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和臨床表現,乳腺癌可分為兩類:硬癌(約70%)、髓樣癌(罕見)、急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和膠質癌(罕見);惡性程度較低的患者有乳頭狀癌、導管癌(痤瘡癌)、腺癌、乳頭狀濕疹樣癌(佩吉特病)、小葉癌等。
乳腺癌首先浸潤到乳房,然後通過淋巴管和血液循環向外擴散。60% ~ 70%的乳腺癌轉移到1站的靶腋窩淋巴結,30%轉移到胸骨旁淋巴結,然後轉移到鎖骨上淋巴結。血液循環擴散的常見部位是肺、胸膜、肝、骨、卵巢、腦和乳房。
臨床表現
1.乳房腫塊:無痛性乳房腫塊是大多數患者的1癥狀。腫塊多為單發,壹開始有綠豆或黃豆那麽大,之後逐漸增大。多為不規則且趨於圓形或橢圓形的腫塊,多邊緣不清。用手平摸,腫塊鼓到手心上方,腫塊堅硬有韌性,少數硬如石頭,或如膠狀,或性感。當腫瘤浸潤胸肌並與之粘連時,活動能力差,甚至固定不動。很少有乳腺癌難以觸及乳房內的原發竈,但出現了區域性淋巴結和內臟轉移。乳腺切除後才能從病理切片中發現微小的癌竈,稱為“隱匿性乳腺癌”。
2.疼痛:早期乳腺癌多為無痛性,以疼痛為首發癥狀,約占1/3。多數為偶發性或陣發性,表現為鈍痛、牽引痛或刺痛,部分晚期病例可出現持續性劇烈疼痛。
3.皮膚變化:乳腺癌表面的皮膚變化與腫痛的深淺和侵犯的程度有關。腫瘤深,早期和正常皮膚;侵入皮膚和皮下組織並與之粘連,因牽引向內收縮而產生“酒窩征”。用手輕輕提起乳房,用手捏患處皮膚,有緊繃感,難以掀起時,此征尤為明顯;晚期皮下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引起皮膚水腫,皮膚的汗毛孔清晰可見,呈“橘皮”征;乳腺癌腫塊超過1.5cm時,對應部位的皮溫較高。
4.乳房輪廓變化:正常乳房兩側對稱呈弧形。因腫塊占位、牽引內收、乳房懸起隆起、弧形缺損或形態改變。
5.乳頭形態改變:由於癌癥的侵襲,連接乳頭的韌帶變短,向內牽拉,使乳頭收縮、加深、固定。
6.乳頭溢液:乳頭溢液呈血性、漿液性、水樣,多為良性腫瘤,少部分為乳腺癌。
7.轉移性淋巴結腫大:好發於同側腋窩,其次為鎖骨上窩單發或多發淋巴結腫大,少數可轉移至對側。
8.全身癥狀:消瘦、貧血或惡病質、後期陰陽失調(詳見中醫分類)。轉移到肺、胸膜、肝、骨、腦等。產生疼痛、咳嗽、氣短、發燒、胸腔積液、腹水和顱內高壓的癥狀。
診斷通過對病史、體征、癥狀的綜合分析,乳腺癌診斷的準確率可達85%以上。
1.體檢:取坐位、俯臥位或仰臥位,依次觸摸雙側乳腺、腋窩、鎖骨上淋巴結。如果發現乳房有腫塊,要與其他良性乳腺疾病相鑒別。
2.活檢:
(1)針吸活檢:簡單易行,陽性率90%左右。
(2)切除活檢:適用於小腫瘤,切除後制作冰凍切片,以獲得病理診斷,確定手術範圍。
(3)活檢:適用於較大的腫瘤,在腫瘤上切下壹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4)鉗夾活檢:適用於破裂腫瘤,在破裂腫瘤邊緣夾住組織。
3.X線檢查:乳腺腫瘤的X線診斷準確率最高可達90%,可發現乳腺是否有病變,區分良惡性及腫瘤大小,發現臨床上摸不到的微小腫瘤,但對乳腺脂肪較少者診斷難度較大。檢查方法包括:乳腺攝影或乳腺攝影;乳房x光檢查。乳腺癌的X線表現多為分葉狀不規則腫塊,邊緣不規則,多有長短不壹的毛刺。約1/3病例腫塊中心或周圍有細沙鈣化,這是乳腺癌的特征之壹。
4.近紅外掃描:近紅外波長為600~900μm..很容易穿透軟組織。近紅外線穿透不同密度的乳腺組織,呈現不同的灰影。吸收的紅外線越多,灰色陰影越低。細胞核對光的吸收能力比細胞質強,而癌細胞的細胞核比正常細胞核大,所以呈現低灰色陰影;血紅蛋白水平高的組織對近紅外線吸收強,癌竈血供豐富,附近血管變粗。低灰度也顯示了血液供應和血管分布。根據壹般規律,灰度陰影越低,癌癥越惡性。根據近紅外吸收的圖像對比度,可以顯示有血管影的乳腺腫塊,有助於臨床診斷。
5.超聲成像檢查:對乳腺組織致密者應用超聲成像是有價值的,主要用於區分腫瘤是囊性還是實性。囊性腫瘤可通過超聲引導吸出囊內液體,避免手術。超聲對直徑在1cm以下的腫瘤準確率較低。超聲對非手術治療的大小、部位、形態、療效判斷更準確。
6.CT和MRI檢查:CT檢查不是常規,但可用於定位活檢前不能觸診的乳腺病變,檢查後區、腋窩、內乳淋巴結有無腫大,有助於制定治療方案,但不是常規;核磁共振檢查沒有特別的好處,壹般不使用。
7.乳頭分泌物塗片檢查:用這種方法發現癌細胞,有助於早期診斷,但陽性率不高。反面案例不可否認。避免過度擠壓。
8.乳腺癌組織中雌激素受體(ER)的測定:當壹種激素的靶組織發生癌變時,表現為體內激素代謝不同程度的變化,乳腺是雌激素的靶組織之壹。1971年,Jensen將壹種高度特異的放射性同位素3H(氘)標記的雌三醇註入體內,證實了雌激素的靶組織細胞的細胞質中存在壹種蛋白質,稱為雌激素受體(ER)。根據乳腺癌er含量可將乳腺癌歸為ER陰性(;10 fmol/毫克).ER測試陰性意味著乳腺癌組織中幾乎沒有激素依賴性細胞(
9.孕酮受體(PR)的檢測:孕酮受體(PR)的合成基本依賴於雌激素的刺激,檢測PR通常是為了提高ER的準確性。大部分PR陽性的癌組織是er陽性,40%的ER陽性癌組織是PR陽性。
人們已經認識到雌激素受體是乳腺癌預後和內分泌治療選擇的重要參考指標。據報道,未經受體測定的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總有效率為30%左右,受體陽性>:100 fmol/mg,有效率為87%,3 ~ 100 fmol/mg為45%,陰性率為13%,說明受體水平與內分泌效應呈正相關。也與預後密切相關。er和PR均陽性的患者預後較好,ER陰性和PR陽性者優於ER和PR均陰性者。
鑒別診斷
1.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纖維瘤病:本病好發於20 ~ 30歲的年輕女性,腫塊清晰、光滑、活動、柔軟,有時呈多發或結節狀,多數無疼痛,少數月經前有疼痛。
2.導管乳頭狀瘤:50%可有血性或淋巴性分泌物,無明顯腫塊,多發、彌漫性結節。
3.乳房結核:多由胸壁結核擴散而來,可破裂流出幹酪樣膿。常與其他部位肺結核並存;外觀有時很難與癌癥區分,所以往往需要活檢或抗結核治療來觀察其效果。
4.乳腺導管擴張或漿細胞性乳腺炎:發生於非哺乳期,乳房突然疼痛發熱,有時寒戰。此時乳房壹般水腫,皮膚發紅,有明顯壓痛,乳頭可凹陷並有乳樣分泌物,多有腋窩淋巴結腫大,經抗炎治療後可緩解。如果轉為亞急性期(局限期),其體征與乳腺癌頗為相似,約3個月後完全消退,病理檢查可見炎癥改變。
臨床階段
壹期腫瘤局限於乳房,直徑小於3cm,與皮膚、胸肌、胸壁無粘連,無局部淋巴結轉移。
ⅱ期腫瘤直徑小於5cm,活動期,有皮膚粘連,粘連面積小於腫瘤直徑,與胸肌胸壁無粘連。同側腋窩有1 ~ 2個活動腫大淋巴結,與皮膚周圍組織無粘連。
第三期出現乳腺淋巴結轉移,局部皮膚潰瘍,皮膚橘皮樣變性,局部皮膚粘連直徑超過5cm。腫瘤與胸肌牢固粘連或同側鎖骨上區和腋窩有活動性腫大淋巴結。
ⅳ期腫瘤已擴散至整個乳房皮膚及其周圍組織,皮膚內出現衛星結節。對側腋窩淋巴結或乳房受累,已有肺、胸膜、肝、骨轉移。
乳腺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中藥、免疫治療、內分泌等。臨床上應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選擇治療的適應癥。因為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要從整體的角度來治療,既能丟棄或抑制癌細胞又能保護機體的抗癌能力。
1.手術與中醫的配合:手術仍是目前綜合治療的主要方法。根據病情和分期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
(1)單純全乳切除術(以下簡稱全乳切除術):只切除乳房,保留胸大肌和小肌,不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適用於極早期乳腺癌(包括原位癌)和晚期乳腺癌破裂的局部姑息性切除,減輕疼痛。
(2)全乳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可改善術後功能,減少並發癥,適應ⅰ-ⅱ期和ⅲ期乳腺癌。
(3)乳房根治術:全乳+胸大肌+腋窩淋巴結清掃,腋窩動靜脈分支起點切斷結紮。適應ⅰ ~ ⅱ期和少量ⅲ期病例。
(4)根治術聯合胸骨旁淋巴結鏈清掃術(擴大根治術):適應證同2、3。
過去傳統上認為手術切除的組織越多,淋巴結清掃越徹底,越安全。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根治術和全乳腺切除術的5年10年生存率和復發率無明顯差異,兩組術後放療的效果相似。乳腺癌根治術副作用大,並發癥多,功能損傷大。因此,認為早期乳腺癌沒有必要行乳房根治術。對於早期ⅱ、ⅲ期病例,全乳切除加區域淋巴結清掃加放療也是可行的,既能保留功能,又不降低療效。
手術中的損傷和擠壓,肯定會增加血液循環和淋巴轉移的機會;手術的創傷會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使手術中擴散的癌細胞乘虛而入,逃避監管。
術後壹般不宜立即照射。術後立即化療可以抑制全身循環中的殘留癌,但也會降低免疫功能,往往適得其反;所以乳腺癌術後最好的輔助治療就是配合中藥,增強機體抵抗力,及時抗癌。中藥扶正可以保護或增強體內自然殺傷細胞的能力,結合中藥抑癌而不傷害機體,不僅可以促進手術創傷的早期恢復,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抑制殘留的癌細胞。
常見基本處方:
夏枯草15g當歸9g枸杞15g山慈菇12g金銀花12g三七1.5g(研)仙鶴草20g茯苓15g幹蟾10g紫河車12g白芍10g黃芪25g黨參65。
2.放療和中藥結合:乳腺癌的放療和手術壹樣,屬於局部治療,但放療的適應證比手術更廣,所有病例都可以進行,但早期乳腺癌的效果不如手術。乳腺癌放射治療可分為根治性、輔助性和姑息性。多年的實踐證明,根治性放療不僅無效,而且並發癥多,癌細胞殘留率達80% ~ 100%,目前很少使用。輔助放療多用於術前或術後。術前放療的目的是縮小腫瘤,為手術創造條件。另壹方面,放療可以部分或完全閉塞腫瘤周圍的淋巴管,削弱癌細胞的活力,從而減少淋巴轉移和手術野殘留癌細胞的存活率。術後放療的目的是消除術中淋巴引流區的轉移竈或殘留癌細胞。但根據ROSSI的報告,術後放療的療效較對照組略有提高,無顯著統計學意義。姑息性放療主要適用於ⅲ、ⅳ期患者,可緩解癥狀,延長生命。
放療會導致大量癌細胞變性壞死,代謝產物和毒素在體內儲存,熱射線對體液和體液消耗的損害,從而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如果能配合扶正養陰,輔以清熱解毒的中藥,既能保護機體,又能降解毒素,少量的活血化瘀藥物能提高放療的敏感性。
常用基本公式:
蒲公英15g金銀花10g丹參12g太子參15g茯苓15g甘草3g蘆筍10g枸杞子15g牡丹皮9g白術15g靈芝15g北沙參15g女貞子65438。
3.化療結合中藥:
(1)化療藥物及方案:雖然乳腺癌的化療藥物種類很多,但至今沒有理想的藥物,其中以阿黴素、環磷酰胺、順鉑、阿黴素、秋水仙堿較好。還有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絲裂黴素、長春新堿、紫杉醇、長春瑞濱、苯丙氨酸氮芥等。據Carter報道,絕經前期乳腺癌根治術後化療聯合CMF方案可明顯提高療效,而絕經後期乳腺癌根治術後化療效果不佳。
常用的聯合化療方案:
①CMF方案:
環磷酰胺400 ~ 500 mg/㎡,靜脈註射,1,8天。
絲裂黴素10mg/㎡,靜脈註射,第3,5,11,13天。
氟尿嘧啶400 mg/㎡,靜脈滴註,第3、5、1、13天。
28天為1周期,若用於根治術後輔助化療,持續3 ~ 4個周期;3 ~ 6個月重復3 ~ 4個周期。對於晚期病例,要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和療效決定療程和劑量。
② CAP方案:
環磷酰胺200 mg/㎡,靜脈註射,2 ~ 5天。
阿黴素400 mg/㎡,靜脈註射,第65438天+0。
順鉑80 mg/㎡,靜脈註射,第二天。4周重復1次。
③PA方案:
阿黴素400 mg/㎡,靜脈滴註,日1。
紫杉醇175 mg/㎡,靜脈註射,第二天。21天就是1個療程。
(2)中醫協同治療:參照第六章第三節。
(3)化療期間,西醫的扶正治療: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感染和發熱、肝、心、腎功能損害等。參見總論第六章第三節。
4.內分泌治療:乳腺癌與內分泌腺尤其是卵巢功能紊亂有關。采用卵巢切除療法,並用雄激素對其進行限制和平衡,可以取得壹定的效果,特別是對雌激素受體的積極作用。
(1)內分泌器官切除:手術切除內分泌腺目前逐漸減少,除絕經前切除卵巢外,絕經後不再使用。
(2)雄激素治療:適用於閉經前、閉經中、閉經後5 ~ 7年內者。
①丙酸睪酮:肌肉註射50mg,1次,隔日1次,共5次,以後每周2次。維持4個月左右或更長時間,之後劑量會逐漸減少。如果需要6周時間沒有效果的放棄。
②睪酮二甲基二氫丙酸酯:副作用小,劑量和療程與睪酮相同。
③二甲基睪酮:50mg,每日4次。對軟組織和胸腹轉移癌有很好的療效。
④氟化雄激素:5mg,每日4次,效果好,無副作用。
(3)抗雌激素治療:他莫昔芬“Nolvadex”為抗雌激素藥物,對雌激素受體陽性的腫瘤組織療效可達45% ~ 87%,對雌激素受體陰性的腫瘤組織療效為8% ~ 13%,每片10mg,每次1片。1996美國癌癥治療學會(ASCO)認為5年比2年好,也有人認為2年就夠了,5年沒有意義。實驗證明,三苯氧胺可促進子宮內膜增生,破壞子宮內膜上皮細胞的DNA,可能是子宮內膜腫瘤的驅動因素。如果長期服用他莫昔芬,應每2個月b超1次檢查子宮內膜。
(4)黃體酮治療:醋酸甲地孕酮(MPA)或醋酸甲地孕酮(MA)為代表藥物,大劑量時有效率為30% ~ 40%,對er、PR陽性患者效果較好。絕經前後均可使用。更年期越長,療效越好。對骨轉移瘤的療效和疼痛緩解優於三苯氧胺。用法用量:放療與劑量有關,低劑量有效率為20。大多數人認為MPA 500~1 000mg 000 mg,肌肉註射,1次,壹天4次,MA160 ~ 200 mg,是高劑量標準。
(5)雌激素治療:機制不明,可能是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適用於閉經7年以上,療效較好,常用的有:
①己烯雌酚,每日服用10 ~ 20 mg。
②二乙烯三醇,每日10mg。
③炔雌醇,肌肉註射5mg,每周2次,壹般在用藥後4 ~ 6周見效。但臨床上也用雌激素,使病情加重,但改用雄激素有效。因此,如果雌激素無效且病情惡化,應立即停藥或改用其他藥物。
(6)皮質類固醇治療:該藥對性激素治療有效者也有效,作用機制可能是抑制垂體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常用的藥物是強的松或潑尼松龍,每天30 ~ 60毫克。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也可以靜脈註射。
5.中醫辨證論治:
(1)肝郁氣滯型:常見於早期I-II期硬癌、II期髓樣癌、低度惡性乳腺癌。
主要癥狀:常表現為心煩、悶、抑郁、胸脅脹痛、乳房結塊、堅硬,可移動或固定。有時口苦、口幹或頭暈失眠,舌淡、淡紅或微紅,苔薄、白或淡黃,脈滑或平。
治療:疏肝理氣,軟堅散結。
處方:柴胡9g當歸9g白芍12g郁金12g茯苓12g瓜蔞10g青皮9g夏枯草18g川貝母9g山藥15g白術9g太子參15g山慈菇12g。
(2)熱毒蘊結型:相當於急性乳腺癌或晚期乳腺癌,潰爛滲出膿血,局部及全身轉移,合並感染。
主要癥狀:腫塊迅速增大,伴有疼痛,偶見腫脹甚至爆裂、開花、外滲血或惡臭,伴有局部淋巴結和遠處轉移,消瘦乏力,偶見發熱、便秘、口幹、舌質暗紅、舌苔黃白或厚、脈細或滑。
治法:解毒化瘀,扶正化瘀。
處方:金銀花12g蒲公英15g紅芪20g地黃10g麥冬10g金釵石斛10g芡實15g芙蓉葉15g茯苓12g太子參6538。
(3)肝腎陰虛:多見於乳腺癌術後或放化療後,氣血衰竭,或晚期局部潰爛,或綜合治療後復發。
主要癥狀:頭暈,煩躁失眠,有時心煩熱,面色晦暗,腰酸腿軟,消瘦或貧血,口苦或幹,脈細或細,舌質紅或絳,無苔或少苔。
治療:滋補肝腎,扶正抗癌。
處方:麥冬12g北沙參10g茯苓12g白術10g太子參25g甘草3g山茱萸9g澤瀉10g生地10g蓮藕18g牡丹皮10g夏枯草15g山藥6543
6.單方處方:
(1)當歸10g幹蟾12g夏枯草15g浙貝母12g山慈菇12g薏苡仁30g王不留行15g北沙參10g茯苓15g甘草。
(2)將當歸20克、刺五加60克、夏枯草20克煎煮。蟾蜍3 ~ 6只(燉後去骨)拌藥湯服用。每日1劑量,連續30 ~ 100劑量,對硬癌和老年乳腺癌效果較好。
(3)六味劉琦飲。當歸、白芍、人參、桔梗、川芎、枳殼、厚樸、白芷、紫蘇葉、防風、烏藥、檳榔各65438±00g,黃芪20g,肉桂、木通4g,甘草6g,煎服。此方更適用於氣滯肝郁、氣血兩虛的早期乳腺癌。
(4)龍膽瀉肝湯。龍膽草15g黃芩、梔子、當歸、柴胡、生地、澤瀉、車前子各10g木通6g甘草5g,水煎。本方可清肝瀉火,治療乳腺癌、腫瘤腫痛、舌紅、尿赤、煩躁不安。
(5)取植物“紫花茄”的葉子曬幹研末,過60目篩得粉末,撒在潰爛部位可去腐除臭,去除壞死組織,清潔傷口。壹旦清除腐肉,應立即停藥,不能將粉末塗在幹凈的肉芽組織上,否則會引起疼痛或使傷口擴大。這種藥的衰變機理不明,很可能是葉綠素的作用。筆者臨床應用20余例,對去除腐肉和異味有特效。
(6)外用腐植酸鈉粉治療放療後局部腐爛。
(7)生黃芪30g當歸20g白術10g甘草10g丹參30g野菊花8g血瘀痰10g兒茶10g水煎劑,術後傷口愈合。
(8)淩誌膠囊,3粒,每日3次,飯後服用,適用於乳腺癌晚期、肺及骨轉移、發熱、身痛、咳嗽、哮喘、厭食、失眠等癥狀,對緩解近期癥狀有較好的效果。伴有糖尿病和嚴重潰瘍者,慎用或不用。
7.中西醫結合治療:各期患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如下:
(1)0期原位癌行乳房部分切除術或全乳切除術。術後僅用中藥扶正或辨證施治,不給予其他治療。
(2)ⅰ期全乳切除和腋窩淋巴結清掃。I期晚期,可采用術後放療或化療、內分泌治療、中藥治療。
(3)第二階段可進行改良根治術,術後可進行放療,包括鎖骨上區和內乳區,兩年內間斷多療程化療和內分泌治療。中醫除了配合其他療法,還要堅持治療3年以上。
(4)ⅲ期早期行根治性手術,術後胸骨、鎖骨放療,術後2年內間斷多療程化療或治療;第三期結束,無根治性手術指征者,可在術後2 ~ 3年內進行單純全乳切除術、術前術後放療或術前動脈插管放療,或間斷多療程化療及內分泌治療。除其他療法外,還應長期進行扶正和中醫辨證論治。
(5)ⅳ期可進行姑息性全乳切除術、術前術後放療、局部轉移病竈姑息性放療;聯合化療和內分泌治療,中藥聯合其他療法,或中藥聯合扶正祛邪長期治療,激素依賴患者可去勢,堅持長期內分泌治療。
(6)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終止妊娠和哺乳,去勢和內分泌治療,腫瘤初步控制後行根治性手術或全乳切除術,同時行放療、化療和中藥治療。
(7)絕經前後術後化療的選擇:化療對絕經前病例敏感,絕經後療效差。壹般來說,絕經前,除0期和1期術後早期化療外,其他各期患者均要進行聯合化療;絕經後,無淋巴結轉移,除淋巴結轉移外無需化療。
(8)免疫治療:生物反應調節劑,如人白細胞介素ⅱ、幹擾素、沙培林(OK–432)和香菇多糖,作為手術、放療和化療的輔助治療是有幫助的,但其單獨應用仍較弱,很少有顯著病例報道。如果和中醫結合,會相輔相成。
預後乳腺癌不治療可存活3年以上,發病後20%可存活5年,5%可存活10年。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治療時間早、無腋窩淋巴結轉移、非浸潤性乳腺癌及特殊類型乳腺癌、癌細胞分化程度高、老年患者、非妊娠乳腺癌、首次治療徹底、中西醫綜合治療措施合理、堅持時間長,均預後較好,反之亦然。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腫瘤的專利新藥——淩誌膠囊,近日在陜西上市,02987551113。該藥為16種中藥輔以5種西藥的大型復方制劑。是繼我國著名腫瘤學家吉教授以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被國際醫學界譽為“癌癥鬥士”之後的又壹科研成果。
淩誌膠囊是潘明50年臨床經驗的結晶,是他首創的“扶正固本”治癌理論的結晶。此藥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攻補並舉,經濟方便,療程短,見效快。適用於早、中、晚期各種類型惡性腫瘤的治療,尤其適用於中、晚期癌癥的多種疼痛。只要服用1 ~ 2天即可見效,壹周內即可明顯。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熙親筆題詞“致季教授:中西醫結合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