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古籍中水腫病簡介

古籍中水腫病簡介

中醫水腫是病名。出版《黃帝內經蘇文水熱學論》。也稱為水蒸氣。古代稱水、水汽、水病、水脹。是以皮膚水腫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總稱。患者體液滯留,溢出皮膚,引起眼瞼、頭、面部、四肢、腹部、背部,甚至全身水腫。嚴重者可伴有胸腔積液和腹水。壹種水腫綜合征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表現。主要病變為肺脾腎功能失調,膀胱氣化不利,產生水腫。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陽水和陰水兩種。感受外邪,起病較急,多從頭面部先腫起,腫勢在腰以上,病位多在肺脾,多為實、陽水;內虛起病較慢,壹般從跗骨腫脹開始。腫勢在腰以下,病位在脾腎,多為虛證、陰水。水腫的治療方法有發汗、利尿、驅逐、健脾、溫腎、降濁、化瘀。如果用普通方法治療無效,或有血瘀跡象,可采用活血化瘀法。以上方法,單獨使用或聯合使用,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針灸對該綜合征有壹定療效,對改善癥狀、增強體質、減少反復發作有較好的作用。中醫內科水腫可見於西醫的心源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腫、腎病性(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肝病性(如肝硬化)水腫、內分泌失調、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疾病。水腫中醫術語定義(2004):水腫是以水腫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總稱。中醫術語(2010):水腫是以皮膚水腫為特征的疾病的總稱。古人在《黃帝內經·蘇文》中論述水腫稱為“水”。根據癥狀不同,可分為風水、石水、湧水。《黃帝內經·靈樞·水脹》對其癥狀有詳細的描述,如“水開始在眼睛上微微膨脹,像壹個新的臥位,其頸部搏動,有時咳嗽,陰和大腿寒冷,腳和脛骨腫脹,腹部大,其水已經成為現實。用手按著肚子,隨意起來,像被包在水裏,這就等著。”關於病因,《黃帝內經·水熱穴論》指出:“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黃帝內經·蘇文至真大論》也指出,壹切濕脹皆屬脾。可以看出,在《黃帝內經》蘇文時代,就有了對水腫病的明確認識。水腫在《金匱要略》中稱為“水蒸氣”。以表裏為綱,分風。

見百科詞條:水腫病【最後修訂於2018/9/4 12:01:26,共16068字】。以下結果自動匹配,不排除無關內容。請自行區分。

  • 上一篇:鵝肝為什麽要和蘋果壹起吃?
  • 下一篇:漢龍古方生發是真的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