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壹個自稱老中醫的老人。
這位老人年輕時是按摩師。當時我就想,按摩師能算老中醫嗎?就像給自己臉上貼金壹樣。但是我壹直堅持給孩子按摩後背。不知道是什麽穴位,但是效果挺好的。如果那天晚上孩子還是興奮得睡不著,我就給他按摩,從頭部按摩到背部按摩,然後是臉部按摩,最後是手部按摩。這之後,孩子已經睡著了,很舒緩。當時也看了壹些關於按摩的文章,真的很刺激,就趁機預約了壹個療程,壹個療程十二天。
於是帶著壹本書和壹張按摩穴位圖,經歷了十二天的壹大套按摩。所謂大按摩就是全身按摩,十二經脈依次按摩,任督二脈,共十四條。老人看我學習努力,願意教,就認真聽,壹邊給按摩壹邊虛心詢問。十二天下來,我收獲了很多。這才體會到按摩的妙用,把按摩歸結於中醫也不為過。按摩的好處是不用吃藥,可以很方便的按摩癥狀。
想學,就得對人體的十二經脈、二經了解清楚,還要找準穴位,還要有壹定的技巧。這是壹個長期的學習過程。
今天看到了,第二天就忘了。好在現在網絡發達,手機搜索很方便。
我親身看到了按摩的好處。我來說兩個例子。
第壹個例子是那天孩子放學回來,發高燒。溫度計測得的溫度是39度。於是我發現高燒的按摩穴位是大椎、曲池、外關、合谷、宣石(十指),每個穴位按摩200次。
除了大椎穴是壹個穴位,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都是左右手,按摩十個地方需要十個手指。
我從大椎穴到宣石穴按摩了兩個小時,手指和胳膊都酸了,但是效果很好。再測體溫時,已經降到38.5度,孩子微微出汗。
孩子睡了,第二天早上體溫正常。我給孩子吃了我經典的養病飲食:壹小碗糯米粥,九點再來壹碗。到了中午,孩子想吃肉了,完全好轉。太神奇了!
再比如落枕。壹天早上起床,父親說我落枕了。正好前兩天看到這個穴位,就在手背食指和中指之間。從手指跟部到手腕凹陷的酸痛部位就是落枕點。我推了他大概100次讓他感受壹下。他動了動脖子,發現轉動正常。哈,又好了。我不得不承認。這個穴位真的很簡單,很好用,沒有副作用。
其實想壹想,經絡的總綱是氣血,氣血的總綱是消百病。我們平時所說的疾病,大部分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在於體內陰陽不和,經絡不通,氣血不通。
生活中,我們會在生病的時候跑到醫院,把自己的健康交給壹個不認識的醫生,真的是壹件很大膽的事情。
我之所以要寫這些話,是想告訴妳,只有妳自己才是健康的專家,防病於未然,不要迷茫,在沒有選擇的時候,貿然把自己交給壹個妳根本不了解的醫生。
如果妳遇到壹個好醫生,妳從妳的祖先那裏積累了美德,但是好醫生很難找到,庸醫到處都是。我覺得還是相信自己,學點中醫知識,防患於未然。
我從網上摘了以下知識。第壹,我自己再看壹遍。我讀得越多越好。我不可能看壹百遍。第二,如果是緣分讓妳讀到這篇文章,並從中有所收獲,那真的很棒。
始於細胞,出會陰,上至陰毛部,沿腹胸中線直上,經咽喉,至下頜骨,環繞口唇,沿頰部,分支至眶下。
(1)所有的陰經都調節陰經的氣血,這就是“陰經之海”:任脈運行於腹部正中,腹部為陰,說明任脈對陰經之氣有普遍的調節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通過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所以任脈對陰經的氣血有調節作用,所以有“凡陰常服”之說。
(2)孕期調經育胎:任脈起於細胞,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性生殖功能的作用,故稱“掌管胎兒”。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線上,臍中、下3寸時,有溫腎填精、補陽益氣、調理沖任、理氣散寒的作用。主治:①陽痿、遺精、遺精、尿頻、尿痛。②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陰道僵硬、瘙癢、不孕、產後出血。③中風,疲乏無力,此穴作用較強,是保健的重要穴位。(4)腹瀉、脫肛、全谷。
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1.5寸時,有補腎固精、補陽益氣、調沖任之功。適應癥:①腹痛、腹瀉、便秘。2遺產。③疝氣。4遺精,陽痿。⑤月經不調、閉經。⑥體虛虛弱,此穴作用強烈,是保健的重要穴位。
陰道交合:在下腹部,前正線上,臍1寸時,功能為溫腎填精,調理沖任。適應癥:①排尿困難、水腫。②疝氣腹痛。③月經不調、帶下、崩漏、瘙癢、出血。
神闕:腹正中,臍中樞起培元固本、回陽救逆、補脾胃、理氣整腸的作用。主治:①中風無癥,四肢冰冷。2腹瀉,出汗。③水腫。
下丸:在上腹部,前正線上,臍正中2寸時,功能健脾胃,消積導滯。主治:胃脘痛、腹脹腹瀉、嘔吐呃逆。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線上,臍正中4寸時,功能健脾胃,消積導滯,理氣止痛。主治:①胃脘痛、嘔吐、呃逆、吞酸。②腹脹、腹瀉、消化不良。③咳、喘、痰。4黃疸。⑤失眠。
上腹部: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5寸(包括肝下緣和胃幽門部)時,起健脾和胃、調中降逆、理氣祛濕、寧心安神的作用。主治:①胃痛、嘔吐、腹脹。②癲癇。
鐘山:在胸部,現在的中線上,第四根肋骨之間,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點:寬胸、理氣、寧心、安神。適應癥:①哮喘、胸悶。②心痛、心悸。③奶量少,打嗝,膈肌嗆咳。
起於細胞內,出會陰,沿脊柱直上,於頸背風府穴入顱,繞腦,自頸背沿頭中線上行,顛頂,沿額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帶。
命門:腰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壯陽補腎,強腰膝,止帶下,通經絡,理氣。主治:①遺精、陽痿。②月經不調、帶下。③腹瀉。④背部強烈疼痛。
大椎:對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起作用:解表清熱,祛風散寒,熄風止痙,寧肺寧心。主治:①發熱、瘧疾、骨蒸、盜汗。②全身發冷,感冒,眼睛發紅,腫痛,頭痛強烈。③癲癇。④咳喘。
風府:在頸背,發際線中間直上65,438+0寸時,枕骨隆突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起到祛風邪、清心開竅、疏通臟腑的作用。適應癥:①中風失語癥、偏癱、癲狂。②強烈的頸痛、頭暈、咽痛。
百會:在頭上,發際線正中上方5寸處,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有平肝熄風、補陽益氣、醒腦安神、清熱開竅的作用。主治:①頭暈頭痛。②暈厥、中風偏癱、無語。(3)脫肛,陰。4癲狂失眠。
於是沒事就按摩肚子,後背撞墻,開啟任督二脈,壹代武林高手出爐。很簡單的事情,關鍵在於堅持。
我壹般睡前順時針按神闕(肚臍)100次,然後逆時針按100次。至於碰壁,還是挺少見的。我必須改變它。難怪我的功夫壹直沒有進步。在懺悔中...
肺經的原穴是太淵穴,五輸穴之壹,經絡失穴,五行屬土。八會穴,脈會。
位置:橈側腕屈肌腱的橈側,肱橈肌的尺側,橈動脈(或尺側或橈側),第壹或第二腕橫紋,相當於寸口位置。
功效:補肺氣,理氣利水。
主治:肺氣虛引起的慢性咳嗽、痰白稀、咳喘、肩背冷痛;尿失禁、遺尿、尿頻、尿色變、突然失去載體;氣短自汗、氣短、乏力、胸悶、心悸、心痛;逆氣;《更年期》;水腫和腫脹;目赤疼痛,白翳,食欲不振,咯血吐血。
太淵穴能改善肺通氣,加強肺呼吸功能。
人體也有肺三角,左邊壹個,右邊壹個,找起來很方便。左手敲右上方,右手敲左上方,特別是咳嗽的時候,這樣可以用力咳嗽,把肺部的廢氣和廢水排出,達到養肺的效果。
手太陰心經的原穴是神門穴。
神是元神,指人的意識;神門,也就是意識進出的地方。說明這個穴位對精神疾病有調節作用。
五輸穴之壹,經絡失分,五行屬土。
位置:在豌豆骨的徑向下緣,在第壹或第二橫紋中,但不完全在橫紋中。它位於尺側腕屈肌腱和指淺屈肌腱之間,尺動脈處(其尺側或橈側),豌豆骨的橈側緣,尺骨和腕骨的關節縫中。
功效:安神、養血、益心。因為心經主火,而神門為土穴,能瀉經浮火,所以有引火歸原的作用。
主治:失眠(淺睡、易醒)、膽怯、急躁、心煩、恐心悸、臉紅笑、狂笑、癡呆、健忘、伏涼、癲癇、癲癇。心陽不足引起的氣短、喘息、胸悶、氣短、胸痛、心悸等。舌尖紅痛,舌痛,舌潰瘍。尿液是紅色和紅色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悸、心律不齊等。由心臟傳導束紊亂引起。
手厥陰的原穴是大陵穴。五輸穴之壹,經絡失分,五行屬土。十三鬼洞之壹。
位置:位於月骨與舟骨之間,舟骨尺側緣附近,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寬胸健胃,養血,清郁熱,清浮熱,清心包經熱毒或火毒。此穴特殊,溫陽益氣作用不明顯,清瀉作用明顯。原因是厥陰經為三陰之內,容易產生郁熱。此外,由於心包為大臣、使節之官,幫助心臟完成血液運行,也容易出現真正的發熱,而虛寒證較少見。
主治:心煩、手心發熱、口臭、口瘡。因心包火毒,或郁結浮熱,多有笑語不休、狂言亂語、坐立不安、小兒夜不能寐等精神疾病。心痛,心悸,饑餓,胸悶。頭痛,癬,皮膚濕疹,乳房癰。
手腕周圍都是穴位,手上戴個銀鐲子和木線也沒問題,既能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又能按摩手腕。妳為什麽不用手輕輕壹按就按摩整個手腕上的穴位呢?多劃算啊!
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原穴,惠陽九穴之壹。
合谷穴是人體內的大穴,可以治療多種外感疾病和經絡疾病,在治療外感疾病的所有穴位中排名第壹。
位置:拇指與食指之間,第壹骨間肌背肌附近。
我們有句話叫“虎口拔牙”,合谷也叫虎口。如果拔牙的時候扶著合谷,壹點都不疼。
還有,要想變美,除了遺傳,後天的努力也很重要。“面癱”,臉上各種問題都有,多壓合谷是對的。
功效:溫陽益氣。淺刺有解表、宣發、開竅、升陽的作用,深刺有利濕、降逆、降氣、固脫的作用。
適應癥:頭、面、鼻、眼、咽及皮膚病;縱隔、食管、氣管上部疾病;大腸和肛門疾病。由於手陽明主津液,合谷在調節津液的異常分泌和組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1)溫陽解表:主治咳嗽、頭痛、哮喘、咽痛、聲音嘶啞、發熱、惡寒、頭痛強脊、無汗、風疹等。壹般可以搭配大椎。
(2)溫陽固攝:陽經失快者,可透溫陽,激活三焦生氣固攝;如因出汗過多而腹瀉、休克者,可服用合谷。此外,主要用於腹瀉、遺尿、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等。根據下垂器官的不同,可選擇不同的穴位,如子宮脫垂選關元,胃下垂選監利、足三裏,脫肛選百會。
(3)溫陽祛濕化痰:風濕性心臟病,水腫。可搭配銀陵泉、三陰交。
(4)溫陽解毒:疥瘡、面瘡、蕁麻疹、日光性皮炎、扁平疣。可配曲池、雪海、舒歌、朱濱或三陰交。
(5)益氣活血:中風、多發性神經炎、腦損傷後遺癥。可配前頂、後頂、風屋、風池、曲池或三陰交。
(6)益氣散結:急性結膜炎、淚囊炎、瞼緣炎、急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紅眼病、電光性眼炎。可配風池、太陽、頭、頭蓋。
(7)益氣通絡:面癱、面肌痙攣、過敏性鼻炎、三叉神經痛。可配大椎、風池、天柱、上星、耳穴、浮六(根據經絡的診斷結果和癥狀)。另外,可以治愈,但不能說。
(8)益氣升陽:各種麻痹,包括軟腭麻痹、眼瞼下垂;習慣性下頜脫位和視神經萎縮。可配健力、足三裏、手三裏、丁謙、氣海。
陽池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始點。
位置:位於腕關節的關節間隙,小指伸肌腱與指伸肌腱之間的間隙。
功效:補陽益氣生津,溫陽通絡。
主治:陽虛寒涼,陽虛便秘,大便幹結,消渴口幹。少陽經肩背疼痛煩悶。
腕骨是手太陽小腸經的原始穴位。小腸主液引起的疾病。津液中含有凈化、排毒、潤滑,而津液中含有更多的營養成分。
位置:第五掌骨和三角骨之間
功效:寧心安神,鎮驚通絡,益氣生津。
主治:驚風、狂言、驚恐、膽怯、癰(包括小兒多動癥、小兒驚風、小兒陽虛癰)。項強(常因項筋受寒所致)、項腫、腕無力、肩背痛、幹燥。黃疸發燒出汗。面、眼、耳、鼻、喉疾病,包括眼角膜疾病、寒性流淚、雲翳、鼻塞咽喉、耳鳴等。口渴、口幹、口渴、口腔炎、口腔潰瘍、貧血、腮腺炎。
重陽是足陽明胃經的原穴。
位置:第二、三跖骨間足背動脈脈,內庭約5寸(但必須觸及穴位),谷中3寸。
功效:溫陽和胃,溫陽通脈,益氣化痰,益氣安神。
適應癥:胃病,如胃痛、厭食、腹脹等。陽明頭痛,面癱,睡眠不足引起的頭面部腫脹,牙痛,身前疼痛,腳動緩慢,下肢疼痛或麻痹。精神疾病,如瘋癲、長期無知、登高唱歌、不穿衣服就走等。甲狀腺腫,慢性牙齦炎。
徐秋是足少陽膽經的始點。
位置:外側踝關節前下凹陷處。
功效:溫陽散寒,溫陽通絡,益氣開竅。
主治:頸痛、少陽經沿線腰臀痛,如髖關節骨膜炎(多為少陽之寒致局部骨膜、筋膜血液循環障礙所致;與坐骨神經痛不同的是,坐骨神經痛的疼痛癥狀是沿著坐骨神經發生的。胸膜炎、膽囊炎、腋窩淋巴結炎、腫脹、胸脅疼痛。慢性眼病、結膜炎。
由於肝虛陰衰或勞累,膽管收縮力差,針刺徐秋後膽管收縮節律加強。證明徐秋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
景谷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原穴。
位置:第五跖骨結節前下緣和小指展肌上緣。
功效:溫陽通絡,益氣升陽。
主治:強頸,包括背脊兩側筋痛。痔瘡(疤痕後疼痛)。背痛,心痛,骨骺痛,背部急性疼痛,不能俯仰,癲癇,腰痛,膝痛和足攣縮,不能屈伸。眼角腐爛發炎,慢性結膜炎,淚囊狹窄,頭暈(多為乏力)。膀胱疾病,如膀胱排尿困難。
太白是足太陰脾經的始穴。五輸穴之壹,經絡失分,五行屬土。
位置:第壹跖骨後緣,跖骨筋膜下,第壹跖骨與外展肌間隙內。
功效:健脾益氣。
主治:腹脹、厭食、乏力、身重、心悸、便溏(大便溏,但不腹瀉);脾虛低熱(約37.4℃);胸脅脹滿,下肢浮腫,腫脹。
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始穴位。五輸穴之壹,經絡失分,五行屬土。
位置:趾關節上緣,第壹、二跖骨之間,跖骨稍後方,短伸肌與骨間背側肌肉之間,間隙較大。
功效:補肝血,益肝氣,溫下焦,強腰膝。肝臟控制血液的凈化和分布,所以有疏通的作用。太沖穴接受三焦運行的原氣,通過溫陽益氣提供血液運行動力,因此具有活血的作用。這是使用過沖的壹個重要原則。
主治:腰膝酸軟或疼痛(膝痛導致小腹),肝經虛寒引起的臍痛導致小腹。腰部引起的小腹痛。脛骨酸痛,腹部腫脹,腳無力,下肢疲勞浮腫,下肢痙攣。排出物,排便困難,便血。囊性收縮、溺水、淋證、疝氣、兒童疝氣和排尿困難。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等。慢性結膜炎(急性結膜炎)、虛擬青光眼。頸部淋巴結結核。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始穴。五輸穴之壹,經絡失分,五行屬土。惠陽九大穴位之壹
“泰”與“大”相連,泰溪是壹條大溪流。與河流相比,它的水更少,河道更窄。因此,這是壹個狹窄的差距。因為腎主水,屬於命門火,太溪對津液的運動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功效:強腎陽,養腎陰,調子宮,強腰肌。
主治:遺精、陽痿;咳嗽、喘息;吐血、嘔痰;嘴像膠水;手腳冰涼到關節,手腳冰涼;腎虛牙痛(牙痛、太溪灸)、頑固性咽痛、咽部腫脹;愛情就像針灸;腎陽虛腰腿痛;月經不調;我腿上有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