諺語就這樣產生了。它的本義是說,猜不到的人沒有本事,直到壹把橘子猜完了,還是猜不到。不就是柑橘熊嗎?諧音的意思是“敢說”。後來引申為比喻類似的不準確、不切實際的話。

解放後,由於社會的不斷進步,民間文化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和先進,這種賭甘蔗、鬥橘子這種比較低級的遊戲也逐漸消失,不再稀罕。但由此形成的諺語至今仍在民間流傳。柑橘在潮汕是很常見的東西,潮人都很好理解為柑橘熊,柑橘熊。柑橘熊的諧音很有意思,所以潮人之間經常用這句諺語。

“賽豬賽鵝,不如瓦頭玉豬槽”

豬是全身之寶,過去是農村不可或缺的家庭副業。豬必須放在食槽裏餵,食槽用木頭、陶器、石頭做成,有長的、方的、圓的,農村常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澄海縣發現了壹個用玉制成的大型雕花玉豬槽(見圖)。圖中這只玉豬槽重4298克,長46厘米,寬20厘米,高9厘米。它由深綠色的玉制成,有活的耳朵和雕刻的獅子頭。50年代被澄海縣文化部門收藏,現作為珍貴文物收藏於澄海博物館。

潮汕流行壹句話“豬賽過鵝賽”。

澄海花官山村的村民們壹直以來的傳統習俗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比賽大豬大雁。村民們湊合著養豬,在諸神面前競爭。最大的豬總肉量超過400斤,所有的社會賽區都吸引了周圍四鄉六裏的男女老少前來觀看。非常熱鬧。

歷史上發生過八國聯軍。北京圓明園文物被盜後,壹部分被帶到國外,壹部分在市場上折價出售。毗鄰關山的渡頭村有個有錢人,買下了這個圓明園散落的玉豬槽。正月在關山看到村民爭搶大豬大雁的壯觀景象,財主親自將這個珍貴的玉豬槽買下來,派人看管保護,搬到神面前展覽。壹傳十,十傳百,壹時間潮安、汕頭附近的人都來看七寶,盛況空前。於是“豬賽鵝賽,不如瓦頭玉豬槽”的故事在民間流傳。

放開桃子,搶蛋糕。

潮汕文化系列第壹集,收集了“放開桃子搶蛋糕”的諺語。按照典故的解釋,好像有點窮。我覺得這句諺語應該來自潮汕的“石鼓”習俗,應該從中元節開始。

在古代,壹年有三元,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被稱為夏媛節,七月十五的中秋節被稱為中元節。中秋節也叫鬼節,很多地方都有,各地的活動也差不多。

在潮汕,中秋節是鬼節,每個鄉鎮都會舉行壹系列的“石鼓活動”。傳說在這壹天,冥界將打開地獄之門,將“禁獄”至7月30日。在這段時間裏,所有的鬼魂都將得到解放,這樣他們就可以回家看看,讓後代崇拜,飽餐壹頓貢品。自然有些鬼是無家可歸的,只有四處遊蕩,而各村的人會在中秋節或直到7月30日的某壹天,在各村頭搭起壹個祭壇,把各種水果、紙衣、日用品、紙錢放在上面,給那些得不到普渡的鬼。

我們看不到鬼神“搶孤兒”的場景,因為這是壹種迷信思想。所以活人也學鬼神“搶孤兒”。人們認為他們應該吃他們抓到的東西或者餵豬,祈禱和平。這種活動有的在塔上進行,有的地方提前向住戶發放扁竹條做成的“隔離菜”。當人們把壹些祭品放在“隔離菜”上時,它們會被回收,整齊地擺放在通往村莊的道路兩旁。村民們會站在祭品旁邊,鞭炮聲壹響,大家就爭搶祭品,盡可能地搶。

據說村裏有個貪心的女人,有壹次去“搶孤兒”,選了壹盤“面桃”站著。面桃是壹種用面粉做成桃子形狀的包子。鞭炮聲響起的時候,傅敏還是覺得桃子太少了,她想跑到馬路對面去從壹個孩子的孤盤裏搶壹塊蛋糕。但是當她跑向孩子時,聰明的孩子看到她已經跑了,傅敏想回去把剛才的桃子拿回來。但是那些桃子已經落到了別人手裏,留下了壹個空盤子,於是就有了“放下桃子去搶蛋糕”的諺語,這個諺語經常用來指壹些人放棄了他們的既得利益。所以,有些人今天想做這個,明天又想做別的。沒有明確的目標,最終會壹事無成,人們會說他們真的是“放下桃子去搶蛋糕”。

牛仔吳北虎

潮汕諺語“牛仔不與老虎告別”與中國俗語“初生牛犢不知虎”同義,用來形容人。

小牛有老牛沒有見過世面所缺乏的勇氣,不怕任何龐然大物,包括人人畏懼的老虎。妳可以以唐代詩人王波為例。鮑勃沒什麽天賦和名氣,六歲就能寫字了。鹹亨二年(671),顏為洪州牧,重修亭。在重陽節,客人們在嶄新的王騰館享受盛宴。王波,14歲,路過南昌也參加了宴會。顏稱贊吳的才華,並下令吳精心準備壹篇序言提前。表面上看,嚴不過是想請在場的海內外英才作序。大家都知道他的用意,他壹個個都很謙虛。輪到最小的王波毫不遲疑地拿起壹大筆錢。這對於座位上博覽群書的人來說是壹個驚喜,也讓燕大人側目。流水終於讓顏拍掌嘆息:“此天才也”。他女婿的作品不敢拿出來出醜。

潮汕也有很多例子。我們可以舉明朝的狀元林大欽為例。傳說在13歲的時候,他去銀湖村建帳教學生。村民欺負他年紀小,百般刁難他,或者用“銀湖院後虎耳草”這句話考驗他。林甚至心平氣和地說了壹句“進士宮前神龍眩惑”,終於打動了鄉親們。也有人說,年輕的敢於與占據私人土地的薛爭論,並說服他承認錯誤。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牛仔不管其他老虎”,所以缺乏大牛和牛佬的自我保護意識。或者壹個年輕人狂妄自大。還是不懂官場的利弊,仕途的艱辛,缺乏理智的光輝。此外,因其博學而被趙編輯。當時國王們遊手好閑,鬥雞遊戲盛行。王波寫了壹個運動,針對的是像英國國王這樣厭倦了玩玩具的人。李治皇帝看了這篇文章,非常生氣。他認為這是在破壞國王之間的關系,立即將他驅逐出宮。狂妄自大的王波碰了壹鼻子灰,他的父親被貶到了很遠的地方。後來,王波漂洋過海去看望父親,溺水而亡,年僅27歲。

神童是短暫的。潮汕神童扶蘇只活了14歲,曹宗才活了20歲,而林大欽只活了36歲。潮汕人歸結為“太陽升起很早,不會持續壹整天”。其中,哲學值得深思。

  • 上一篇:腳踝扭傷了,怎麽做才能讓傷口發青?
  • 下一篇:青杏的功效與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