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廣州持續降溫。相信廣大風友對“濕冷”深有體會。如果保護不當,外感寒濕往往會導致關節疼痛加重,煩躁不安。本期給大家介紹壹個中醫名方——麻黃加術湯!
麻黃加術湯出自東漢名醫張仲景的文章《金匱要略》。原文是這樣描述的:“濕時以麻黃加術湯發汗為宜,註意不可上火。”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寒濕表證。寒濕在表。除了惡寒、發熱、體重、關節痛等主要癥狀外,還有明顯的感冒癥狀,“身煩身痛”是其癥狀之壹。因為中醫說“寒主攝,其性滯,痛則劇多。”
其實中醫有六淫,即風、寒、熱、濕、燥、火。其中寒主攝,其性為滯。寒邪侵入皮膚表面時,表現為風寒感冒,出現惡寒、無汗、項緊、周身疼痛等癥狀。侵犯經絡關節導致肌腱攣縮,肢體伸屈困難,疼痛;進壹步侵入臟腑就會傷害陽氣。而且寒邪容易與濕邪、風邪結伴而行,形成風寒、寒濕。
中醫說“千寒易除,壹濕難除”,就是說寒濕對身體的傷害更大。比如風濕性關節痛的主要原因就是寒濕。因此,寒濕傷表證的治療主要集中在發汗解表、散寒除濕。臨床上主要辨證分型為關節痛、惡寒發熱、無汗、舌淡苔膩、脈緊。
麻黃賈珠湯由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白術五味中藥組成,具有發汗解表、健脾除濕、散寒除痹的功效。
方中麻黃為君藥,善宣肺氣,開汗孔發汗;桂枝、白術同為臣藥,其中桂枝辛具有散溫通經、散寒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白術味甘,性溫,能潤燥。與麻黃配伍,麻黃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加入白術不會引起多汗,引導白術由表及濕,不會引起濕滯。
方中杏仁為佐藥,僅適用於降肺氣和麻黃。炙甘草調和營衛,既入藥又入藥。五味藥合用,起到發汗解表、散寒除濕的作用。下面是壹個案例(來自參考文獻[1]):
案例分享
劉,男,60歲,農民,患四肢關節痛10年。四肢關節腫痛,晨僵,雙手手指關節異常,尺偏,不利活動,冷感,乏力,自汗,厭食,苔薄白,脈緩。射頻(+).
西醫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診斷:風寒濕痹。患者長期在外地工作,感覺寒濕邪氣,經絡不通,血液循環不暢。
治療原則:祛濕解表,通絡止痛,益氣養血,滋補肝腎。
處方:麻黃賈珠湯。用水煎服。期間,患者的疼痛隨著綜合癥加減兩個月後消失。
點擊下方咨詢卡,立即咨詢黃潤月醫生。看病不用等了!
#健康衛士# #家庭醫生超級團隊# #學習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