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常以脾虛濕盛為基本病理改變,導致腸道功能紊亂。脾虛則運化異常,濕邪內生,濕困脾,中氣下陷,故應健脾祛濕。急性腹瀉多以濕盛為主,重在祛濕,利濕。其次,根據寒熱的不同,可采用清濕熱、溫寒濕的治療方法,緩解邪氣癥狀。食傷者,可解除。慢性腹瀉主要是因為脾虛,所以肝氣乘脾時要健脾抑肝扶脾,腎陽虛衰時要溫腎健脾。但當病情復雜,虛實夾雜時,應與證同議。《醫者必讀》中治療腹瀉的九法,臨床均可借鑒。
基於對疾病和患者狀況的全面分析的診斷和治療
1寒濕困脾證
治法:芳香化濕,解表散寒。
主方:藿香正氣散(太平惠民和記局方)。
藥物:廣藿香、蒼術、茯苓、半夏、陳皮、厚樸、紫蘇、白芷、桔梗、木香。加減:惡寒重者加荊芥、防風;發熱頭痛者,可加入金銀花、連翹、薄荷。
2腸濕熱證
治法:清熱燥濕,益氣止瀉。
主方:葛根芩連湯(傷寒論)。
藥物:葛根、黃芩、黃連、甘草。加減:肛門灼熱嚴重者加金銀花、地榆、槐花;酸便者加神曲、山楂、麥芽。
3食物停滯胃腸綜合征
治法:消食化滯,和而瀉之。
主方:保和丸(丹溪心法)。
藥物:神曲、山楂、蘿蔔、半夏、陳皮、茯苓、連翹。加減:對於脘腹脹滿者,增加黃、未熟枳實;嘔吐者加砂仁、紫蘇葉。
4脾氣虛證
治療:健脾益氣,祛濕止瀉。
主方:沈淩白術散(太平惠民和濟局方)。
藥物: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砂仁、陳皮、陳皮、白扁豆、山藥、蓮子肉、薏苡仁。加減:腹瀉嚴重者,加赤石脂、訶子、陳皮炭、石榴皮炭;脫肛加黃芪、黨參;如果怕冷,加生姜。
腎陽虛證
治法: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主方:申思丸(辨證論治標準)。
藥物: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大棗、生姜。加減:中氣不舒,泄瀉不止者,加黃芪、黨參、訶子、赤石脂;腹部冷痛者,加附子、肉桂;面色晦暗、舌有瘀斑者加蒲黃、五靈脂。
肝氣乘脾證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瀉方耀(丹溪心法)。
藥物:白芍、白術、陳皮、防風。加減:對於抑郁癥患者,加合歡、郁金、玫瑰花;如果不耐煩,加入牡丹皮、炒梔子和黃芩;對於失眠患者,加入酸棗仁、遠誌、煆龍骨和珍珠母。
參考資料:腹瀉中醫診療專家知識(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