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由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可以支配所有面部表情。如果這些面神經受損,就會失去正常的支配作用,導致面癱。
2硬毛牙刷叩診治療準備壹把硬毛牙刷,每天用牙刷上的硬毛叩診面癱壹側的面部肌肉,至少10分鐘,直至局部皮膚發紅,每天三次,持續壹周。
註意,面癱發病後3-7天內,最好在面部健側輕拍。如果輕敲面癱壹側,註意輕微,不需要要求局部皮膚發紅,因為如果前期強烈刺激面癱壹側,可能會加重面神經的水腫。
3手敷治療桃仁、梔子敷治療配方:桃仁、梔子各10,麝香0.3 g。
方法:將上述藥物共研細末,用白酒調成糊狀,敷於手掌勞宮穴處,用紗布包好,用膠布固定,每7天換藥壹次。
功效:桃仁能活血化瘀,梔子能鎮靜消腫。這個藥方對緩解面癱有很好的療效。
僵蠶配方:僵蠶、白僵蠶、白附子等份,酒適量。
方法:將全蠍、僵蠶、白附子研成粉末,用酒浸泡24小時,取液敷於勞宮、合谷、列確等穴,同時按摩。每天2~3次。
功效:本方可祛風止痛,舒經通絡;適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面癱。
制川烏使用方法的原料為:制川烏45克,川芎40克,乳香40克,制附子40克,白芷30克,幹姜15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成細粉,分成8等份。需要時,取1份,先加入米醋調勻,從太陽下到窖穴塗抹患處,再用保鮮膜覆蓋,用紗布固定,用熱水袋敷。每天換藥1次,8次就是1個療程。
功效:能有效緩解面癱癥狀。
4刮痧治療面癱竹穴位置:面部,眉毛凹陷時,眶上切跡處。
瞳孔骨骺位置:位於面部外眥0.5寸凹陷處,深層有眼輪匝肌和顳肌。
絲竹空位:在眉心凹陷處。
顴骨位置:外眥正下方,顴骨下緣凹陷處。
操作方法:用刮板厚邊刮面部所有穴位,用力要輕。合谷穴、外關穴可用刮板刮壹遍,或用其角端點按壓。先把頭面的顴骨膠刮到瞳孔膠,再把頭側的山谷刮幹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