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般治療:壹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應臥床休息,以減少因行走導致血栓脫落而引發肺栓塞的機會,切勿按摩腫脹的下肢。將患肢擡高至心臟平面以上有利於血液回流,促進腫脹消退。臥床休息時間壹般在2周左右。2周後穿階梯壓差彈力襪或用彈力繃帶包裹患肢,可加速組織腫脹,緩解癥狀。
(2)抗凝治療:抗凝治療是治療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最早、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抗凝本身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但可以抑制血栓的擴散,配合機體自身的纖溶系統溶解血栓,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同時能有效減少肺栓塞的發生,對肺栓塞的防治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他手術或非手術治療方法壹般應同時使用抗凝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抗凝治療的持續時間可貫穿整個病程,壹般需要1 ~ 2個月,部分患者可持續半年~ 1年,有的甚至需要終身抗凝。但以下情況禁止抗凝治療:消化道潰瘍患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近期腦出血患者、流產患者、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等。
①肝素:最常用的抗凝劑,其抗凝作用主要是通過增加抗凝血酶ⅲ (AT ⅲ)的活性來抑制血栓形成。肝素起效快,半衰期短,在體內穩定。肝素的水性溶劑主要是12500U/支,相當於100mg。給藥方式有兩種:靜脈註射和皮下深層脂肪註射。肌肉註射易造成註射部位血腫,不宜使用。深層脂肪層皮下註射簡單,但體內肝素濃度不易精確控制,註射部位壹般選在腹壁下。靜脈註射法使用微量泵進行連續靜脈給藥。這種肝素給藥方法具有起效快、劑量易控制、體內肝素濃度穩定、易於調節等優點,是壹種理想的給藥方法。具體方法是壹次性靜脈註射肝素50mg (6250U),使體內肝素濃度迅速達到峰值,然後以30ml/h靜脈滴註肝素稀釋液(肝素200mg (25000U)溶於500ml 5%葡萄糖鹽水中)。但在下列情況下肝素用量應減少到20ml/h:2周內做過手術者;2周內中風;血小板計數
肝素的劑量個體差異很大,需要根據實驗室監測隨時調整肝素的劑量。目前肝素最常用的監測指標是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aPTT控制在正常對照的65438±0.5倍或用藥期間正常值上限。靜脈註射肝素6250U後首次檢測APTT,以後每4 ~ 6小時檢測1次,穩定後每12小時檢測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