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設計圖紙和現場實際情況,本橋擬采用鋼管作為水上施工平臺進行施工。
(2)樁位放樣
樁位放線:為保證樁基位置的準確性,施工前應進行精確放線,用全站儀直接測設控制樁位,並在精確測得的樁位上設置保護樁。
(3)襯墊的埋設和孔固定
襯墊的安裝和埋設:襯墊的埋設在定位和導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利用桶內水位和泥漿比重,使孔內水壓大於外部水壓,防止塌孔。護筒內徑大於樁徑300mm,護筒高度為0.3m高於平臺。首先在已建平臺上安裝PC-220挖掘機,然後埋設護筒,護筒深度至少為河底以下1m。
其他施工方法同陸上鉆孔樁基礎施工。
4護筒埋設和固定孔
護筒壹般長度為2m,由壁厚大於8mm的軋制鋼板制成,內徑比樁基直徑大30cm。在平整好的場地上,準確放出樁位的中心點,然後用十字準線準確引出該點,並作出牢固明顯的標誌,以便埋設護筒時檢查護筒中心與樁中心是否重合,並防止十字準線被埋設護筒的機械設備幹擾和破壞。
挖壹個深約3m,比護筒直徑大60 cm ~ 100 cm的深坑,坑底填50cm左右粘土並夯實。吊裝鋼護筒時,應人工穩放,用樁位中心線檢查護筒中心和樁位中心,兩者偏差誤差不超過5cm,護筒頂部高出地面30 ~ 50 cm。鋼護筒就位後,應在其周圍對稱填充粘土並夯實,以防止鉆孔過程中泥漿泄漏,導致護筒下沈或偏斜。
用沖擊鉆機鉆孔,泥漿護壁。泥漿液面高度不得低於地下水位(水位)1.5 ~ 2.0m,隨時檢查泥漿比重是否符合設計或技術規範。5鉆機就位
5.測量放線,在護筒四周放出樁位中心十字線,用紅油漆標記,用沖擊鉆機成孔,並指派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負責鉆孔施工。鉆探機械擬采用挖掘機。首先用挖掘機將鉆機拖至孔口附近,大致準確放置。為了防止鉆機在施工過程中不均勻下沈,建議在鉆機下面墊上木頭(30cm×30cm)。木材的放置方法如下:鉆機前方放置兩個平行的墊塊,後方放置1墊塊。然後將鉆頭提升至孔口附近。
精確定位鉆機就是用液壓千斤頂在小範圍內手動調節鉆機的位移,使鉆頭的中心位置與樁的中心重合,並用所引十字線進行檢查。
樁位周圍挖排水溝,墩位附近挖泥漿池。
6泥漿準備
首先,根據現場地形條件,用挖掘機在孔位附近挖壹個沈澱池。由於5#孔位於原珍珠廠內,距離河流較遠,廢渣將及時清運至渣場,泥漿將排至下壹個池塘進行處理。泥漿性能控制指標為:相對密度1.2 ~ 1.4,粘度22 ~ 30 (Pa。s),含砂量≤4%,膠質含量≥95,失水≤20。
7鉆井施工
壹、初始鉆孔
沖擊鉆機成孔是提升沖擊錐反復向下沖擊,將孔內土、石劈裂、壓碎或擠入孔壁,或懸浮於泥漿中,再由渣鬥取出或循環出的成孔方法。開鉆時,先將泥漿註入孔中。如果孔內有水,可以直接放入粘土,用沖錐小沖程反復沖擊孔內,制成泥漿。鉆孔時,鉆頭提升高度不得超過1m,進尺3m後方可進行正常施工。在鉆進和整個鉆進過程中,始終保持孔內水位高於地下水位1.5 ~ 2.0m,低於套管頂面0.3m,以防溢流。鉆孔前後,不要將任何鐵件掉入孔中,以免損壞鉆頭。如有必要,使用電磁鐵清潔孔。
b、鉆孔
正常鉆進開始時,適當控制進尺,在套管浪費處緩慢鉆進,使浪費處有壹層堅實的泥皮保護墻。鉆至廢1m後,可進行正常鉆井。若套管外礫石疏松,則提起鉆錐,向孔內灌註粘土,並適當增加泥漿比重。
根據地質剖面圖提供的土層標高,選擇進尺速度,在硬度差異較大的交接地層或傾斜巖面施工時,采用自降慢進的方法,防止發生孔斜。
開鉆前,壹次性準備足夠量的泥漿,泥漿在沈澱池沈澱後循環使用。鉆進過程中如有漏失,應提前補充,並隨時檢查泥漿指標。沈澱池中的沈澱物應及時打撈清除,並運至指定的渣場堆放。
在鉆孔過程中,孔檢查器用於檢查孔。驗孔器由鋼筋籠制成,其外徑比鋼筋籠外徑大10cm,長度不小於孔徑的4 ~ 6倍。每鉆進4 ~ 6m,在接近和穿過土層(軟土、軟塑粘土、亞粘土等)之前。)容易收縮,或者在更換鉆頭之前,必須對孔進行檢查。當驗孔員不能沈至原鉆孔深度,或大繩位置(拉緊時)偏離套管中心時,應考慮可能有彎孔、斜孔或縮孔等。如果不嚴重,可以調整鉆機位置繼續鉆進。
鉆孔作業必須填寫鉆孔施工記錄,隨時註意地層變化,在地層變化處取渣樣送檢,鑒定後記錄在施工記錄中,並與地質剖面圖核對,確定樁基嵌巖深度。如發現地質條件與設計不符,應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並提出相應措施,經監理工程師批準後進行處理。
8井眼清潔
達到設計標高後,經監理工程師批準,用不同比重的循環泥漿進行清孔。排渣口基本無鉆渣時,停機,提鉆移位。檢查樁孔直徑、傾斜度、壁面平整度是否滿足成孔要求,清孔時保持孔內泥漿液面高於地下水位1.5 ~ 2.0m,防止塌孔。經監理工程師確認後,進行下壹道工序,否則視具體情況處理,直至符合規範要求。
9最終孔檢查
利用孔口處設置的臨時水準點作為基點,用經過校正的鋼尺測量孔深,然後計算出基底標高,用卷揚機鋼絲繩通過孔口中心吊起標準探孔器進行驗孔。上述各項滿足規範要求後,應提交監理工程師驗收。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並簽字後,方可進行下壹道工序。
10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
根據設計圖紙和施工規範要求,現場制作鋼筋骨架,根據樁長及吊裝設備確定鋼筋籠長度,采用16t汽車吊分段成孔的方法進行施工。施工時,第壹節骨架進洞後,用支撐桿將骨架固定在井口中心,吊起另壹節骨架與第壹節骨架連接,接頭機械連接。在安放鋼骨架前,孔口要加四根導向鋼管,保證吊裝時鋼骨架盡可能居中,不損傷孔壁,控制保護層厚度。鋼筋骨架就位後,應在四個點進行固定,以防止下放鋼筋籠和澆築混凝土時骨架上浮。支撐系統與中心線對齊,以防止鋼骨架傾斜和移動。鋼筋籠上每隔2米左右對稱焊接壹圈鋼筋耳,保證鋼筋籠有足夠的保護層。四根鋼筋對稱焊接在籠的頂部,用於固定籠。
同時要註意鋼筋籠能否順利下放,下放時不能碰撞孔壁;吊裝受阻時,無法壓下,容易造成塌孔和鋼筋籠變形。停止吊裝,查明原因。如果沒有垂直提升鋼筋籠,必須提出並再次垂直提升。如果是成孔偏差造成的,要求重新鉆孔糾正偏差,重新檢查成孔質量後再吊裝鋼筋籠。
11水下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澆築前,導管用於第二次清孔。當從孔口返出的泥漿比重和沈澱厚度符合規範要求時,應立即澆築水下混凝土。混凝土罐車運輸到現場,直接送到料鬥或儲料鬥。
混凝土用傳統的導管法澆註。導管采用直徑為30cm的無縫鋼管,導管接頭采用螺紋和密封圈連接。使用前和使用壹段時間後,應對導管進行拼接、通球、水密性、承壓、接頭和抗拉強度測試。料鬥和儲料鬥的加工以其容量之和為基礎,必須保證底部密封和導管在首批混凝土中的埋深不小於1m。
澆註混凝土前,再次檢查孔底。如無差異,用導管打開球閥灌註樁基水下混凝土。澆築混凝土的機械設備準備好後,檢查導管口距孔底的高度是否在25 ~ 40 cm的允許範圍內。用沙袋做隔水閥,將導管上口塞緊並用鋼絲吊起,然後繼續向料鬥和儲料鬥內灌滿混凝土。將儲料鬥上方裝滿混凝土的料鬥吊起後,剪斷懸掛沙袋的鋼絲開始第壹批混凝土澆築,打開料鬥降下混凝土。
第壹批混凝土澆築後,測量導管埋深,確保導管底部封閉,壹次封底混凝土埋深在1.0m以上,用測量繩隨時測量導管埋深,埋深應在2 ~ 6m範圍內。如發現鋼筋籠上浮,及時調整混凝土的灌註速度,使其下降到設計位置。
澆築過程應連續進行,並盡可能縮短導管拆除時間。嚴禁斜拉亂掛,盲目蠻幹,導管應及時拆除,以免因混凝土埋深過大而導致導管難以提升。混凝土的坍落度應控制在18 ~ 22 cm之間。
混凝土澆築面高於設計樁頂1.0m以上,以保證混凝土強度。接樁前必須清除多余部分,樁頭無松散層。澆築後,混凝土初凝前,拔下護筒,將鉆機移至下壹個樁位。
為保證樁基混凝土澆築質量,水下混凝土澆築不得中斷。混凝土澆築完成後24小時內,周圍10m範圍內不得進行鉆孔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