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是指常因炎熱、疲勞、衣著過多、服用發汗藥等因素而加重的壹種疾病。自汗在感冒、肥胖和慢性病患者中更常見。
自汗的病因病機:自汗有虛實之分,氣虛、陽虛之後多為虛證,導致陰陽失調,理智不穩,產生自汗;陽性因素多為風熱、濕熱、痰飲等。
自汗的辨證論治;
虛證:虛證自汗,以補為主。
1,陣營和守衛不和諧:
主要表現:多汗、惡風,或頭痛、發熱、鼻塞流涕、肢體疼痛、脈緩。
處理方法:調和陣營和守衛。
處方:桂枝湯
成分: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加減:咳嗽加厚樸、杏仁,出汗加龍骨、牡蠣,心煩失眠加生地、百合、炒棗仁。
2.氣虛:
主要表現:安靜時出汗,稍惡風,工作後加重,感冒,乏力,神疲乏力,面色晦暗,舌苔薄白,脈弱。
治法:益氣固表。
藥方:玉屏風散。
成分:黃芪、白術和防風。
加減:氣虛嚴重者,重用黃芪加黨參、黃精;出汗多,加浮小麥、糯米根、麻黃根;舌紅,脈細數,配生脈飲。
3.陽虛:
主要表現:不時出汗,乏力、疲倦、怕冷、四肢倦怠;嚴重者有面色蒼白、手腳冰涼、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脈斷腸等陽衰急癥。
治療:溫陽止汗
處方:溫和的芪附湯,陽衰的參附湯。
成分:芪附湯:黃芪和附子;參附湯:人參和黑附子
加減:出汗時多加龍骨、牡蠣;口渴,舌幹,生脈飲。
實證:實證的汗水主要是腹瀉。
1,風熱:
主要表現:微汗、多汗、口渴、咽痛、咳嗽、發熱、微惡風、頭痛、舌尖紅、舌苔薄黃、脈浮。
治法:疏風清熱
處方:銀翹散
成分:金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牛蒡、豆豉、薄荷、甘草、蘆根和桔梗。
加減:止咳桑菊飲;咽喉腫痛明顯加玄參、生地、蒲公英;
2、風濕病
主要表現:自汗,惡風發熱,體酸,小便不利,舌苔薄膩,脈緩。
治法:祛濕解表
處方:季芳黃芪湯
成分:防己、黃芪、甘草、白術、生姜和大棗。
加減:身痛重者加羌活、防風、白芷;惡心嘔吐加藿香、飛機草、紫蘇葉。
註:黃芪、白術、炙甘草、大棗具有益氣扶正、固本疏泄、祛邪的功效,屬於扶正祛邪之品。
3.濕熱:
主要表現:頭頸部出汗,黃沾衣,口粘,口渴,身倦重,低熱,舌紅苔黃膩,脈滑。
治法:清熱祛濕
處方:三仁湯
成分:杏仁、白豆蔻、薏苡仁、半夏、厚樸、竹葉、滑石。
加減:腹脹便溏者加蒼術、乳暈。
4.喝水
主要表現:自汗、口渴、小便不利、厭食、疑病,或心、胸脹滿,或上腹部滾動有水,脈滑。
治療:健脾化瘀湯
處方:茯苓甘草湯合外太茯苓飲。
構成:
1、茯苓甘草湯:茯苓、甘草、桂枝、生姜
2.外臺茯苓飲:茯苓人參、白術、枳實、生姜陳皮
加減:止咳平喘用杏仁、厚樸;壓在心口下微痛,舌苔黃而小。
結論:多汗和自汗多見於慢性病和體質虛弱的人群。西醫沒有什麽好辦法,但中醫通過補氣溫陽、固表、祛風除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延伸閱讀:
1,風熱感冒,風熱咳嗽,中醫治療指南;
2、流感季節,拒絕輸液抗生素,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就治好了感冒;
3.震驚!壹場感冒竟然可以誘發3000多種“不治之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