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兩方辨證加減治療類風濕

兩方辨證加減治療類風濕

參考方:獨活、當歸、黨參各9 12g,杜仲、白術、桑寄生、威靈仙、茯苓各121230g,白芍1230g,黃芪1530g,肉桂36g,白芷69g。

本方適用於外感風寒濕、久痹、肝腎不足、氣虛者。

桂枝芍藥牧之湯只能用於外感風寒濕邪,久而成熱,陰陽俱傷,表現為肢體疼痛,足踝腫脹,體虛乏力,頭暈氣短,咽幹,惡心嘔吐者。

參考方藥:桂枝、附子、威靈仙、秦艽各965438±02g,青風藤、雞血藤、忍冬藤、白芍各65438±0530g,白芷、生姜、防風各69g,麻黃665438±02g,蒼術、防己、知母各65438±02g。

加減:若寒重於熱,肢體疼痛明顯,可重用桂枝、附子,或加骨碎補、補骨脂、淫羊藿甚至草烏溫陽散寒,以提高溫經止痛之功;若熱重於寒,可重用知母,或加入石膏、金銀花、七葉壹花,清熱解毒,緩解關節疼痛。可加姜黃、桑枝、伸筋草,以祛風、舒筋活絡,引藥上行;對於下肢疼痛者,加入獨活、木瓜、牛膝、薏苡仁,祛濕通絡,緩解關節疼痛,使藥物下降;若癥狀為腰膝酸軟,可加入狗脊、杜仲、桑寄生、鹿茸,補腎強督。濕熱下註,表現為下肢關節腫痛、腰酸腿軟、大便不爽、小便黃赤、舌根苔黃厚者,可加蒼術、黃柏、薏苡仁、牛膝、萆薢、土茯苓清熱利濕、除痹,或加味二妙散。

對於寒熱錯雜,或上熱下寒,表現口苦咽幹,頭暈心煩失眠,四肢冷痛,腰腿酸痛,上腹部不適,大便溏薄者,可用柴胡桂枝湯加味。《傷寒論·太陽片》中說“傷寒六七日,微惡寒,四肢煩痛,微吐,心結,表癥未去者,以柴胡桂枝湯為主”。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治療表現為口苦、咽幹、心煩或發熱、惡寒或嘔吐。腹部診斷表現為心下分支結,心下腫結或脹滿,或兩側支撐,或腹痛,四肢關節腫痛,不利屈伸,舌苔黃白,脈細,辨證屬風寒濕邪阻滯肢體、經絡、氣血。

臨床應用常與朱晨宇教授的四藤壹仙湯配伍,常加青藤堿、絡石藤、金銀花各1530g,秦艽1215g,威靈仙912g,白芷69g。肩部及上肢關節不適者,加9 12g姜黃、1530g桑枝;下肢關節痛患者,加牛膝1215g,木瓜15g;腰腿痛、畏寒者,分別加狗脊、續斷、桑寄生、杜仲1215g;睡眠不好者,分別加合歡皮、夜交藤1230g,生龍1530g;發熱咽痛者,加金銀花1230g,七葉壹花69g。適當應用,反復獲得良好效果。

作者:趙進喜,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文章選自《家庭醫學》10月刊,2020年選藥就醫。

  • 上一篇:銀杏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 下一篇:pua男的戀愛套路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