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張大寧治療慢性腎病的六種藥物

張大寧治療慢性腎病的六種藥物

慢性腎臟病是壹組發病率不斷上升的疾病。現代醫學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中醫在治療該病方面有獨特優勢。國醫大師張大寧在5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介紹他運用六種中藥治療慢性腎臟病的經驗。

距骨

當代中醫著作多將黃芪視為“健脾益氣、補肺固表”之藥,如《中醫筆記》:“黃芪味甘,微溫,屬脾肺經。健脾補中,升陽解郁,益氣固表,利尿,扶腐生肌。”張大寧認為這種說法並沒有真正表達黃芪的功效。神農《本草經》考證:“黃芪...補虛”,但這裏沒有什麽補虛,而陶弘景在《名醫錄》中明確指出:“黃芪驅五臟間邪血,補其夫之虛,經五痛而得瘦,止渴,益氣益陰”,也就是說,黃芪是治療“經五痛而瘦”的補品。

醫聖張仲景以其臨床實踐為後人樹立了使用黃芪的典範。如黃芪桂枝五物湯、季芳黃芪湯、桂枝加黃芪湯、季芳茯苓湯等。,可謂補肺脾腎,有活血之功的典型方劑。明清以後的醫學著作如《藥性論》中說:“黃芪內補,治虛喘、腎衰、耳聾,治寒熱,補五臟”;在《本草綱目》中,黃芪被稱為“第壹補藥”;清代張魯的《本馮靜元》也專門提出:“黃芪能補五臟之虛”;清代王清任在補陽還五湯中大量使用黃芪,為黃芪補氣活血樹立了典範。

張大寧認為,各種慢性腎臟病(包括急性發作期)從中醫角度看,多為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從這個角度來說,黃芪具有活血利尿的功效,非常適合治療慢性腎臟疾病。許多西醫在治療這種疾病時也大量使用黃芪制品。

黃芪在張大寧臨床應用廣泛,沿襲了王清任的實踐經驗,用量較大,壹般為60 ~ 120g。

夫子

附子在經典中被列為“下品”,《中醫講義》載:“附子辛、熱、毒。心、腎、脾經。歸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慢性腎臟病屬於中醫水腫的“陰水”範疇。雖然在不同的階段和情況下有不同的證候,但脾腎陽虛是貫穿整個過程的病機。附子作為壹種中藥,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翻閱仲景著作,以附子為主藥的方劑多達二三十種,如四逆湯、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腎氣丸、大黃附子湯等,至今仍廣泛應用於臨床。

後世醫家使用附子方劑較多,主要來源於仲景傳,如正體姚磊的參附湯、鏡月全書的貴由丸、和記舉方的附子理中湯、顏氏濟生方的濟生腎氣丸等正如清代倪在《本草》中所說:“附子是回陽、祛陰寒、驅寒化痰、疏通關節的良藥。如果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佳,更糟糕的是吃感冒藥,那麽附子就是生命的主藥。如果能招進它的洞穴,浮火就會自行熄滅。凡患陽虛,肺腎無熱證者,取起死回生之不凡功德。”正如《本草正義》所言:“附子辛溫,善行,故為清十二經脈、純陽之要藥,達膚除表寒,而內達下元,溫而寒之,由內而外,經脈臟腑俱寒,不治而愈。”

張大寧認為慢性腎臟病貫穿於尿毒癥早期至晚期的全過程,腎陽虛、血瘀氣滯、水濕濁毒是最重要的病機,因此附子在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

川芎

川芎是壹種具有特殊活血化瘀作用的藥物,被稱為“氣血之藥”。張大寧認為其獨特之處在於既可用於血中之氣,又可用於氣中之血。《日華子本草》說:“川芎,治諸風,諸氣,諸血,破血之癥結,滋新血,消瘀”;《本草顏回》雲:“川芎,升運之首,降經量,中開而滯,血中之氣藥味辛而陽。雖入血,可除諸風,調諸氣。”慢性腎臟病長期容易氣滯血瘀,積聚腹部腫塊。所以,能“行氣於血,血於氣,又能破腹塊積”的川芎,其實是治療各種慢性腎臟病的常用藥。

張大寧臨床使用的川芎劑量比較大,每劑30g左右。

雷神藤

雷公藤最早見於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原文寫著:“雷公藤,蒸酒,治風氣”,作用是祛風除濕,疏通經絡。

藥理上,雷公藤是衛矛科植物,味苦、辛、寒,毒性很大。入肝腎經,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之功效。現代研究證實本品中含有70多種化學成分,包括雷公藤內酯醇、雷公藤內酯醇、雷公藤內酯醇、雷公藤內酯醇、雷公藤內酯醇等。具有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抑制免疫系統、抗炎、鎮痛、抗腫瘤、影響生育、降低血液粘度、抗凝、改善微循環和降低外周血阻力、治療類風濕病的作用。

張大寧曾將雷公藤5 ~ 10g煎服2小時,然後放入組藥治療慢性腎炎,對蛋白尿有壹定療效。目前,雷公藤多苷片在臨床上對蛋白尿有壹定療效,但存在壹定的副作用,如肝損害、性腺損傷、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胃部不適等。在張大寧,五味子、金釵石斛、當歸、三七和佛手柑常被加入湯劑中,以減少雷公藤的副作用。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植物學上同科植物的成分、功效、副作用都非常相似,所以同屬衛矛科的昆明秋海棠和桂健玉對腎炎蛋白尿的治療也是有效的。來源於《滇南本草》的昆明山海棠,其性味、歸經、功能、主治、成分、副作用與雷公藤基本相當,所以入藥後也可用於蛋白尿患者。鬼箭羽的應用歷史悠久,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又名鬼見愁、槍葉衛矛。雲“味苦寒,祛邪殺鬼毒”。說捍衛矛的,祛瘀特別強。張大寧常用此藥作為治療蛋白尿的特效藥,副作用小,療效好。

大黃

慢性腎臟病中晚期,腎功能逐漸下降,體內代謝廢物無法通過排泄積累,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調節受到阻礙,腎臟的部分內分泌功能也受到影響,導致人體整體內環境紊亂。根據中醫理論分析,主要病機為脾腎陽虛、氣滯血瘀、濁毒失調、虛毒血瘀。《神農本草經》中說:“大黃,活血化瘀,血阻寒熱,破積腹痛,留宿食積,清胃推陳出新,疏谷通絡,調理飲食,寧五臟。”大黃可以通過推陳出新、安神五臟來調節人體內環境,非常適合尿毒癥患者。

在張大寧,臨床上經常使用大黃炭,將其粉碎成100目左右,可以口服,也可以混合灌腸,效果很好。

麻生

升麻作為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主要藥物是張大寧的壹大特色。經典中記載升麻根莖“治百毒,清溫病,阻邪氣”,似乎與慢性腎病無關。金元四大名醫之壹的李東垣在補中益氣湯、普濟消毒飲中開始使用升麻。基於這壹功能,張大寧用這種藥物治療慢性腎臟疾病。

蛋白尿和血尿是慢性腎臟病的兩大癥狀,二者均可視為精血丟失。壹般來說,中醫治療常用收澀之品,如芡實、金櫻子、沙苑子、仙鶴草、茜草、三七等。,而且效果往往很差。張大寧提出“舉固澀並用”,在澀藥中加入升麻治療蛋白尿、血尿,療效明顯提高。

另外,慢性腎臟病每次遇到外感或內火,都容易反復或加重。升麻解表,清熱解毒,適用於此類癥狀。(張綿誌天津中醫腎病研究所)

(註意: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本文所含的處方和治療方法。)

  • 上一篇:孩子在換牙期,乳牙可以用手抖落嗎?
  • 下一篇:扁桃體炎的小偏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