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歲,胃口不好。每頓飯需要餵1小時以上。壹旦吃了,就像親子戰,家庭戰。我該怎麽辦?
來自母親的困惑
孩子1.5歲的時候,喜歡喝牛奶。每天奶量1200 ml。他不愛吃,不會咀嚼,吃幾口就不吃了。我該怎麽辦?
孩子3歲多了,喜歡吃肉和魚蝦,但是壹口菜都不吃。我該怎麽辦?
孩子1歲多,吃飯慢,喜歡吃奇怪的東西,比如墻灰,粉筆灰。我該怎麽辦?
孩子3歲多不喝水,就喜歡喝。每天1000 ml果汁或飲料是標配。如果他不喝酒,他就會哭。我該怎麽辦?
孩子吃飯要追著吃,吃壹口跑幾步,有的要有人陪著,爺爺打鼓,奶奶哄著孩子吃。我該怎麽辦?
這些都是家長在兒童健康門診經常會問的問題。說到孩子的吃飯問題,家長們普遍都很擔心,糾結,擔心。
飲食行為問題
它是兒童最常見的行為問題之壹,會造成兒童營養攝入失衡,影響兒童體重和身高的增長,影響其生長發育,導致營養不良、貧血、身材矮小和肥胖。嚴重時會發展成神經性厭食癥,體重急劇下降,甚至導致死亡。
常見的飲食行為問題包括吃得少、吃得慢(> 30分鐘)、對食物不感興趣、拒絕某些食物、不願意嘗試新食物、偏愛某些食物、吃飯玩玩具、吃飯看電視、大人不給孩子餵飯、不吃飯等。1歲的飲食行為問題,90%以上是餵養不當造成的。
家長應該如何解決孩子的飲食行為問題?
65438號+0調整心態
首先要克服“怕”的心理,怕孩子吃不飽,怕孩子吃少,怕孩子餓,怕孩子吃臟,怕孩子長不好。因為父母害怕,開始強行餵食,追餵,陪餵,邊玩邊吃。2歲多的孩子還是別人餵的。
第二,分清責任
第二,我們保持明確的責任。在安靜不受幹擾的情況下餵食,在固定的位置吃飯,鼓勵孩子吃飯時壹直坐在那裏,父母決定孩子在哪裏、什麽時候吃什麽,孩子決定吃多少。家長淡定的讓孩子不吃就走。
3號定時定量訂購
飲食要有節奏。兩餐間隔3-4小時。果汁、水果、牛奶等零食要控制在兩餐之間。口渴時,1歲以上的孩子只應喝水。壹般3頓都要加零食。正餐控制在30分鐘以內,零食控制在15分鐘以內。其他時間不要隨時吃,讓孩子嘗到饑餓的滋味,增加食欲。父母要明白狼吞虎咽,饑不擇食的道理。水果和乳制品作為零食添加,乳制品的量要控制在每天350-500ml之間。
第四,安心
保持平和的心態。吃完30分鐘以上就把食物拿走。剛開始,孩子肯定會哭,會鬧。父母壹定不要發脾氣或生氣。他們的態度是平和的,但他們堅決要帶走,允許孩子有情緒。
5號提供適合年齡的食物
孩子母乳餵養是先天條件反射,而吃飯是後天習得的行為。家長要有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意識。剛出生就喝牛奶,6個月的時候添加輔食,從渾到8個月末,9個月斷,到1歲小丁,2歲和大人壹起吃飯。同時對食物質地進行改造,並訓練飲食技巧,在輔食中加入勺子,培養孩子的自餵能力,鼓勵孩子在2歲時獨立進食。
第六,有計劃地引進新食物
尊重孩子對新食物的恐懼。嘗試新食物10-15次。不要誇大孩子剛嘗過這種食物就不吃了。對孩子來說是壹種暗示和強化,在嘗試新食物時給予表揚或獎勵。
第七,容忍適合年齡的混亂
孩子在培養自己進食的過程中從不參加會議。從不熟練到熟練的訓練過程不是壹蹴而就的,而是壹個獲得行為的過程。要讓孩子有掉飯的時候,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家長可以在餐桌和椅子下面墊壹塊桌布,吃完飯再擦嘴,而不僅僅是吃完飯。不要因為怕臟而剝奪父母的吃飯技巧和手眼協調訓練。
第八,充分的戶外活動
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壹般應保證戶外活動2小時以上,以增加孩子的運動量,刺激食欲。
定期監測身高和體重
萬壹飲食不壹樣,骨瘦如柴,面色不好,營養不良,貧血,肥胖,體重不增不減,妳的孩子可能有營養缺乏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佳,妳需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千萬不要按照“道聽途說”的秘方來處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編號10
父母的自我提升
10條是終極法寶。只有爸爸媽媽不斷練習,不斷成長,才能最終幫助寶寶健康成長。培養的第壹步,當然是不斷提高育兒知識。同仁寶的每壹位醫生都非常願意和妳聊聊寶寶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