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體癬(股癬)的黃金藥方是什麽?

體癬(股癬)的黃金藥方是什麽?

體癬是由寄生在人體光滑皮膚上的致病真菌引起的淺表皮膚真菌感染,統稱為體癬。其中會陰、肛周皮膚感染也稱為股癬。中醫稱之為金錢癬、癬、癬等。

體癬的病變包括紅斑、丘疹、水皰等。起初多為紅色小丘疹或水皰,後表面脫屑,皮損繼續擴大成環狀或多環狀。典型的病變邊緣清晰,由丘疹或水皰組成。中心外觀基本正常或色素加深,使人自覺瘙癢。股癬多見於腹股溝及肛周,或累及陰囊,常伴有劇烈瘙癢。由於長期的搔抓和刺激,陰囊皮膚常出現濕疹樣或苔蘚樣改變,邊緣不再清晰,容易被誤診。

(1)內服方劑來源於《淮海醫學雜誌》,1997: 15 (2)。

由生地、熟地、制首烏、麥冬、天冬、火麻仁、杏仁、黃連、黃芩、赤芍和牡丹皮組成。

滋陰潤燥,瀉火,涼血活血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備註適用於治療頑固性體癬。

(2)外用方防壹顧璇湯來自陜西中醫,1989: 10 (10)。

由黃柏10克、白頭翁25克、蛇床子25克、廣藿香10克組成。重度瘙癢加地膚子25克、白鮮皮15克、花椒10克、苦參40克;久病復發者,加苦參35g,赤芍10g,硫磺25g,土荊皮30g,大黃30g,枯礬30g;輕度紅腫者,加金銀花15g、龍膽草25g、大黃10g;輕度滲出者,加石膏25g,滑石30g。

功效:祛濕殺蟲,祛風止癢。

用法在水中煮沸5分鐘後,加入醋250毫升,每日1~2次熏洗患處,每次20~30分鐘。

香蓮復方ⅱ號來自廣州中醫學院學報,1991: 8 (2)。

包括丁香、藿香、黃連、龍膽草、大黃、明礬、冰片、薄荷腦。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方法將香蓮復方經水煎醇提制成含生藥55.8%的外洗原液,制成含生藥22.32%的外用乳膏。

用法將外洗原液稀釋成5.58%外洗液,浸泡患處20~30分鐘;同時,塗抹香蓮復方乳膏,每天兩次。

方三復方白頭翁洗劑源自河南中藥,1991:11(5)。

由白頭翁40克、苦參30克、蘇木和蛇床子30克、徐長卿15克、黃柏和百部15克、木槿皮20克、枯礬10克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用法:將藥放入盆中,加入2升水。大火燒開,煎15分鐘。先熏蒸後沖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療程為9號1。

方劑四的祛風洗藥由蛇床子、苦參、牛蒡子、防風、荊芥穗、澤蘭、赤芍、花椒、白鮮皮、螃蟹、川烏、草烏、皂角各65438±05g,牡丹皮65438±00g,核桃仁24g組成。

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浸泡患處,1 ~ 2次,每日1次。

吳芳治癬湯來源於皮膚病和性病,1995: 17 (4)

它由白鮮皮、黃連各15g,黃柏、石菖蒲、防風、白芷、地膚子各20g,金銀花、蛇床子各30g,苦參、菊花各60g組成。

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熏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方劑六與方劑壹的研究來源時珍中藥,1996: 7 (2)

它由苦參20克、明礬10克、百部20克、丁香10克、黃柏20克、紫草20克、地膚子10克組成。

清熱利濕,祛風,殺蟲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外洗,每次10 ~ 15分鐘,每日2次,療程3周。

處方7和處方2來自中國名醫論壇,2004: (6)

它由馬兜鈴60g、百部30g、苦參10g、地膚子30g、黃柏10g、艾葉10g、花椒6g組成。

清熱燥濕殺蟲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待溫外洗,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方八三源是中國現代中西醫雜誌,2005: 3 (12)。

包括蛇床子30克、白鮮皮30克、大黃30克、丁香10克和陳醋1000克。

功效:祛濕殺蟲,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溫液敷患處,每日1次,每劑可連用7天。

方灸潔爾陰洗液來源於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1996: 10 (3)。

包括蛇床子、苦參、黃柏、獨活、蒼術、艾葉、石菖蒲等。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解毒,祛風止癢。

用法:將50%潔爾陰洗液塗於患處,每日三次。

成都韋恩制藥有限公司出品

方1號來自中國臨床醫學研究雜誌,2003: (10)

包括藿香、花椒、明礬、大黃、黃精、黃柏、白鮮皮、甘草。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外洗患處,每次15 ~ 20分鐘。

方氏益芷玄2號洗液來源於《中醫外治法雜誌》,1997: (6)

由苦參60克、百部30克、艾葉20克、白鮮皮20克、土槿皮20克、透骨草30克、蛇床子30克、小蘇打20克組成。

清熱利濕,祛風殺蟲的功效。

用法:加入1.5ml水,煮沸20min。濾液溫度適宜後,每次濕敷或坐浴20min,1天為壹療程。壹般1 ~ 3個療程即可,未發現復發。

方十二土荊芥浴源中醫外治法雜誌,1998: 7 (5)

它包含100克新鮮土荊芥。

祛風殺蟲功效。

用法:煎煮後取汁,溫熱後洗澡。壹日兩次以上,1劑量可使用2天。

防石散庫柏洗劑來源於河北中醫雜誌,2001: 16 (3)。

由苦參3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柏20克,蒼耳子、射幹、白礬15克組成。

功效祛濕解毒,殺蟲止癢。

方法:加水煎煮,過濾,濃縮成500毫升,裝瓶備用。

用法:外洗患處,有糜爛者濕敷,每日兩次,每次15分鐘。

方治療股癬的方藥來源於中國臨床醫師,2002: 30 (5)。

包括土茯苓30克、大黃20克、蛇床子20克、苦參15克、黃柏15克、地榆20克、皂角30克。感染者加金銀花30克;加入15g幹明礬至濕重;皮損增厚時加烏梅15g。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方法水煎或烤面條,加入植物油拌勻。

用法熏洗患處或外敷,每日2次,1周為壹療程。

方氏五膚康洗液來源於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誌,2006: 16 (5)。

由苦參、黃柏等組成。

清熱燥濕的功效。

用法:用1: 1稀釋液洗滌。

備註北京華陽龍葵制藥廠生產。

方石六羊蹄根粉,出自《醫宗金鑒》,由羊蹄根24克和枯礬6克組成。

功效:殺蟲、收斂、止癢。

用法* * *研磨均勻,用米醋擦患處。

方氏杞椒黃粉來自新中藥,1985: 17 (7)。

由花椒32克、黃連32克組成。

功效:殺蟲止癢。

方法:上藥,研成細粉,過120目篩,裝瓶備用。

用法:取生姜1片,斜切,用橫截面蘸藥粉擦患處,每次3-5分鐘,早晚各1次。

防石壩川烏散來自中國農村醫學,1990: (4)

組成為生川烏100克。

祛風止癢功效。

方法:將藥物研成細粉,加陳醋,調成糊狀,裝入瓶中密封備用。

用法:外用塗於患處,每天3次,直至痊愈。

註意:局部紅腫、熱痛、糜爛、滲出患者慎用。

方十九黃三來源於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5: 12 (7)。

由密陀僧、輕粉、硫磺、雄黃、蛇床子、明礬、冰片組成。

祛風止癢、燥濕殺蟲的功效。

方法* * *研成細粉。

用法用蒸餾水塗抹患處,每天兩次。

方二消礬散源於四川中藥,2005: 23 (10)。

枯礬和芒硝的用量比為3∶5。

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斂瘡、殺蟲止癢的功效。

用法2% ~ 4%溶液用溫蒸餾水配制。每天浸泡患處1次,每次30分鐘。

  • 上一篇:四肢麻木是怎麽回事?
  • 下一篇:研究人員發現,這三種食物可能有助於改善血管環境,平時可以常吃。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