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它是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夏季收獲,新鮮使用或幹燥。
出生在山野,壹片開闊的土地。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別名:鱷魚草、鯽魚、過山蜈蚣、蜈蚣草、路上蜈蚣、豬屎豆、鯽魚、龍膽草、苦豆子、豬屎豆、細莖澤蘭、桑雪草、白花蛇舌草、蕎餅草、野甘草。
原來形狀
白花蛇舌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cm。莖近直立或平臥,小枝密被短粗毛,幼時近四棱,老時圓形,通常在節上生根,葉對生;葉柄長2.7毫米,托葉膜質,有毛,合為壹短鞘,頂端5-7裂成剛毛;
葉片近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8厘米,寬1-2.5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略向下,上表面光滑或粗糙,下表面常有粉狀短毛,側脈4-6對。聚傘花序濃密簇生成頭狀花序和腋生;沒有總花梗;苞片披針形,小;
花4朵,近無柄;萼筒長1毫米,有毛,裂片披針形,長1-1.2毫米;花冠白色,長2.5-3毫米,裂片長1.5-1.8毫米,分布廣泛;雄蕊生於花冠筒的喉部,花藥突出;柱頭2裂。
蒴果為球形,直徑1.2-1.5mm,成熟時不開裂。每室2-6粒種子,種皮有小坑。花期為春末夏初。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
又苦又冷。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於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腸炎、痢疾;外用治療蛇咬傷、跌打損傷、癰腫、乳腺炎、濕疹。
3 ~ 5塊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服洗凈。
中醫詞典
酸甜苦辣,平平淡淡。"
清熱解毒。治療蛇咬傷、蟲咬傷、喉嚨痛、血便和牙病。
本草書
苦;涼爽的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喉嚨痛;腸炎;痢疾;痔瘡出血;塌陷和滲漏;毒蛇咬傷;乳腺炎;癰癤毒;濕疹;跌倒和碰撞造成的傷害
劑量
內服:煎服,10-15g。外用:適量,搗實;或者油炸洗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