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清熱解毒解暑。
處方:黃連解毒湯。黃連10g、黃芩10g、梔子10g、金銀花12g、連翹12g、綠豆衣10g、生地12g、牡丹皮10g、赤芍9g。
加減變化:發熱重者加石膏、知母。便秘患者,加大黃。
嚴重瘙癢加白鮮皮、地膚子、苦參。
濕熱中暑型臨床表現:彌漫性潮紅、腫脹、水皰、糜爛、滲出過多、奇癢、發熱、胸悶、納差、大便幹燥、小便黃赤、舌紅、苔白或黃膩、脈滑。
治療: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處方:清舒湯合龍膽瀉肝湯。連翹10克、花粉10克、赤芍10克、滑石30克、金銀花10克、竹葉10克、龍膽草5克、知母10克、甘草6克。
加減變化:蒼術、薏苡仁、地膚子用於皮損腫脹糜爛。大便幹燥者,加大黃。濕熱重者可加入黃連、藿香、木通、澤瀉。
3處方1:石膏15g,大黃12g,薏苡仁10g,知母6g,太子參10g,甘草3g。治療方法:水煎3次,取600毫升湯劑。冷卻後,分三次服用。壹般服用1~2周即可治愈。
藥方二:千裏光50克,大黃30克。
治療方法:將藥物用400毫升70%的酒精浸泡壹周備用。使用時,可用棉簽蘸藥水擦拭患處,每天3-4天。適用於輕度日光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