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虛實辨證:肺癰初發期和成熟期,癥狀為惡寒高熱、氣短、痰稠、胸痛;舌紅、苔黃膩、脈數或滑,屬熱證、實證;化膿後排出大量腥臭膿痰,體熱逐漸退去,咳嗽也減輕,但常伴有胸脅隱痛、氣短自汗、面色晦暗、消瘦乏力;脈象細弱屬於虛實夾雜之證。
(2)痰濁之辨:咳嗽、吐痰有腥臭、膿血、痰濁,放在水中較重;生大豆或生豆漿不腥。
(3)特征性癥狀:慢性疾病也可見“手指甲呈紫色並有彎曲”,患者指尖呈鼓槌狀。
2.辨證論治,清熱解毒,化痰排膿是基本的治療方法,但在疾病後期,以扶正為主,還是標本兼治。
(1)前期
主要癥狀:發熱、惡寒、咳嗽、咳出白色粘液或膿性粘液,痰量由少到多,胸痛,尤其是咳嗽時,呼吸困難,口鼻幹燥;苔薄黃或白,脈浮滑。
治法:清肺解表祛邪。
藥方:銀翹散。藥用金銀花30-50克,連翹15-30克,豆豉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荊芥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竹葉10克,鮮蘆根30克。
(2)成熟階段
主要癥狀:體熱轉為十分劇烈,寒氣時有震動,繼而高熱,多汗煩躁,咳嗽氣短,胸痛,側旋不利,咳嗽吐濁痰,黃綠色,自覺喉中有腥臭味,口幹咽燥;舌苔黃膩,脈滑。
治療:清肺化瘀消癰。
方藥:千金胃經湯合乳金解毒散加減。藥用鮮蘆根60-90g、薏苡仁30g、冬瓜子30-60g、桃仁10g、桔梗6g、甘草6g、黃芩15g、黃連6g、黃柏10g、梔子10g。
(3)化膿期
主要癥狀:咳出大量膿血痰,或似米粥,有異常氣味,有時咯血、胸痛,甚至氣喘、不能平臥、體熱、面紅、口渴、嗜酒;舌紅,苔黃膩,脈滑或實。
治療:排膿解毒。
方子:加味橘梗湯切。藥用桔梗10克、甘草6克、川貝10克、橙子10克、金銀花30克、薏苡仁30克、葶藶子10克、白芨10克。
(4)恢復期
主要癥狀:體熱逐漸退去,咳嗽減輕,咳痰吐膿和血少,氣味也減少,痰變清稀,精神逐漸振作,食量改善;或見胸脅隱痛,久臥困難,氣短,自汗,盜汗,低熱,午後潮熱,心煩,口幹咽燥,面色蒼白,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舌紅或淡紅,苔薄,脈細或數弱。或見咳嗽,咳出膿血和長時間不幹凈的痰,或痰壹度稀薄變臭變濁,病情有輕有重,不愈。
治療:益氣養陰清熱。
處方:沙參清肺湯合朱燁石膏湯。藥用北沙參15g、黃芪30g、太子參15g、合歡皮10g、白芨10g、甘草10g、桔梗6g、薏苡仁30g、冬瓜子30g、竹葉10g、石膏30g、人參65438。
3.中成藥
(1)魚腥草註射液:每次2 ~ 4~6ml,每日4~6ml,肌肉註射,或用5% ~ 10%葡萄糖註射液20 ~ 100 ml靜脈滴註,每次1/d,適用於肺膿腫各期。
(2)清開靈註射液:每次20 ~ 100 ml,加10%葡萄糖註射液靜脈滴註,1/d .適用於肺膿腫、高熱、昏迷。
4.單壹處方
(1)適量鮮薏苡仁根,搗碎取汁,趁熱燉。3次/d,每次30 ~ 50ml,祛痰排膿。
(2)金蕎麥根莖250克,密封於瓦罐中,加水煎煮至棕色液體約65438±0000毫升,每次40毫升,3次/天..或煎服60g,1 ~ 2/d
(3)鮮魚腥草。100g,搗碎榨汁,熱豆漿沖服,2次/d。
防範氣候變化,生活有時,防寒保暖,避免感冒。飲食上不宜吃辛辣烘焙食品,嚴格戒煙戒酒。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根治口腔和上呼吸道疾病。口腔手術和腹部手術應在手術前後處理好,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呼吸道感染。積極治療肺外化膿性病變,可以預防肺癰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