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針方向:針尖向內向下朝向人或鼻尖,從後外側向前內側傾斜,與矢狀方向成45°角。
針刺深度:0.3-1.0寸,靜置20分鐘;艾灸3-7強,或溫和灸5-10分鐘。
感覺和放射方向:向同側頭部腫脹。
針刺風池穴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汗、頭風偏、頭暈、目赤、腫痛、風中流淚、視物不清、鼻塞、鼻衄、耳聾等。
3.在風池穴水平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頭肌之間——頭半棘肌之間——頭直肌和上斜肌之間。淺層有枕神經和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分支,深層有枕下神經等結構。
4風池穴常見配伍為1。配以風門、舒菲、列確、鄭智、項英,針刺下法,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衰所致的感冒咳嗽。
2.配合顧、外關、曲池、大椎、針刺、瀉下散風熱、清頭目,治療風熱犯感冒、頭痛。
3.配合谷、外關、明明、少上、少上穴刺放血,其他穴位針刺瀉下,疏風清熱,清熱明目,治療風熱引起的紅腫疼痛。
4.配合明明、太沖、夏溪、太陽,針刺下法,清肝明目,治肝膽火盛引起的目赤腫痛。
5.用肝俞、曲泉、腎俞、復六、針刺、平補謝平法,滋補肝腎,清熱明目,治療夜盲癥、青光眼、斜視、近視等。
6.搭配明星,唐寅,項英,太沖,少商,少商的快刺快沖,針刺瀉其他穴位,祛風清熱,疏通鼻竅,治風熱失調,肺熱熾盛,鼻深肝膽火,鼻衄。
7.隨風、聽、中、下、針瀉、清利肝膽,治肝膽火盛所致耳鳴耳聾。
8.配合顧、頰車、外關穴、針刺止瀉、祛風、清熱止痛,治療風火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