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丹毒是由丹毒鏈球菌引起的皮膚黏膜網狀淋巴管炎,又稱急性淋巴管炎。丹毒鏈球菌是壹種傳染性很強的細菌,通過微小的皮損侵入網狀淋巴管,累及鄰近的皮下組織,然後迅速擴散。小腿、腳踝、足背多見。發病後常伴有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發病初期常出現畏寒、發熱、關節痛、頭痛、厭食等全身癥狀。然後皮膚上出現壹個小紅斑,很快蔓延成壹片鮮紅色,略高於皮膚,邊界清晰,與正常皮膚界限明顯。嚴重的紅腫可伴有紫癜或大小不壹的水皰。
小腿和頭面部是丹毒最常見的部位。尤其是足癬患者,反復發作會堵塞下肢淋巴管,使皮膚變厚,形成橡皮腫。
診斷:
壹是起病急,常出現寒戰、發熱等全身癥狀。皮疹過後,癥狀會持續。
二是常見於面部和小腿。
三、皮膚損害的典型損害是鮮紅、觸痛、灼熱和界限分明的硬腫紅斑。紅腫處可能出現水皰、大皰、膿皰或壞疽。也可在原發病竈反復發生(復發性丹毒)。
四、反復復發,淋巴梗阻,長期可形成橡皮腫,多見於小腿。
第五,局部淋巴結腫大。
第六,常可發現原發病竈,如小腿的足癬、面部的鼻粘膜損害等。
治療:本病的治療主要包括針灸、食療、藥物治療等。同時,皮膚和黏膜感染也要及時治療。並充分休息,擡高患肢,限制活動。用50%硫酸鎂局部濕熱敷,或用清膚膏外敷。全身應用碘鎓或青黴素,待全身及局部癥狀消失後繼續應用3 ~ 5天,以免丹毒復發。對於下肢丹毒,如果同時有足癬,就要把足癬治好,避免丹毒復發。還應防止接觸感染。
中藥處方:
(1)大青葉60克,以水代茶煎服,每日1劑。
(2)南瓜藤根配適量花,搗爛取汁內服,每日兩次。
(3)含辛草50克,壹線溪15克,煎服,1劑/日,連服4-7天。
(4)野菊花30克,土茯苓30克,水煎,每日1劑。
民間偏方:
(1)蚯蚓1,加入適量白糖,半天後敷於患處。
(2)生姜9克,焙幹研末,與蜂蜜調勻,塗於患處。
(3)仙人掌根1片,搗爛取汁敷患處,每日兩次。
(4)新鮮紫蘇葉適量,搗碎外敷患處,每日2次。
(5)將適量白海蜇皮浸潮後塗於患處,每日2次。
(6)搗碎後取適量萹蓄塗於患處,每日2次。
(7)蟑螂4只,搗碎外敷患處,每日2次。
(8)取紫蘇葉50克、大蔥50克、鮮鳳仙花50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日2次。
(9)海桐皮、姜黃、防己、當歸尾、紅花、蒼術、黃柏、僵蠶各65438±02g,水煎熏洗患處,每日2次。
飲食調理:
(1)新鮮油菜葉50-10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常食。
(2)取豆腐250克,鮮絲瓜根120克,燉數日。
(3)生姜9克,蜂蜜少量。將生姜焙幹研成細粉,用蜂蜜擦患處。本方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濕熱所致的丹毒。
(4)幹姜粉適量,與蜂蜜混合均勻,用於愈合。本方主要用於治療五色丹毒。
護理:
1.患者應臥床休息,有條件的家庭應將患者與健康人暫時隔離,因為丹毒屬於接觸性感染,需要隔離。
2.用枕頭墊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鎂濕敷(或用如意黃金粉外敷)。
3.抗感染治療,肌肉或靜脈註射青黴素。
4.當病人發燒到38度以上時。5℃,可用冷毛巾濕敷頭部,或枕冰袋(熱水袋內裝冰水),同時可遵醫囑服用退燒藥。
因為丹毒有傳染性,接觸病人後壹定要用肥皂洗手。
6.應給予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因為高熱時胃腸蠕動減弱,影響消化吸收。另壹方面,分解代謝增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維生素大量消耗。高燒會造成水分流失,要多喝水,以利於毒素排泄。
7.抗生素的使用,必須在癥狀消退後,仍需堅持服藥1周,以免復發。
8.足癬患者應及時治療,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防止復發。
預防:防止皮膚損傷。壹旦發現皮損,要及時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嚴重的患者,應早期手術治療。下肢丹毒多為足部濕氣侵蝕所致,因此治療足癬是預防本病的關鍵之壹。夏秋之交或春夏之交是本病的好季節,要註意自我調節。飲食宜清淡,新鮮海鮮等“發物”,有丹毒病史者忌食。冬天保暖,夏天防蚊蟲叮咬。同時,註意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