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氣溫轉涼,幹咳癥狀更容易出現。陳至桓醫生說,建議按壓這些穴位,達到止咳護肺的效果!
1.天突穴:前頸以下,左右鎖骨中間凹陷處。
2.雲門穴:雙手插腰左右鎖骨外側下方的三角形凹陷處,為肺經的脈之壹。
3.赤澤穴:手肘橫紋中間外的凹陷處,也是肺經的脈絡之壹。
4.太淵穴:手腕橫紋和拇指根部凹陷,屬於肺經的壹脈。
5.合谷穴:位於雙手背側。
營養學家表示,可以通過在指尖畫圈的方式摩擦上述穴位,促進肺部循環,改善咳嗽癥狀。但如果咳嗽癥狀沒有緩解,還是建議積極檢查,以免加重病情。
如何區分幹咳和濕咳
幹咳(無痰)
從咳嗽能看出是幹咳嗎?何醫生說幹咳的聲音會比較壹致。“如果妳咳嗽十次,這十次咳嗽的聲音都是壹樣的。”他還指出,幹咳往往會有喉嚨發癢的感覺,難以忍受,不得不立即咳出,但很多時候咳出後,喉嚨的不適還會繼續。
幹咳的常見原因:過敏和哮喘。
幹咳的常見原因有咽喉敏感、氣管敏感、哮喘等非感染性疾病。何醫生解釋說:“以氣管敏感為例,因為組胺等炎癥顆粒容易刺激氣管,引起癢感,要通過幹咳來緩解。」
此外,即使沒有氣管或喉嚨的問題,何醫生指出,壹般人吸入汙染物或刺激物而窒息時,會刺激喉嚨,使身體咳嗽,因為要咳出異物。
濕咳(痰)
與幹咳不同,何醫生說,濕咳的聲音通常不完全壹樣。壹般來說,咳嗽結束時喉嚨裏的痰已經清除,就不會有初痰了。
另外,濕咳的不適感壹般比較能忍受,很多時候發現可以忍到找紙巾上廁所為止。而且清了痰之後,會有壹種釋然和治愈的感覺。
張仲景(約150 ~ 154?約公元215 ~ 219),東漢南陽聶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葛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壹位名醫被後人尊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撰寫了傳世巨著《傷寒論》。其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在方劑學方面,《傷寒論》也有很大貢獻,創造了許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方劑。他創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得到了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