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多是因為氣虛陽虛。
臨床表現
白天經常出汗,尤其是動不動就容易感冒,並伴有頭暈、氣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多為氣虛所致。
款待
中醫認為正氣存在於內,邪不可為;邪聚則氣衰。人體正氣虛弱,難以保護體表,汗液容易自行漏出。出汗過多,消耗津液,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應補脾益氣固表治療。藥用玉屏風散由生黃芪30克、煆龍骨30克、煆牡蠣30克、浮小麥30克、炒白術15克、防風15克、甘草6克調味。用水煎服。
如果患者因出汗過多而容易感冒,非常怕冷,則屬於陽虛,應補溫。加味桂枝湯:生黃芪浮小麥30g,桂枝、白芍、當歸15g,麻黃、炙甘草10g,生姜5片,大棗7枚。用水煎服。
臨床表現
晚上出汗,醒了就停。有些人即使開著空調睡覺,也是汗流浹背,睡衣濕透,並伴有全身燥熱、面紅、手心腳心發熱、口幹咽痛、小便少、尿黃等癥狀。這都是因為陰虛火旺。
款待
頭暈,心悸,失眠,多因不努力,用歸脾湯加減。
頭部出汗
出汗只發生在頭部,多見於陽明熱證和濕熱證。當內熱消退時,出汗就停止了。老年人大病或哮喘後,頭部常出汗,屬於虛證;孩子睡覺時頭上經常出汗,俗稱“蒸籠頭”,沒有其他癥狀,不算癥狀。
中醫藥治療夏季多汗癥
夏天炎熱潮濕是自然的,但有的人出汗多,吃壹頓飯或動壹動就滿頭大汗,有的還伴有衣服發黃,或頭暈、胸悶、煩躁、大便黏稠。這些都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療。中醫認為,濕熱的氣候,加上飲食不當,容易在體內形成濕熱積聚,產生多汗、粘汗、黃汗。治療方法為清熱燥濕,可選用二妙丸、六壹散、龍膽瀉肝丸。
夏季多汗還包括盜汗、自汗、部分出汗等疾病。盜汗是指晚上出汗,醒來後停止。中醫認為盜汗多因久病、勞累過度、失血、肺結核等,屬於陰虛內熱。要治療他們,我們可以選擇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和白質地黃丸。自汗是指清醒狀態,即白天出汗,壹般活動後加重。自汗伴有乏力、怕風、易感冒等。,也就是氣虛。治療方法是益氣固表。玉屏風口服液、補中益氣丸等。可以服用,黃芪常用來泡水或燉湯。自汗伴有乏力、心慌、口幹等。,是氣陰兩虛所致。可配合生脈飲或黃芪生脈飲服用,平時可配合西洋參服用或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