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腳氣和腳氣的區別。
摘要
腳氣是壹種非常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70-80%的成年人都有腳氣,只是嚴重程度不同。往往夏季加重,冬季減輕,有的人常年不愈。
診斷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為三種:糜爛型腳氣、水泡型腳氣、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發生在第三、四趾之間,第四、五趾之間。腳趾剛開始濕的時候,泡著白色或小水泡。幹燥脫皮時,脫屑處濕漉漉的,發紅,發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發生在腳的邊緣。開始是全壁厚的小水泡,有的可以融合成大水泡。水泡液是透明的,周圍沒有腮紅。自覺瘙癢常因搔抓後繼發感染導致丹毒、淋巴管炎。
3.角質化型:發生在腳後跟。主要表現為皮膚厚而幹,角化,脫屑,瘙癢,易皸裂。此型無水皰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處理措施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 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瑞文努爾溶液浸泡,再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晾幹後再塗腳氣靈或癬藥膏,每日2次。
(2)水皰型:用熱水泡腳後塗克黴唑癬洗劑或復方水楊酸酊,每日壹次。皮膚幹燥後,塗腳氣或宣帝軟膏。
(3)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可外用或與復方水楊酸醇交替使用,早晚各壹次。上藥後最好用塑料薄膜包裹藥物,使藥物浸入厚皮中,便於剝離厚皮。
(4)近年來,在床上用足光散治療各種腳氣,效果顯著。每天晚上泡腳壹次,三次有效。具體用法見說明書。
2.中藥和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其壹研成粉末備用。洗腳,灑在患處。適合糜爛型。
(2)苦參、白鮮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65438±05克,煎洗65438±0-2次,每日1次。對水皰或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3)鳳仙花30克,皂莢30克,花椒15克,放入半斤醋中,浸泡壹天,每晚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效果好。
3.腳氣病是壹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以防自我感染和刺激感染。洗腳盆和腳巾要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藥的同時,患者穿的鞋襪也要消毒。可以暴曬,也可以開水燙,最好用壹塊布蘸10%福爾馬林溶液浸在鞋裏,放入塑料袋中48小時,達到殺菌的目的。
原因論
這種疾病是由皮膚真菌(真菌或黴菌)引起的。腳出汗潮濕或不透氣的鞋襪均可誘發此病。皮膚真菌經常通過被汙染的浴室、遊泳池地板、浴巾、公共拖鞋和洗腳盆傳播。
預防
1.保持腳部清潔幹燥,治療汗腳。勤換鞋襪,腳趾緊的人可以在中間放衛生紙吸水透氣。鞋子要通風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濕巾等。,也不要在澡堂、遊泳池旁的汙水中行走。
3.公共澡堂、遊泳池要經常用汙水處理,用漂白粉或氯胺消毒,形成防止腳氣相互傳染的體系。
維生素B1缺乏癥-腳氣病
維生素B1又稱硫胺素,長期缺乏會引起腳氣病。
易感人群:長期以精米為主食,缺乏其他副食補充者;嬰兒腳氣病通常發生在2 ~ 5個月的嬰兒身上。
腳氣的臨床表現:
幹性腳氣:食欲不振,煩躁不安,全身無力,下肢沈重,四肢末端麻木。肌肉酸痛壓痛,尤其是小腿的腓腸肌,上下肢肌肉無力,手腳下垂,嚴重者肌肉萎縮麻木,膝關節反射減弱或消失,常呈對稱性。嬰兒也會導致聲音嘶啞和失音。
濕性腳氣:以水腫為特征,多見於腳踝部。嚴重時整個下肢都是水腫。同時,運動後心慌、氣短、右心室增大,常導致心力衰竭。
嬰兒型腳氣(腦型):食欲不振,嘔吐,氣短,面色蒼白,心率加快,甚至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