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中藥方劑1。毒瘀結合
黃芩10 ~ 15g,梔子10 ~ 15g,莪術10 ~ 15g,延胡索6 ~ 10g,豬苓15 ~ 30g。將藥材(除延胡索外)加水浸泡30分鐘,先放入延胡索,煎20分鐘,再與其余藥材煎30分鐘,每劑兩次,將所得藥液混合。每日1劑量,分兩次服用。服用本方時,不要吃辛辣油膩之品。
黃芩味苦寒,清熱解毒,燥濕瀉火,為君用;梔子為臣,黃芩* * *發揮清熱解毒的功效;莪術行氣、破血、消積止痛;元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兩者都是輔助用藥,可以緩解氣滯血瘀,緩解疼痛。豬苓能利濕潤燥,驅邪祛邪,助君藥清熱。整個藥方簡單具體,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達到消疹止痛的效果。
2.活血散瘀湯
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藥、木香、枳殼、延胡索、川楝子、紫草和板藍根。將藥物用水浸泡30分鐘,煎煮30分鐘,每劑煎煮兩次,將所得藥液混合。每日1劑量,分兩次服用。服用本方時,不要吃辛辣油膩之品。
這種綜合征大多是由於過多的有毒病原體。雖經治療,但熱毒未盡或氣陰俱傷,致氣滯血瘀。桃仁、紅花、丹參、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殼、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該方劑輔以紫草、板藍根,具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
3.加減吳梅丸
烏梅30g、附子3g、肉桂2g、細辛2g、幹姜3g、黨參18g、當歸9g、黃連6g、黃柏15g、黃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劑量,水煎。
吳梅丸是壹種現代多元收入驅逐劑,實際上是治療厥陰病的總方。該方劑寒熱兼施,兼顧邪正,具有扶正祛邪、調和寒熱、止痛除煩的功效。處方中黨參、當歸、肉桂、幹姜、附子、阿莎麗溫氣血、調虛止痛;烏梅、白芍、甘草酸味甘,化陰,可急止痛;黃連、黃柏、黃芩能清熱燥濕,斂浮陽溫下焦,能治肉桂、附子、生姜、辛夷之實熱;加入木香行氣和中,既能增強止痛效果,又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傷胃,補虛不澀;各種藥物合用,充分發揮抗炎抗過敏作用,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從而消除寒熱,恢復正常波動,調和氣血,緩解腹痛。
4.越鞠丸加減方
蒼術10克,香附10克,茯苓10克,梔子6克,神曲10克,厚樸6克,澤瀉10克,枳殼6克。每日1,水煎。
方中香附、川芎、厚樸、枳殼行氣止痛,蒼術、澤瀉、梔子祛濕,神曲護胃氣。諸藥合用,起到行氣解郁、利濕止痛的作用。
5.清湯
金銀花30g、連翹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葉15g、牡丹皮15g、苦參12g、炒側柏葉30g、炒荊芥12g、炒梔子12g、玄參65438+。水煎服,每日1劑。加紫雪丹加減,每次1丸,每日兩次。
金銀花、連翹、大青葉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輔以牡丹皮、苦參、玄參等。清熱涼血。
6.雄黃冰片塗膜劑
雄黃、冰片、青黛各65438±00克,粉碎成細粉,將三味藥的粉末混合均勻,加入300毫升75%的酒精,混合均勻。密封存儲。使用時搖勻。每晚睡前清潔患處後,取適量本品塗於患處並薄薄塗壹層,然後用紗布覆蓋固定。第二天早上洗掉。連續使用10天為1療程。
註:內容僅供參考。詳情請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