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 *知識265438+20世紀國際學術界關於腫瘤臨床治療有三* * *知識:
(1)應該從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轉變;
(2)個體化治療;
(3)開展規範化治療。
全國每年胰腺癌新發病例約5 ~ 6萬例,各單位沒有統壹的診療標準,導致結果不具有可比性。應建立我國多中心胰腺癌合作體系,制定統壹的診斷標準和治療程序,統壹評價體系,使胰腺癌研究進入規範化軌道。
早期診斷是關鍵。胰腺癌的早期診斷應推向亞健康人群進行普查。如果采用PCR擴增法,可以快速檢測出75% ~ 93%的突變,靈敏度為100%。95%的胰腺癌患者可以檢測到端粒酶活性,而胰腺炎患者只能檢測到少量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胰腺則不能檢測到。
胰腺癌的血清和基因標記物沒有標記物。多項標誌物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的陽性率,如三重檢測。
影像技術有很多種:彩超、CT、螺旋CT、MRI、EUS,而UMRI明顯優於CT和MRI。其他還有:內鏡超聲(IDUS):小胰腺癌的檢出率差不多是100%。
腹腔鏡超聲(LUS):判斷腫瘤是陽性還是陰性的準確率分別為97%和96%。口服胰管造影:可發現原位癌,不能進入胰管分支,易漏診。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可以發現CT和內鏡US不能發現的淋巴結和小肝轉移竈,並與慢性胰腺炎相鑒別。治療效果截然不同。單壹手術、放療和單壹化療在胰腺癌的治療中均未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目前以手術治療為主,無淋巴結轉移的小胰腺癌5年生存率為23%,但大部分大於2cm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幾乎為零。因此,必須考慮化療和放療的參與。
術前放療更敏感,可提高手術切除的徹底性,減少腫瘤擴散。
術中放療使用了大劑量的放射線,腫瘤中心壞死,組織變性,腫瘤縮小,術中放療後不能切除的腫瘤平均存活時間為9個月,並且還有鎮痛作用。
多野連續或多野分段照射後患者中位生存期為4 ~ 16個月。對於不能切除的腫瘤,術中可放置幾根空心源管,引出腹壁。手術後,近距離治療機可用於間質照射。從1986到1997,5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療,中位生存期為6個月。
圍手術期化療包括全身和區域化療。用藥時間可分為術前化療和術後化療。聯合用藥的近期有效率優於單藥,但對生存期無明顯影響,並增加毒性。區域化療是指通過插管向胰腺供血的動脈內註射抗癌藥,其療效尚在研究中。胰腺癌化療失敗大多與耐藥有關。目前,耐藥機制和逆轉策略已被研究。
此外,生物治療和基因治療仍處於探索階段。綜上所述,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除了手術、內科和放療外,還需要生化、免疫學、影像學、內鏡、組織學和細胞學的配合。目前國內外提倡的胰腺癌診治策略,特別強調亞健康人群的普查和篩查出的高危人群的隨訪。經過上述治療,早期診斷為I期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明顯提高。
參考資料:
/3/65438+2007 04 26/4068 . html
/q?word = % D2 % C8 % CF % D9 % B0 % A9 & amp;CT = 17 & amp;pn = 0 & ampikaslist & ampr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