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苗族民俗

苗族民俗

苗族人非常重視禮儀。客人來訪,會殺雞鴨待客。如果是遠道而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喝羊角酒。吃雞的時候,雞頭要給客人中年紀大的,雞腿要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些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就是家裏最老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給客人,客人自己不能吃,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場的老人。如果客人喝酒少,不愛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如果主人不是舍不得,而是對吃喝不滿意,就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苗族節日:踏花山是中國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歷正月初壹、初三、初六舉行。在所有有苗族人居住的縣,這幾天都要豎起花桿,舉行盛大的踩華山活動。這不僅是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機會,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苗族老少,穿著金銀衣服,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桿腳下,吹蘆葦,耍把戲,鬥牛,摔跤,打畫眉,爬花桿。

捶背節在阜寧縣的壹些地區很流行,它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舉行。這是苗族青年男女的節日。節日期間,年輕的男女聚集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開始打背時,男人們蜂擁而出,沖向他們選擇的女孩,壹只手掐住女孩的脖子,另壹只手蒙住她的眼睛,其他男孩則打她的背。

苗族服飾:喜歡佩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他們頭上紮壹個發髻,頭上戴壹個制作精美的銀花冠,高約20厘米。花冠前面插著六只參差不齊的銀翼,大多是兩條龍戲珠的圖案。部分地區除銀片外,銀冠上還插有高約1米的銀角,角尖彩色浮動,更顯高貴富貴。銀冠下緣有壹條銀花帶,壹排銀花小吊墜垂下,戴在脖子上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為銀片和小銀環制成。胸前戴著銀鎖和銀項圈,胸前和背上穿著銀鬥篷,掛著許多小銀鈴。耳環和手鐲是銀制的。

只有兩袖繡以火紅色為主調,但袖口也鑲嵌了壹圈寬大的銀飾。苗族姑娘的服飾往往重達幾公斤,有的是幾代人積累傳承下來的。被譽為“壹個穿著奇裝異服,銀裝素裹的仙女”。苗族銀飾的工藝華麗、精致、巧妙,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華。

苗族飲食:大部分地區苗族壹日三餐,米飯是主食。炸粑粑是最常見的油炸食品。如果再加點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會更鮮美。

大部分肉類來自畜禽養殖。四川、雲南的苗族都喜歡吃狗肉,有“苗的狗就是彜族的酒”之說。除了動物油,苗族的食用油多為茶油和植物油。

辣椒是主要的調味品,在壹些地區甚至有“離不開辣椒”的說法。苗菜有很多種。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青菜和蘿蔔。大多數苗族人擅長制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歡吃酸菜,酸湯是家家必備。酸湯是米湯或豆腐水,在瓦罐中發酵3-5天,然後可以用來煮魚和蔬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壹般采用腌制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制成酸味。幾乎每個苗族家庭都有腌制食物的壇子,統稱為酸壇子。

典型的食物主要有:血湯、辣椒骨、苗鄉桂鳳湯、棉花菜餅、蟲茶、花茶、魚泥、酸湯魚等。

苗族建築:由於長期分散居住,不同地區各有特色。大部分房屋都是木結構,屋頂用瓦片、冷杉樹皮或茅草覆蓋。貴州中部或西部的屋頂覆蓋著薄石板。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居住著用交叉樹幹搭建的長長的茅草房或“叉房”;湘西壹帶都是石頭房子。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房屋多以樹籬、樹皮、瓦片,或石山墻、竹片或木屑為材料,分為臥室、廚房、馬廄,陳設簡單。有些苗族人居住在壩區,他們的房屋也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分三間,左右間有側門,中間有大門,即正門。

擴展數據:

苗族是壹個古老的民族,散居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瓊等省。在東南亞的老撾、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苗族的主要信仰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會迷信鬼神,巫術盛行。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苗族風情

  • 上一篇:腳臭的幽默句子
  • 下一篇:尖銳濕疣圖,得了假性濕疣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