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熱貼與冰袋的區別退熱貼具有退熱降溫的作用,可緩解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牙痛、曬傷、肌肉扭傷等癥狀。可根據個人需要每天使用1-2次,每片降溫效果可持續10小時左右。使用時,沿縫隙撕開包裝袋,取出貼片,揭開透明膜,直接貼於額頭或太陽穴,或頸部大椎穴:為加快降溫,可同時貼於左右頸總動脈、左右腋動脈、左右股動脈。可以根據使用部位的大小裁剪使用。本產品是壹種輔助治療降溫裝置。如果高溫持續,請咨詢醫生。每片限用壹次。
除了把膠皮貼在額頭、脖子、太陽穴或者其他需要降溫冷敷的部位。具體用法:1,可根據需要裁剪成相應尺寸;2.為了加快降溫速度,可以在左右頸總動脈、左右腋動脈、左右股動脈貼幾個貼片。3.本產品用於物理冷卻。如果高溫持續,請咨詢醫生。4.在家使用備用時,使用前應放入冰箱冷藏,制冷效果更好(不要放入冰櫃)。另外,不建議給發燒38度以下的孩子治療,以免產生耐藥性。以後壹般藥物壹發燒就停不下來了。可以用物理降溫的方法,比如用溫水擦身體,或者用退熱貼。現在家長經常用退熱貼,藥店或者醫院都可以買到。
冰袋是冰塊的升級換代產品,適用性更強,使用方便,衛生,用途廣泛。用於醫用高熱、退燒、消炎止痛、冷敷美容、扭傷、止血、化膿、護膚及其他輔助理療。冷藏運輸各類生物冷凍試劑、焊錫膏、禽藥、藥品、血漿、疫苗、水產品、家禽、觀賞魚、外貿保鮮食品進行長途冷藏運輸。用於體育運動員受傷、扭傷、摔倒等。在訓練和比賽期間。在日常生活中儲存冷能省電,冰箱沒電時保持低溫,食物保鮮,冷飲,旅行。其有效冷量是同體積冰的6倍。
冰袋適用範圍:冷敷:物理降溫、退燒、消炎止痛、解除疲勞、止癢,快速消除因發熱、頭痛、牙痛、扭傷、腰酸背痛、腮腺炎、中暑等引起的不適或疼痛;也適合學生學習,考試時降溫防暑,提神醒腦。熱敷:緩解風濕痛、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頸椎痛、腰肌勞損等疼痛,改善和減輕術後黏膜和疤痕;有效促進人體微循環,對手腳凍傷、骨傷、肌肉損傷等癥狀有很好的消腫止痛作用,促進經絡通暢;熱敷相關穴位,可清除胃寒不適、經血不通等癥狀,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折疊使用方法,冷敷:將冷熱袋放入冷凍室預冷30分鐘以上或放入冷凍室備用。熱敷:用濕毛巾包好本品,放入微波爐加熱2分鐘。(也可以用蒸汽蒸後使用)。
在使用退熱貼的時候,要盡早找出孩子發燒的方法。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脖子後面,可以知道寶寶的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是可以知道寶寶的衣服是否合適。穿的太多或太少,對寶寶的健康和舒適度都不好。了解寶寶的正常體溫,壹旦寶寶發燒,可以馬上“摸摸”。用手感受寶寶異常的體溫。可以用額頭去摸寶寶的額頭。如果妳明顯感覺到寶寶的額頭比妳的額頭熱,那麽寶寶很可能發燒了。降低環境溫度:可以通過開窗通風,減少穿戴和遮蓋,打開嬰兒或裹好的被褥來降低溫度。這種方法大多適合新生兒。
看:如果寶寶臉潮紅,嘴唇燥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欲,寶寶很可能是熱了。當妳發燒時,妳的身體消耗大量的水。如果寶寶的尿量比平時少,而且尿液又黃又黑,寶寶的體溫也可能升高。冷敷:可以用冰袋、熱水袋或塑料袋,裝滿冷水或冰水;也可以用毛巾浸泡在冷水或冰水中,擰幹後濕敷。放置在後枕、額頭、腋下、大腿根部等。如果又冷又濕,要五分鐘換壹次,直到高燒退了。如果孩子出現發抖、發冷、臉色發青、局部皮膚發紫,立即停止使用。溫熱濕敷:根據熱量擴散原理,根據孩子的大小,用小毛巾或大毛巾浸泡在低於孩子體溫1-2度的溫水中,擰幹後敷在孩子的胸腹部,每10分鐘換壹次。如果生病的孩子臉色發紫,瑟瑟發抖,四肢冰涼,就應該停止使用。
測量: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最準確。通常用肛溫表測量寶寶的直腸溫度(正常體溫為37℃~38℃)比較準確,也可以用肛溫表測量寶寶的腋窩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 ~ 37℃)。測得的直腸溫度要減去0.5℃,腋下和頸部的溫度要加上0.5℃,得到的度數就是寶寶當前的體溫,這樣就可以知道寶寶準確的體溫和發熱情況。學齡前的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體溫計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用酒精擦身體(白酒也可以):用95%的酒精和溫水稀釋,然後擦拭血管較多的部位,如頸部、腋窩、大腿根、窩(即膝關節屈曲側)、手和腳。這些部位血液循環快,血管淺,散熱容易。先擦上半身,再擦下半身;先擦壹邊,再擦另壹邊。為了防止感冒,擦上半身的時候遮住下半身,擦左側的時候遮住右側,註意避開心臟。每次搓5-10分鐘。這種方法降溫快,壹般半小時後體溫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