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
原料:紫河車、沈香、蚯蚓、側柏。
使用方法:幹燥研磨成粉,調勻備用。早晚各3克用開水沖服,10天為壹個療程。服藥期間不吃豬油、豬肉和生冷食物。
適應癥:嚴重哮喘。
[第二方]
原料:茶樹根50克,黃魚膽1,山楂根50克,虎耳草25克。
用法:煎湯代茶,每日1劑。適應癥:支氣管哮喘。
[第三方]
原料:蛤蚧粉750克,青黛150克,黃芩200克,地龍250克。
用法:研磨成細粉,制粒,壓片,每片重0.5克..壹天3-6片,壹天三次。適應癥:支氣管哮喘和慢性氣管炎。
1.急性發作時的內部治療
(1)中成藥自我療法:
①茶堿緩釋片,每12小時1片,每日2次。
②小青龍顆粒,65438+每次0-2包,壹日三次。用於寒哮。
③哮喘顆粒,每次1袋,每日2次。用於熱哮。
(2)處方自我療法
(1)川椒目研末,每次3g,每日兩次。
②曼陀羅花或葉子加少量薄荷葉制成香煙,點燃後吸入。
③益山參10g,蛤蚧1對(去頭去足),湯煎。緩解期可將兩藥研成粉末,每次吞服。
3克,每日2-3次。
2.急性發作的外治
(1)智代膏或麝香虎骨膏敷天突、舒菲、定喘穴。
天突穴:胸骨上段凹陷處。舒菲穴:第三胸椎下側開1.5寸。定喘穴
第七頸椎下側1.5寸。
(2)將生半夏30克、生南星30克、白芥子30克研成粉末。取少量姜汁,調成糊狀,敷在舒菲身上。
穴和湧泉穴,每日2-3次。
湧泉穴:前腳掌凹陷。
3.緩解期治療
①痔靈膠囊,每次2-4粒,每日3次。
②補腎防喘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③珠貝定喘片,每次2-4片,每日3次。
(2)處方自我療法
①烏賊骨研磨粉,每次10-15g,每日三次,用紅糖水沖服。
②將絲瓜葉磨成粉,每次30-60g,加蜂蜜30克服,每日2次。
③人參1g,生姜3片,核桃2個。睡前細細咀嚼,咽下去。
(3)飲食自我療法
①將等量的白果仁、甜杏仁、核桃、花生磨成粉。每次15g,加水煮熟,再加入1個雞蛋和1湯匙麥芽糖,每天1次。
②將提純後的地龍30克,生姜20克煎服,每日2次,連服5-7劑。本方主要用於支氣管哮喘,忌煙酒及寒、膩、腥食物。
(3)將大蒜30g搗碎(去皮),敷於足心湧泉穴,用紗布包裹。每24小時更換1次,連續申請數天或以上。本方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痰中帶血、咯血吐血、支氣管擴張等癥。忌煙酒辛辣,忌冷水洗腳,註意足部保暖。
④生姜汁150g、黑糖120g加水煮沸,每口半勺,逐漸吞服。本方可化痰降氣,溫經平喘,治療老年痰喘。
⑤姜汁3毫升,白蘿蔔汁200毫升,蜂蜜30毫升,將三味藥混合均勻,置火上微沸,每日1次,1次。在這個方子裏,姜汁可以溫肺止咳,白蘿蔔汁可以理氣平喘,蜂蜜可以潤燥止咳。
⑥生姜1/3,芋頭2/3。將生姜、芋頭去皮(不允許沾水)磨成泥,加入與生姜等量的面粉使其變稠,攪拌均勻。睡覺前,把漿糊鋪在長布上,或者做成壹個袋子,貼在胸前睡覺,翌晨會摘下來7天,然後把根部剪掉。此方對支氣管哮喘有特效。
⑦生姜50g,白芥子15g,姜汁搗碎,與白芥子、燒酒研磨,紗布混合。
用棉球蘸藥貼擦拭大椎、舒菲、鐘山三個穴位10分鐘,以局部疼痛、燒灼感為度。或者將第二層紗布剪成棋子大小,用藥液貼在這三個穴位上,約1小時,解除疼痛,以不起泡為度。本方適用於支氣管哮喘患者,尤其是病程較短者。
(8)生姜50克,核桃仁50克,苦杏仁50克,蜂蜜適量,核桃仁和苦杏仁用水浸泡。
脫皮;生姜,洗凈,切成粉末;共搗碎,加蜂蜜為丸,揉成小藥丸,睡前服用,共10次。本方用於治療肺熱咳喘,具有止咳平喘、調虛潤肺的功效。
⑨鮮姜汁60g,南瓜5個,麥芽1500g,南瓜去籽,切塊,放入鍋中加水煮沸至爛如粥,用紗布絞汁,再將剩下的壹半汁液煮沸,加入姜汁和麥芽,用文火煮至糊狀,每晚服用150g,重癥者早晚服用。本方用於治療哮喘多年,有消炎止痛、解毒平喘之功效。
4.緩解期外治
將等量的白芥子、細辛和甘遂磨成粉末。取適量生姜汁調成糊狀,敷於風門、舒菲、足三裏。
命門穴如果是在三伏天,每伏敷壹次比較好。
風門穴:第二胸椎下1.5寸。肺俞穴:第三胸椎以下1.5寸。
足三裏穴:外膝下四指寬,離脛骨壹指。命門穴:第二腰椎下凹陷。
中等。
5.其他自我療法
每天跑步15-30分鐘。
避免誤診
哮喘發作時不宜使用可待因、咳必清等鎮咳藥,誤用會抑制呼吸和咳痰。鎮定的;冷靜的
安眠藥也要慎用。
哮喘急性發作時,痰粘稠,不易咳出。如果“痰栓”堵塞了氣管,如果沒有適當的保護,
忽略窒息的危險。看到窒息的癥狀,可以拍拍後背,口對口吸痰進行急救。
哮喘發作時,喘息聲突然減少或消失,但患者可能會看到病情惡化,並可能出現並發癥。
如氣胸、肺不張等。,應該被緊急送往醫院進壹步確診死亡。
只是為了放松壹會兒,過度使用異丙腎上腺素等氣霧劑會導致心動過速或心臟病。
節律異常,甚至更有支氣管痙攣或心臟驟停。壹般壹天服用5-6次。
長期使用強的松或地塞米松激素會導致骨折、胃潰瘍和抵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